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緊張轉嫁債務危機,沙特、俄羅斯愛都這麼干
(來源:金融時報)
海外網11月29日電《金融時報》撰文稱,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正對全球債務市場產生影響。因政治局勢煽動市場緊張的國家和投資者,在玩一場危險的遊戲。俄羅斯、沙特都展示出這種趨勢。
俄羅斯本周發售以歐元計價的債券就是最新一例。由於俄主權債務投資者日益面臨美國制裁的嚴重威脅,因而俄羅斯不願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一些銀行家質疑,俄羅斯是否真的需要發售歐元債券,或者只是為了在政治上擺出反抗姿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俄羅斯水電集團11月中旬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三年期歐洲債券,基準收益率約為年化率6.25%。增加人民幣融資籌款份額,是俄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去美元化」的必由之路。
同樣因「卡舒吉案」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沙特也曾採取過類似做法。路透社報道稱,沙特曾在4月發行了以美元和沙特里亞爾計價的債券,並長期研究銷售其他貨幣債務工具,債券初始定價為5億美元。
《金融時報》稱,沙特是搶在卡達之前發售國際債券的,且發債前並未預先公告。此舉旨在吸收其海灣競爭對手本來可以利用的市場流動性。
主權債券發售不僅可以是政治手段,也可成為外交工具。波蘭和匈牙利等東歐國家都發售了「熊貓債券」,以深化和中國的友好關係。熊貓債券是境外機構在中國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
另外一個稍顯極端的國家是烏克蘭。2013年,為緩解烏克蘭經濟危機,俄羅斯購買了30億美元低於市場利率的烏克蘭國債。2015年前基輔的償債情況良好,之後便開始拖欠。
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2016年俄羅斯向倫敦法院起訴。最終在2017年3月倫敦高等法院作出判決,要求烏克蘭償還30億債務以及7500萬美元的利息。烏克蘭方面則以俄羅斯對烏施壓以阻止其加入歐盟的政治論據為由,拒絕償還債務。
面對多國將國際緊張局勢引入資本市場,《金融時報》認為會產生嚴重後果,一方面可能會使債務重組和主權違約變得更加複雜,另一方面倘若再次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可能妨礙應對危機所需的國際協作。(海外網 張琪)
※台灣地區縣市長選舉結果出爐:國民黨大勝奪15席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禁錮副校長 港媒:有「港獨」在作祟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