人類祖先是這樣學會了吸毒,毒品居然有幾千年歷史,珍愛生命
演藝圈又曝出藝人吸毒的新聞:歌手陳羽凡吸毒被抓.......
說起娛樂圈吸毒的明星舉不勝舉,幾乎是一個娛樂圈,半部吸毒史。
房祖名、柯震東、張默、寧財神、高虎……國外有惠特尼·休斯頓、貓王、波德萊爾、愛倫·坡……
為何人人明知毒品有害而偏偏吸?
尋找刺激?激發創作靈感?被毒販誤導?
原因五花八門。
毒品的歷史與人類歷史幾乎同時的遙遠,
那在遠古時代,我們的人類祖先是因為什麼學會了吸毒?
毒品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在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東部山區發現了野生罌粟,
在北歐神話中,愛與黑夜之神弗萊婭就被認為是生活在雌性大麻的花蕊里,
因此,每當大麻的收穫季節到來,就是北歐人期待已久最性感浪漫的季節,
在這個季節里,人們會服下大麻的花蕊,以獲得與神對話的權利
青銅時代後期(約公元前1500年)毒品傳入埃及,
公元初傳入印度,
6、7世紀傳入中國。
毒品種植及傳播
罌粟的種植可以追溯至人類文明的早期,其最早的農業化大約在8000年前的地中海西部地區。
公元前5000年 蘇美爾人開始使用鴉片。其根據是他們有一個象形文字,後來被翻譯為「HUL」,意為愉悅或快樂。
公元前4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現罌粟是可以給人帶來快樂的植物,並開始提取罌粟汁液。
公元前2500年 有瑞士的湖畔居民使用罌粟種子的記載。
公元前300年,希臘自然學家和哲學家泰奧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371-287 B.C.)記載了是最早確切提及使用罌粟汁的記錄。
我國所稱的鴉片,就是由希臘語中的「罌粟汁液」一詞,經阿拉伯語轉音而來。
遠古時期毒品的作用
在阿司匹林誕生前,歐洲各國對付疼痛的唯一鎮痛劑為鴉片,
它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任何文明病——焦慮、煩悶、長期疲勞、慢性疼痛、失眠、幼兒啼哭、痢疾在它面前,都無所遁形。
公元前1552年的一張草紙顯示,古埃及底比斯醫生被告知大約700種不同的鴉片配方的用途。
在古希臘羅馬的文明和宗教中,鴉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有著神奇的魔力,不僅可以增進食慾,還能治癒疾病。
公元前400年時,希臘人已懂得將罌粟汁拌在其他食物里,人們食後即能「安神止痛,多眠忘憂」。
據此,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將罌粟歸入藥品一類。
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有服用鴉片的習慣,每天,御醫通過調整用蜂蜜調製的鴉片糊的劑量,來滿足馬可·奧勒留睡眠的願望,並保證不破壞他的執政能力。
公元1世紀,在拉爾古斯關於藥劑學的著作里,鴉片的製作方法第一次被明確記載。
16世紀以前,鴉片被歐洲人們普遍用作四種標準通用緩和劑的成分,隨著醫學的發展,鴉片劑量在這類藥方的比重開始越來越大。
西班牙內外兼修醫生克里斯托堡·阿科斯塔在東印度群島發現,鴉片既被當地人用做藥品,也被當作像麵包一樣的食品。
同時,「鴉片也用於性用途,雖然這會令人反感,但是人們大量使用,鴉片已成為色鬼們最常用和最熟悉的補藥。」
越來越多的旅行遊記,令歐洲人對鴉片的運用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增加鴉片劑量、製作鴉片酊、鴉片酒、御用鴉片,來激發它的其他用途,讓病人乃至正常人慢慢對其產生生理依賴。
到17世紀時,鴉片已不單單只是鎮痛劑了,在興奮劑中,它是在自然界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刺激藥方。
藥效方面,鴉片的能力越來越廣,一則,它可治療大部分胸部和肺部的疾病,防止或減少出血、嘔吐和腹瀉;
二則,它又是絞痛、胸膜炎及歇斯底里症的特效藥。
此時,在遙遠的東方國度——中國,被歐洲人視為萬能特效藥的鴉片正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
毒品在中國的毒害
晚晴時代,曾因為吸毒的人太多,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
因為毒品泛濫,導致大量黃金白銀外流,國力由盛轉弱。
悲催的是,查閱史書可知,中國並不是鴉片、罌粟、大麻等毒品的原產地。
史籍記載,鴉片罌粟及其製品傳入中國,始於唐代。
《舊唐書》載:「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拂霖遣使獻底也伽。」
經德國學者Friedrich及中國學者岑仲勉等人的研究,「拂霖」是「大秦」的譯音,即東羅馬帝國。
「底也伽」,古音為te ya ka,是當時西方世界的珍貴藥品。
西方自古就認為「底也伽」是萬能的解毒藥,這種由600種物質混制而成的丸狀葯,可緩解除了蝮蛇毒之外的一切毒物之中毒。
「底也伽」的主要成分是鴉片,它是阿拉伯人傳入中國的。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阿拉伯使者想唐皇進獻「底也伽」,為鴉片傳入中國最早的文獻記載。
阿拉伯人在進獻「底也伽」的同時,也將罌粟傳到了中國,成書於唐開元時期(714—741年)的《本草拾遺》,是罌粟被寫入中國藥典的最早記載。
不過,在阿拉伯世界盃視為聖品的「底也伽」,到了地大物博的盛唐,也只是給中華葯庫添加了一味良藥罷了。
到了宋代,中國的醫家已經開始試用罌粟來治病消災。
明代的王璽在一本叫做《醫林集要》的樹種記載了中國最早製作鴉片的方法,當時鴉片通常被稱作「阿芙蓉」。
為阿拉伯語Afyun的音譯,而「鴉片」是英語Opium的來源。
從史料可知,中國人知道罌粟至少已有1300年的歷史,懂的罌粟的藥用價值有900多年的歷史,學會製作鴉片,也有500餘年的歷史。
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
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
到了明代,儘管中國人已懂得從罌粟割乳漿製作鴉片,但鴉片主要還是來自國外。
當時的東南亞一帶,因西方殖民者的倡導,多種植罌粟。
《明會典》記載:暹羅、爪哇等地多產「烏香」,即鴉片,東南亞一帶時常將「烏香」作為貢品獻給中國皇帝。
眾所周知,明朝的宮廷中瀰漫著奢侈、縱慾的風氣,鴉片正是在這種追求享樂的氛圍里成了貴族們熱衷的「神品」。
鴉片特有的醉生夢死而飄飄欲仙的舒暢感,令朝廷貴族為之傾倒,連皇帝都好這一口。
著名的萬曆皇帝明神宗就是開此先例的「鴉片皇帝」。
他在朝48年,長年不視朝政,究其原因,就是中「烏香之毒」。
到清朝時,特別是乾隆中期以後,國人吸食鴉片逐年增多。
據史書記載:「嘉慶初食著甚少,不二十年,蔓延天下,自士大夫以至販夫走卒,群趨之,靡然而不返」。
當時鴉片主要由國外進口,鴉片戰爭以後,國內才大面積種植。
十七、十八世紀時,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把鴉片從土耳其運到中國,數量不多。
一七五七年英國佔領印度鴉片產地孟加拉以後,輸入中國的鴉片逐漸增加……
一八三八年至一八三九年,由印度孟加拉輸往中國的鴉片就達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二箱。
到了道光年間,吸食鴉片已泛濫成災,遍布社會各個階層,每年大量白銀外流,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水師提督關天培等緝拿煙販,整頓海防,命令外國商人交出鴉片,將英、美商人的兩萬多箱(約120萬公斤)鴉片在虎門付之一炬。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上海、廣州、廈門、寧波五處為通商口岸;割讓香港。鴉片戰爭的失敗,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從此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階段。
中華民族從此衰微,飽受列強的凌辱與壓迫。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定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現代毒品之說
現代的醫學技術證明,像仙人掌、古柯樹、大麻、天仙子這類植物的內部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毒素。
這些毒素一旦進入人的體內,就會使人產生視聽上的幻覺,它甚至能讓一個身處沙漠中心的旅行者聽見清泉流動,看見綠樹掩映、鮮花盛開。
人們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認識到人體對麻醉品會產生依賴性。
推動麻醉劑狂、麻醉劑癮泛濫的原因之一是1853年沙爾勒·加布里埃勒·普拉瓦則發明了注射器。
1898年亨利希·德列津爾又合成了海洛因,其純度比鴉片高百倍。當時科學家為科學而創造的財富而為後世遺患無窮。
醫學研究發現,吸毒的人期初會感到異常興奮,體驗到類似於性高潮那樣的快感,
但這種興奮持續不了多長時間,接著人就會煩躁不安、焦慮、恐懼、絕望。
隨著毒癮的提升,吸毒者會食慾減退、面容枯竭、血管腫脹破裂、肝肺壞死、渾身糜爛,神經痙攣,最後因身心憔悴,發瘋而死。
多年以來,人類一直在尋找有效的手段來治療毒癮,但收效甚微。
最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