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來自朱日和硝煙中的實戰箴言

來自朱日和硝煙中的實戰箴言

原標題:來自朱日和硝煙中的實戰箴言


今年夏天,我第4次到朱日和訓練基地採訪,與藍軍旅指揮員聊天,讓他們談談與30多支「紅軍」部隊進行實兵對抗演習鮮有敗績、聲名鵲起的秘籍在哪裡?大家都笑,哪有什麼秘籍,如果真要談,我們就站在藍軍的角度,就訓練和演習中的問題,與大家交流交流,說幾句從硝煙中提煉出來的實戰箴言吧。


看得出來,說是「箴言」,其實是客套話,應該說,用「忠告」更為準確一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藍軍指揮員給出的不可多得的幾點「忠告」。

要換位思考,更要反位訓練


換位思考就是在戰術訓練時,紅藍雙方都應該先站在對手的立場上思考。「紅軍」首先要根據對手的武器裝備情況和戰術原則,思考一下藍軍部隊可能會用什麼戰法來對付自己,弄清了這個,訓練才有針對性。研究對手是制勝的第一要義,研究要深入,只背誦條文是不夠的,必須得自己先當一回假想的對方指揮官。作為藍軍部隊,每次戰術訓練或演習之前,我們都要站在「紅軍」的位置上思考,把「紅軍」可能對付我們的手段都盡量想到。但到此為止還不行,即使對對手資料研究得比較深,即使站在對方指揮官的角度都思考過了,如果不經過實兵對抗,許多東西是體會不到的,戰術水平也是難以提高的。


都說藍軍是「磨刀石」,但「刀」不能等到和藍軍旅對抗時才磨。平時就得找一塊「磨刀石」來磨,也就是自己內部先行進行紅藍對抗,這可稱之為反位訓練。反位訓練,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在自己組織的紅藍對抗中,設置的對手一定要強,要用最精銳的部隊來充當,按藍軍的作戰原則和戰術來充當,如果用一支弱旅來充當,就失去了對抗的意義。


從朱日和歷次演習的情況來看,有的「紅軍」部隊在這方面可能下的功夫還不夠深,只是一個勁地埋頭自己練自己的,來朱日和演習時,制訂的作戰計劃和戰術原則,就難免有點一廂情願的味道。有一個裝甲旅的官兵把在家裡制訂的戰術原則背得滾瓜爛熟,聽起來挺不錯,殊不知完全不適合模擬戰場和模擬藍軍的情況。比如,第一回合戰鬥,他們確立的戰法是三句話:「全程擇要精確打,兵力引導火力打,地空一體割裂打。」原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教授楊寶有評價說:「這三句話,放在什麼戰鬥都管用,都沒有錯,但沒有什麼個性,沒有針對性。這個戰法是在沒有深刻分析當面敵情的基礎上來確定的,所以這種戰法在操作層面上沒有實際意義。」

換位思考,反位訓練,還有一大好處,就是可以把對手的長處學過來,以彌補自己的短處。在歷次演練中,藍軍旅之所以能打得越來越順,平心而論,首先要感謝「紅軍」。這麼說不是客套話、假謙虛,而是事實。如果說藍軍是「紅軍」的「磨刀石」的話,反過來,「紅軍」也是藍軍的「磨刀石」,是「紅軍」這塊「磨刀石」把藍軍這把「刀」磨得比較鋒利了。每次演習後,我們都要讓部隊找對手的優長,學習對手的長處,並運用到訓練和演習當中。總之,對手犯過的毛病我們爭取不犯,對手威脅我們較大的地方,也就是對手的優長、高招我們都要想方設法學過來。


指揮員要親自掌握偵察情報體系


對抗演練打的是雙方首長的決心,決心下錯了,不可能勝,毛主席曾經說過:「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連貫起來的思索。」沒有情報、情報不準確或者情報太少,指揮員和戰鬥員就都成了「瞎子」。敵人具體在哪裡?主要的兵力火力特別是影響戰鬥勝負的重要裝備配置在哪裡?戰鬥部署如何?這些都是偵察的重點。從朱日和演習場上的情況來看,一些參演的「紅軍」部隊情報獲取率和準確率還不高,影響了指揮員作出正確的判斷,下戰鬥決心自然就非常難。


情報獲取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偵察情報體系沒有組建好。具體來講,第一是各兵種和各級的偵察要素沒有融合,步、炮、工、化等等,各偵察各的,與本專業無關的就不太注意,只向各自的領導或部門負責,所以搜集的情報非常零散。


其次是偵察手段過於單一,只會運用傳統的偵察手段,對新型的偵察手段要麼不會用、要麼用的不熟練。比如,有的部隊對無人機、直升機偵察手段運用就不熟練。對於我們藍軍旅來說,使用直升機進行偵察已經逐漸推開,必要時由指揮員親自登機偵察,印證從其他渠道得到的情報之真偽,當然也會冒風險。指揮員親自偵察是我軍的光榮傳統,應該繼承發揚。

再次是對電磁偵察手段運用得不夠,忽視了這個極其重要的情報來源。我們的模擬對象高度重視電磁偵察,甚至將其擺在各類偵察手段的首要位置。藍軍的很多情報,也是靠電磁偵察取得的。


實事求是地說,上述問題,藍軍旅也曾經有過,教訓也很深刻,就是在吸取了紅藍雙方的教訓之後,才有了進步。旅長滿廣志的體會是:旅一級是一線指揮部,指揮員要親自掌握偵察情報體系,不能只依靠業務部門。


「紅軍」在這方面吃的虧更多一些。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有個旅一次打了很多目標,其實都是藍軍部隊設置的假目標。原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教授潘凱,在這次演習後點評「紅軍」部隊存在的問題時說:「我們經常看到,指揮員處置情況過於隨意的現象。如對上報的敵情信息,不加分析判斷和甄別,幾乎是有報必打,沒有準確地點信息時,就打一個較大的覆蓋範圍,確實有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意思,炮兵、攻擊直升機就好像是一支消防隊,聽說哪裡有火就往哪裡洒水……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對情報沒有融合,從而難以判別目標的真偽,難以確定目標價值的主次高低,致使情報獲取時實效性和可靠性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妨先從指揮員親自掌握偵察情報體系做起。


通信與電抗應聯合使用


沒有通信就沒有指揮。沒有通信,坦克、裝甲車、火炮就可能成為對手的活靶子。在實兵對抗演習中,指揮員最怕出現「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情況。可以說沒有一個指揮員不重視通信,但往往在強調其重要性後,提一句「一定要保證通得了聯得上」的要求,交給通信部門就完事了。每一個參演的「紅軍」部隊,都在保障通信暢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某裝甲旅在演習中做到了實時語音、圖文傳輸,就很值得學習。但是,非常遺憾,一些「紅軍」部隊都因通信網路被癱瘓,甚至被入侵,而敗在了朱日和的演習場上。儘管平時練了很多抗干擾的辦法,但在藍軍的電磁壓制下,仍然顯得力不從心。有的部隊電台不通就過分依賴對講機,進行明語通話,結果重要目標全給暴露了。

要保障通信暢通,當然要努力提高通信兵的專業技能,加強抗干擾的訓練,這是毫無疑義的。藍軍旅旅長滿廣志一個深刻的體會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就通信抓通信,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因為練得再好的報務員在對手的強電磁壓制下,要保障通信暢通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必須換一個思路,將通信與電抗分隊融合使用,在電磁領域來個攻防結合,不能通信干通信的,電抗乾電抗的,各干各的,互不相干。這一點非常重要。


保障通信暢通不能只是被動應戰,要有攻擊行動。把對手的通信有效干擾了,自己就有了主動;把對手的電抗分隊打掉了,己方通信的安全暢通就少了威脅。有的對抗,「紅軍」的電磁干擾對藍軍的影響非常有限,有的場次甚至完全沒有起到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不會用電抗分隊,或者干擾作用很小,或者被藍軍打掉了。對手的電抗分隊是藍軍偵察和打擊的重點目標,總是要千方百計找到它,儘可能幹掉它。如果在電子戰上占不到上風,就沒法保障通信暢通。而據戰後導演部的講評,有的部隊在戰前開協同會,卻不通知電抗分隊參加,把這一電子戰的重要力量,放任分隊指揮員去自由使用。而分隊指揮員因不明白整個戰鬥部署,也不明白戰鬥進程中敵我雙方的態勢,在實施電子干擾時就不知道應該重點壓制什麼方向、什麼地方、什麼波段,自然就達不到壓制的效果,盲目性較大,甚至出現了自己干擾自己的情況。


強調把通信和電抗融合起來使用的另一個方面,是通信部門和通信分隊不僅要保障通信暢通,而且要參與電子戰,不能認為電子戰僅僅是電抗分隊的事,要明白自己不僅是要抗干擾,還應有進攻行為。在朱日和演習場上,「紅軍」部隊通信受到的是藍軍電抗和通信的聯合干擾,被藍軍欺騙指揮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如某旅一個坦克連,被冒充的上級指揮在「原地待命」,結果被藍軍的武裝直升機在原地「點了名」。要做到實兵對抗時有攻擊性,平時電抗和通信就要有融合訓練,戰時指揮員要親自掌握,統一調度。


合同作戰的瓶頸要實打實地突破

合同作戰乃至聯合作戰的理念原則,人人都記在本上、掛在嘴上,但從朱日和演習場的情況來看,紅藍雙方都有合成水平不高的情況,計劃的是合同作戰,打起來又成了單一兵種作戰,各兵種各打各的,沒形成拳頭。差不多每場演習後的復盤檢討,導演部和專家組的成員都要講評這個問題。可以說這是一個大家都想解決卻沒有解決好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藍軍旅並不比「紅軍」高明。開始時只打防禦,因為有預設陣地,通信聯絡的保障就比打進攻的「紅軍」更穩固一些,加上地形比較熟悉,又反覆演練過,即使作戰過程中在協同上出點問題,也不至於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打進攻,沒了上述優越條件,協同起來難度就大多了。


有一年的7場「跨越」演習,藍軍打的都是依託預設陣地的防禦戰,有不少「紅軍」官兵敗得不服氣,說:「如果反過來,讓我們守,藍軍攻,鹿死誰手還不一定。」當然,紅藍對抗不是為了爭輸贏,雙方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通過「磨刀」來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但紅方部隊提的意見有道理,基地導演部就坦然接受。為了全面鍛煉部隊,包括鍛煉藍軍這塊「磨刀石」,第二年的「跨越」演習,紅藍對抗就由每場一個回合,變為每場三個回合,從下半段開始,其中一個回合就是紅守藍攻。


藍軍旅打進攻能力如何呢?在合同作戰這個問題上,剛開始暴露出來的問題並不比「紅軍」少。在藍軍旅內部預演時,第一場進攻戰鬥,紅守藍攻,藍方在開闢通路這個環節,一個連被打光了也沒有完成任務。嚴峻的事實迫使藍軍旅下決心研究進攻中的合成作戰問題。因為破障是進攻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最考驗部隊合成能力的一個坎兒。


藍軍旅的指揮員們研究發現,制約破障的首先還是認識問題,認為破障是工兵的事。炮火準備後,防化兵施放煙幕,工兵上去破障,其他部隊彷彿無事一般,就等著通路打開後衝上去,等到工兵受挫後,再派步兵接著上,結果可想而知。對此,首先必須要明確,破障不只是工兵的事,離開了協同,破障就會付出沉重代價,甚至根本破不了障。因此,破障的第一責任人不是工兵,而是主攻連的指揮員。


第二是指揮手段問題。主攻連連長缺少指揮合成部隊的手段,尤其是對配屬兵種交代完任務後,就指揮不上了,對配屬的坦克也沒法指揮到單車,主要是被通信問題卡住了。解決這個問題,是要下大功夫的。旅主要指揮員帶著通信部門一項一項研究解決的辦法,靠分隊現有裝備沒法解決的,全旅調劑通信器材解決,調劑後仍然不能解決的,創造條件革新方法也要解決。


第三是指揮許可權問題。光憑主攻連本連及配屬的兵力兵器,完成破障任務也是有困難的,需要炮兵、直升機及時的火力支援,還需要電子戰的配合。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如果請示來請示去,就會貽誤戰機。對此,藍軍旅大膽採取了任務式指揮方式,將營屬炮兵臨時委託給主攻分隊指揮,並臨時賦予主攻營營長呼喚旅屬炮群和攻擊直升機的權力,連長只需報告營長就可以得到及時的火力支援。


上述三個問題解決了,諸兵種合在一起練了,合同戰術自然就有板有眼了。在後面的進攻戰鬥演習中,主攻連從破障到突破一線陣地,傷亡大幅減少。與開始時一個連損失光了也沒能開闢通路的情況相比,是一個不小的進步,足以看出合成作戰的威力。


對新型作戰力量應格外重視


對新型作戰力量不會用的問題,每次演習講評都在講。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還是因為指揮員重視不夠。他們的體會是,對新型作戰力量,一般的重視還不夠,要格外重視才行。所謂格外重視,就是對新型作戰力量,要比傳統作戰力量高看一眼。必須認識到,在現代戰爭中,離開了新型作戰力量,就很難取勝,甚至無法取勝。在一次進攻戰鬥演習中,因為某種原因,導演部臨時取消了直升機參戰。這場演習,旅長指揮起來感到非常非常吃力。沒有了直升機,空中的眼睛瞎了一隻,只能靠無人機,沒法直觀地鳥瞰地面的情況;沒了直升機,就沒了機降行動,就少了一個空中突擊手段,特別是少了一種對付坦克、裝甲車的「撒手鐧」。這場演習雖然最後勝了,但損失非常慘重,擔任掩護的一個營幾乎傷亡殆盡,而突破成功的兩路,損失也比過去高出百分之六七十,正所謂慘勝等於不勝。講這個戰例,是想說明,陸航只是新型作戰力量之一,僅僅因為少了這一個要素,就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如果所有的新型作戰力量都缺席,那多半連慘勝也做不到了。


所以,藍軍旅對新型作戰力量,包括本旅編內的和戰時配屬的都格外重視,平時就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在一起訓練。比如,直升機部隊和藍軍旅是兄弟部隊,平時藍軍旅無權指揮人家,但大家卻通過聯合訓練變得親如一家。雙方通過聯合訓練都提高了本領,指揮員之間也有了較深的了解,戰時配合起來就有了默契。演練前旅里的作戰會議,他們一定要通知所有新型作戰力量的指揮員來參加。會上,旅主要指揮員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如何使用他們的意見,同時讓他們了解全局,明確任務。在戰鬥過程中,也要及時向他們通報情況,交代任務。這並非是客套,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讓各級指揮員了解全局,了解當前的態勢,最終達到服務全局、主動配合的目的。事實正是如此,在歷次演習中,新型作戰力量對藍軍旅戰鬥力的貢獻,雖然難以用百分比來計算,但每次起的作用都很大,有時甚至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版式設計:梁 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全國深化學生軍訓改革全面展開
范進發:從博士艦長到軍校教員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