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不是悶出來的,不論綠茶、岩茶、紅茶、白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和一朋友聊天,談及沖泡方式。
該朋友,之前喜歡喝黑茶,最近對白茶比較剛興趣,新敗了一餅2018秋壽眉餅,回家後沖泡,卻得到了不好的喝茶體驗。
白茶,怎麼又苦又澀的?
一聽這話就能猜出,該朋友八成又沒用對沖泡方法,才泡出了又苦又澀的茶湯。
果不其然,朋友使用的是悶泡法泡茶。
悶泡,對白茶而言不是最好的方法,難怪泡的茶湯苦澀、難喝。
茶友不解:「平時我喝黑茶,就是拿茶壺悶著的,怎麼白茶就不行了?」
黑茶,緊壓型。在日常沖泡過程中,若是浸泡的時間不夠長,茶葉難以釋放滋味。通常喝黑茶的朋友,會將黑茶多悶一會兒,從而保證滋味的釋放。
但,這類悶泡的方式,往往會得到苦澀的茶湯,一般不太建議茶友們使用。
《2》
悶泡,茶葉不能承受之痛!
悶泡,對於茶葉來說,是一大酷刑,不論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還是普洱茶,悶泡的方法,總能讓一款原本清甜、鮮爽、醇厚的茶湯,變得面目全非。
悶泡為何會這麼可怕?
首先我們要知道,何為悶泡。
所謂的悶,漢字解釋:密閉,使不透氣。
往簡單了說,悶需要一個相對密閉的容器,比如白瓷蓋碗、紫砂壺等,都能實現悶的目的。
蓋碗沖泡時,沒有及時出湯,長時間(不低於1分鐘)浸泡在茶湯里,稱之為悶泡。
紫砂壺沖泡,蓋上壺蓋,也叫作悶泡。
悶泡,其實並不是日常飲用的最佳方式。
悶泡,茶與水的接觸時間較長,在這個過程中,茶葉中的物質會不斷釋放,如茶多酚、咖啡鹼一類釋放太多。
這類悶泡法,存在諸多弊端。
其一,茶湯味道濃
其二,茶變得不耐泡
其三,茶不好喝
其四,喝多這類濃茶有礙身體健康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悶泡法,茶葉不能承受之痛!
《3》
悶泡茶葉,茶湯張牙舞爪面露獠牙。
平時泡茶,只要稍微出湯慢一些,就會覺得湯水苦澀,難以入口。
而悶泡,則是徹底將茶放棄,讓它變得不再順口,給人的感覺就是:這茶,真難喝。這茶,喝著像中藥。這茶,又苦又澀。
比如我們使用玻璃杯沖泡綠茶的時候,就能感受到悶泡的惡意。
注入沸水,投茶三克,等到茶湯可以入口時,湯水悄悄變得苦澀。尤其是不發酵的綠茶,這種澀感與苦味,更是充分刺激著你的神經,讓你感覺疲憊,不會再愛!
喝白茶,也是如此。
有的茶友沖泡白茶,並未掌握精髓方式,從第一衝開始,讓茶葉和水充分接觸,至少過了半分鐘才出湯。
人間半分鐘,蓋碗一光年。
茶葉中的茶多酚與咖啡鹼,就像是衝破閘口的洪水,再也不受控制。本以為是溫順的小綿羊,結果是面露獠牙的惡魔。
簡而言之,茶不能再讓你覺得愉快。
悶泡,並不是展示茶品質的最好選擇。悶泡,影響的不僅是茶湯的口感還會造成白茶的內質營養破壞。
長時間悶泡之下,白茶中的芳香物和維生素C被氧化破壞分解,會大大影響茶湯風味和營養價值。
含茶多酚、咖啡鹼過多的濃重白茶茶湯,長期飲用下,不利於人體的作息健康。
《4》
什麼情況下,茶需要悶泡?
茶葉長時間悶著,並不是日常飲茶的第一選擇。
這類悶泡式的沖泡法,往往會讓茶湯變得苦澀,難以入口。
那為何茶圈還會有悶泡這一方式的存在?
原因有兩個。
一是為了準確審評一款茶。
二是茶已泡淡,稍微悶泡一會兒,能讓茶葉迴光返照。
【茶葉審評,悶泡是試金石】
所謂的審評,一般是採用長時間悶泡的方式,從而讓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茶多糖、芳香物質被刺激,從而被發揮作用。
因長時間悶泡,茶葉的缺陷被放大,放大,再放大。這類做法,可以讓我們更客觀地選擇品鑒一款茶。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悶泡過後才會知道茶的水平到底如何。
這一點,在武夷岩茶中屢見不鮮。
每年11月,天心村的茶農們會組織一場鬥茶賽。
鬥茶,方式簡單,選取清一色的110毫升白瓷蓋碗,搭配5克岩茶,注入沸水,而後坐杯2分鐘、3分鐘、5分鐘。
之後從色、香、味等方面入手,找到同一輪、同一類茶中缺點少的茶,將第一的桂冠送給它。
用這類長時間悶泡(行話叫坐杯)的方式,就是強效的卸妝水,不會給品質不好的岩茶一絲喘氣的機會。加蓋(杯蓋、壺蓋等),通過保持相對溫度,發掘茶品香氣。
在審評綠茶、白茶、紅茶時,也會使用坐杯的方法。
目的只有一個:徹底了解茶葉品質。
【悶泡半分鐘,能讓茶湯滋味重返「十八歲」】
還有一個情況,我們也會使用悶泡的方式,那就是一泡茶喝淡了,沒有太多的滋味,但這時候葉片還沒有完全舒展。經過十幾秒或者是半分鐘的悶泡,能讓茶湯重新擁有滋味。
尤其是在沖泡條索狀 茶葉時,悶泡法還算比較常見。
如喝岩茶時,沖泡7-8次後,淺表層的物質釋放完畢,若是採用快出水的方式,難以泡出味道。這時候重新悶一悶,可以讓茶湯重新擁有滋味。
但,不提倡從第一衝開始悶泡,容易導致茶湯苦澀。
《5》
喝一杯香甜可口的茶,用對沖泡法才是關鍵!
悶泡,是快出水的對立面。
對於一款我們不太熟悉的茶葉,初次沖泡時,最有保障的沖泡方法,是快出水。
快出水,即注入沸水後,馬上蓋上蓋子,傾倒茶湯,不要有過多的停留。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不會過多破壞茶葉品質。
茶與水的接觸,以及物質釋放的過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時間的控制,由沖泡者決定。
出湯快,為快出水。
出湯慢,甚至是一分鐘後才出水,是為悶泡。
對於一款我們剛接觸的茶類,最好的沖泡方式是快出水。快出水,不容易出錯,不會導致茶多酚、咖啡鹼過度釋放,降低茶湯苦澀的可能性。
連續快出水三次,如果覺得茶湯太淡,在下一次沖泡的時候,可以適當延長出水時間。
這樣調整沖泡方式,能避免湯水泡得苦澀,也能及時止損。
給個中肯的建議:出水,由快到慢,講究循序漸進。
《6》
悶泡,是沖泡方法之一,它指的是茶葉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下,和水長時間接觸。
在接觸的過程中,會不斷釋放內在物質,從而形成獨有的風味(多為苦澀感強烈)。
悶泡方式的使用要謹慎,不可盲目套用。
平時我們喝茶,是為了享受茶的清甜、清香、甜潤、鮮爽,這時候不建議大家使用悶泡方式。
如果新到手一款茶,想要全方位,360°無死角判斷茶的品質好壞,可以適當悶泡,與此同時,也要有心理準備,謹防苦澀的滋味!
茶好喝與否,全掌握在您的手中。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老白茶養成記:不同年份、形態、香氣的白茶可以存在一起嗎?
※武夷岩茶正岩茶口味重?不,剛柔並濟才是它的主旋律!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