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2018世界人才報告出爐:香港下滑 6 位失去亞洲第一排名

2018世界人才報告出爐:香港下滑 6 位失去亞洲第一排名

全球經濟流動的情況之下,專業人才的流動可以為一個地方帶來更好的發展,即從人才吸引力的情況,也可以看出此地未來的發展趨勢。

日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 2018 年IMD 世界人才報告》,涵蓋63 個國家/ 地區的人才評估情況。

為什麼人才評估重要?IMD 認為全球經濟流動的情況之下,專業人才的流動可以為一個地方帶來更好的發展,意即從人才吸引力的情況,也可以看出此地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8 年IMD 世界人才報告》主要是根據三項指標進行評估:投資與發展、吸引力與準備度。這些指標底下還細分30 幾個細項,像是教育、學徒制、工作場所培訓、語言技能、生活成本、生活質量、薪酬和稅率等。除了上述實質的數據之外,這份報告也彙集了63 個國家裡六千多名企業高管的意見。

IMD 全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Arturo Bris 表示:「全球排名前十的經濟體通常高度投資公共教育並享有高品質生活,讓這些經濟體發展當地人才資本,並從國外吸引高級技術專業人才。」

全球各經濟體六年來的人才吸引程度轉變(圖/ 《2018 年IMD 世界人才報告》)

西歐的中型經濟體表現良好

今年的人才報告突顯一個趨勢,在人才競爭力上相對成功的國家,主要還是歐洲的中型經濟體,它們花更多心力在提升公共教育與生活質量上。

此外,結果也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的財富並不是人才競爭力的唯一驅動力,社會進步的指標(例如法治化社會)才是吸引高技術人才的重要基礎。

今年的前十名榜單,除了加拿大之外,全是西歐國家,排名依序如下:瑞士、丹麥、挪威、奧地利、荷蘭、加拿大、芬蘭、瑞典、盧森堡、德國。

瑞士長達5年位居全球第一,丹麥同樣也是5年都在第二名的位置,至於挪威今年則上升4個名次至第三名,主因在於公共教育的投資。不過,儘管北歐國家因為生活質量較高,對於海外專業人才擁有吸引力,但生活物價高以及個人稅也會限制了當地人才儲備的情況。

今年加拿大之所以躍升至前十名當中,主要是在留住人才與減緩因人才流失而帶來的經濟影響上做了不少努力。美國今年排名16 名,相較去年上升4 個名次,主要原因是在投資與開發面向上有些好轉。

新加坡超越香港拿下亞洲第一

位居第十三名

事實上,新加坡的各項指標表現與去年相比並沒有太大變化,名次也沒有變動,都在十三名,差異來自於香港下滑6 名,從去年的12 名跌至今年的18 名。

一直以來,香港的優勢就在於吸引海外專業人才,但今年的數據卻顯示各項指標都逐漸衰弱,尤其是在教育公共投資上的落後。

《明報》報導,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得知結果後表示,她上任後把培育人才放在很高位置,在教育方面投放了83 億元經常性開支,涵蓋幼教、中小學及專上教育,「未完全掌握到(報告獲取數據)時間是怎樣、掌握的數據以哪日為截止,(政府)會了解」,但說「如果人才培訓未做得好,給到我們更大激勵做得更好」。

台灣則從去年的23 名跌落至第27 名,在投資與發展方面上表現持平,不過人才吸引力與準備度,分別下降6 名和5 名。

中國內地的排名,則從去年的40名上升一名至39名。各項指標上,準備度相對另外兩個指標表現較好,不過教育公共投資的水平上,依然低於其他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中國內地各項指標的表現,其中排名最好的為準備度(圖/ 《 2018 年IMD 世界人才報告》)

日本則是從31 名上升到29名。雖然在投資與開發、吸引力方面有所下滑,但總體人才排名卻略有提升,主要是因為提高了技術勞動的可用性,以及公共教育。

韓國今年排名第33名,部分原因是政府加強實施學徒制項目和員工培訓,以及降低了人才流失對經濟的影響。此外,韓國在擁有具有豐富國際經驗和語言技能的高級管理人員方面表現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亞洲還有比較強勁的成長主要來自馬來西亞,上升了六個名次,主要原因在於加大公共教育的投資,藉以培養本國的勞動力,此外,調查中也顯示人們對馬來西亞現有人才庫質量的看法也有所改善。

來源:好奇心日報 | 作者:陳莉雅 | 編輯:Suga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2周破9億!阿湯哥告訴我們:拚命去做一件事的人,都會成功!
吳軍:你對下一代的教育里,藏著你自己的焦慮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