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評論之八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評論之八

科技日報評論員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轉變成現實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是科技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舉措。改革開放40年來,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紐帶,我國科技與經濟脫節現象得到有效緩解,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市場和服務環境得到不斷優化。

從技術合同法到科學技術進步法,從科技成果轉化法到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40年來,我國不斷完善有利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環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形成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新動力。據不完全統計,為強化政策銜接和細化落實,各部門近年出台了20多個政策文件,30多個地方出台了近60項配套法規與政策。我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法規體系。

在政策引導下,創新主體關注轉化、支持轉化、參與轉化的熱情日益高漲,我國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種方式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新局面。2016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5.97%,達到11407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僅2015年,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就輸出技術合同9.8萬項,成交額達874.7億元。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過程還不順暢,成果轉化體系還不健全,具體表現為供需對接不順、創新鏈條銜接不暢、體制機制不完善等。

要讓科技成果轉化真正成為釋放經濟新活力、惠及社會大眾的「及時雨」,一方面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堅持科研尤其是應用研究的問題導向,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源頭供給質量,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發揮企業在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帶動作用。目前我國不少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創造、吸納、運用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動力不夠,研發投入強度偏低。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需探索以科技成果為紐帶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讓企業真正成為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先進技術擴散應用的主體。

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需要瞄準薄弱環節,加快構建高效協同的技術轉移體系,打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生態環境。補齊成果轉化鏈條上的短板,形成縱橫聯動的成果轉化網路。大力發展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培育職業化成果轉化人才隊伍。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探索「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競相跟進」的多元化科技融資機制,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環節的引導性投入力度,完善科技成果成熟機制。

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要破除制度障礙,進一步調整、完善、落實激勵政策。要進一步加強政策間的協調、銜接,增強規定的可操作性、操作的一致性,使科技成果轉化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要鼓勵高校院所探索符合成果轉化規律的職務成果所有權制度,完善容錯試錯機制;要依法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機制,探索關乎科研人員的長效激勵機制。

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還要繼續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良好法律環境,繼續加強相關配套制度建設以及對制度執行情況的常態化監督檢查。

只有進一步暢通科技與經濟的關鍵環節,才能走出一條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新路徑。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堅持「自主論」 牢牢把握創新發展主動權
從「包田到戶」到「持股分紅」,來自小崗村的系列報道之一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