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曾國藩: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曾國藩,字文正,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理學家,晚清名臣。毛澤東曾這樣評價曾國藩:「我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心存敬畏,頭腦清醒,是曾國藩為官從政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就,與其謀略過人、堅韌不服輸的精神有很大的關係,而他功成名就後的全身而退,則得益於他的「敬畏」觀。

《菜根譚》里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於一時,畏史官於後世。」

「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表現在內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現在外就是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曾國藩認為,做人做事必須懂得敬畏。他在給曾紀澤的家書中寫道:「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才能有戰戰兢兢的戒懼意念;也才能在變幻莫測、紛繁複雜的社會裡,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雜念所擾、不為個人名利所累,永遠謙遜平和,保持內心的執著和清靜,恪守心靈的從容和淡定。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曾國藩說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的一生始終常懷敬畏之心,堅守做人為官的基本準則,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原則不動、底線不松,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過活,最終大業輝煌,成就了自我。他曾在《曾國藩家書》中寫道:「不要以為家裡有人做大官就敢欺負人;不要以為自己有點學問,就敢恃才傲物,在順利之時,更不要忘乎所以,很多人身敗名裂就是不知道顧忌。」

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

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下和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我們面對自己內心,要像曾國藩那樣,心裡裝著「敬畏」。只有心懷敬畏,才會牢記「慎獨」二字,才能知方圓、守規矩,踏踏實實幹事、乾乾淨淨做人。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鍾芳),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中「八十一難」的寓意與想像
聽金庸談武俠小說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