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臟都不好了——化療藥物的副作用
健康
11-29
因為心肌細胞的再生能力有限,所以化療藥物對心臟可以產生近期及遠期的毒性反應,對患者的生存及預後產生重要的影響,必須引起臨床上足夠的重視。
臨床上常見的可引起心臟毒性反應的化療藥物包括蒽環類藥物如阿黴素、柔紅霉素、表柔比星、順鉑、紫杉醇、氟尿嘧啶、卡培他濱等,其造成心臟損傷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心肌細胞自由基的產生而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
臨床確定心肌損傷除通過心電圖檢查外,最常進行心肌酶譜的檢查。如患者化療前未有心肌酶的異常表現,但化療後出現異常,則應高度關注。常見的化療後心肌酶改變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改變,肌鈣蛋白T和肌鈣蛋白I的改變。這幾種心肌酶的改變分別發生在心臟損傷的不同時期,因此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如肌鈣蛋白一般在心肌損傷後2小時即開始升高,14小時達峰值,持續4天左右,同時其也可作為病情是否好轉的參考依據; CK-MB在心肌損傷後先於CK開始升高,12~36小時達峰值;多在72小時內恢復正常。
化療藥物所致心臟毒性,臨床上一旦出現明顯的心肌病變,預後極差,病死率高達48%。因此,在腫瘤的化療過程中應當有效地監測患者的心臟功能,預防患者的心功能出現過渡下降,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避免造成嚴重不良後果。化療前、中、後監測心功能在臨床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黃瓜,不補水,你知道嗎?——闢謠
※關節炎—痛風還是類風濕?
TAG:腫瘤科劉春雷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