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百年名中醫楊甲三治療各種頭痛的經驗,免費送給您!

百年名中醫楊甲三治療各種頭痛的經驗,免費送給您!

導讀

頭痛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沒有過頭痛經歷的人可以說是少有的。引起頭痛的原因複雜多樣,所以需要辨明病因,辨證分型治療,方可起到良效。下文是中國百年名中醫楊甲三治療頭痛的臨床經驗,今天就推薦給您!



百年名中醫楊甲三治療各種頭痛的經驗,免費送給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癥狀


1.外因頭痛

①風寒頭痛

頭痛噁心,鼻塞流涕,痛在頭頂,不口渴,苔白膩,脈浮緊。

②風濕頭痛

頭痛而重,鼻流濁涕,痛多在前額及後枕部,脘悶,苔膩。

③風熱頭痛

頭腦脹痛,惡熱口渴,自汗咽痛,小便短赤,脈弦數。

邪入太陽,則頭項巔頂髮際作痛。邪入陽明,則咳噦,心煩,痞滿,額前作痛。邪入少陽,則時寒時熱,鬢邊作痛。邪入少陰,則頭痛連胲骨,心疼煩悶。邪入厥陰,則乾嘔涎沫,痛在巔頂。

2.內因頭痛

①上虛

頭部空痛,痛兼頭暈,遇勞即發,倦怠神衰。偏於氣虛者,畏寒氣短,面色蒼白,舌淡苔少,脈浮弱。偏於血虛者,頭痛連魚尾,面色萎黃,唇甲蒼白,或心悸怔忡,脈細澀。

②上盛

頭額作痛,噁心欲吐,口渴口臭,小便赤澀,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數。

③下虛上盛

頭痛脹暈,睡眠不寧,煩躁易怒,用腦過度則痛益甚,面頰紅赤,舌赤少苔,脈細弦。

二、論治


1.外因頭痛

【藥物治療】

治法:疏風散寒,勝濕清熱。

選方:川芎茶調散。

防風,荊芥,細辛,白芷,薄荷,川芎,甘草,茶葉,羌活。

濕盛者倍量羌活,加蔓荊子、茯苓。寒盛者倍細辛、川芎。熱盛者加黃連、黃芩,減細辛、白芷。

方義:防風、荊芥為治風之葯,解表散寒為主,羌活治太陽頭痛,白芷治陽明頭痛,川芎治少陽頭痛,細辛治少陰頭痛。風主陽邪,故輔以薄荷、茶葉上清頭目,甘草之甘味以緩中。風濕者,倍量羌活、茯苓以化表裡之濕邪。風熱者,減細辛、白芷之香燥,加黃芩、黃連之苦寒而清其熱。

【針灸治療】

治法:疏風化濕,瀉火清熱。以疏解風邪為主,輔取太陽經穴化濕,取陽明、少陽二經穴瀉

火清熱。

處方:

三風,印堂,太陽,合谷

風濕與邪入太陽加崑崙、後溪。風熱與邪入陽明加足三里、勞宮。邪入厥陰加太沖、百會。邪入少陽加陽陵泉、支溝。邪入少陰加太溪。寒者加灸局部以溫散其寒。

方義:三風,即風門、風池、風府,均在項背部,有疏散風邪的作用。印堂、太陽位於頭面部,施用圓利針放血,可祛瘀生新,通經活血,使局部經絡循行通暢,達到通則不痛的功用。手陽明大腸經沿體表循行,由手指到頭面,依據「經脈所通,主治所在」的理論,取該經手部的合谷治頭面疾病。風濕先由太陽經侵入,故取手足太陽經之崑崙、後溪治療邪入太陽的頭痛。以足陽明胃經之足三里治邪入陽明之頭痛。風熱是陽邪,故取手厥陰心包火經的滎火穴勞宮,施用瀉法以泄其熱。太沖是足厥陰肝經之原穴,百會是督脈與足厥陰經之會穴,故治厥陰經頭痛。支溝屬手少陽三焦經,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故治邪入少陽頭痛。太溪屬足少陰腎經,故用於少陰頭痛。

2.內因頭痛

(1)上虛

【藥物治療】

治法:補氣益血,昇陽和陰。

選方:補中益氣湯加味。

人蔘,白朮,茯苓,甘草,黃芪,當歸,陳皮,生薑,大棗,升麻,柴胡,川芎,細辛

血虛加生地黃、沙參。

方義:諸虛不足,先健其脾,故以白朮、陳皮、甘草、茯苓健脾和中。人蔘補氣,黃芪固表,姜、棗和營衛,使里健氣足、表固衛強而治其本。陽升則萬物生,陰生則濁陰降,故用少量升麻、柴胡升舉清陽(如表不固而汗不斂者,升、柴可以不用,氣主升,補氣就有升舉的作用),當歸、川芎補血生陰。細辛溫經止痛。陰津是生血之源,故血虛者加生地黃、沙參滋陰生津以補營血。

【針灸治療】

治法:培土補元,引昇陽氣。取背俞以脾論治,培後天補元氣以治其本,佐取局部加灸引昇陽氣。

處方:

脾俞,腎俞,肝俞,風池,太陽,百會。

方義:取脾俞以健脾胃。腎俞是腎氣輸注之處,重灸補腎陽以壯命門之火,使火能生土。

脾主病必防肝木侮乘,故取肝俞以柔肝木並助健脾。佐取頭項部之風池、巔頂部之百會、前額側部之太陽加灸,引導清陽上升於頭。

(2)下虛上盛

【藥物治療】

治法:壯水制陽。

選方:六味地黃丸加味。

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甘草,白芍。

方義:熟地黃滋陰補腎,山茱萸澀精秘氣,山藥清虛熱於肺脾,三葯配伍有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用。澤瀉泄下焦水邪。腎水虧則水不涵木,致肝陽上越,故用白芍之酸味以斂之。甘草之甘味緩肝,牡丹皮泄君相之火,茯苓通心交腎,使陰水上奉而納陽,君相之火下交於陰。

【針灸治療】

治法:壯水涵木,息火清上。取三陰經肢體會穴,壯水涵木,使陰能納陽;佐厥陰、陽明經穴及局部穴息君相之火以清其上,使陽交於陰。

處方:

三陰交,關元,大陵,風池,絲竹空,合谷。

方義:三陰交位於下肢內踝高點直上3寸,是肝、脾、腎三經之會穴;關元位於臍中心直下3寸,是肝、脾、腎、任脈四經之會穴。三陰交在下肢,關元在體腹,二穴伍用為足三陰經肢體會穴配穴法,有壯水涵木的作用。陰水不足,以致陰不納陽,君相之火勢必上越,故取手厥陰心包經之原穴大陵以清君火,取手少陽三焦經之絲竹空、足少陽膽經之風池以息少陽相火,輔取手陽明經之合谷上清頭面之火。

(3)上盛

【藥物治療】

治法:辛溫燥濕,平降胃氣,清泄濕熱。

選方:梔連平胃散。

山梔,黃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方義:脾惡濕喜燥,故以蒼朮之辛溫燥濕。胃以降為順,故以厚朴之苦降泄其實滿。輔以陳皮行氣化痰,甘草和中緩急,山梔清熱,使脾氣健運,胃氣和降,濕熱痰濁得以下降,則清陽之氣上升,頭痛自愈矣。

【針灸治療】

治法:通腑清頭。取陽明經穴以通腑濁,佐取局部穴放血以清頭。

處方:

足三里,合谷,天樞,中脘,頭維,上星,印堂。

方義:取足陽明胃經之足三里以降胃氣,手陽明大腸經之合谷通腑氣而清頭面。頭首氣血壅滯,氣血循行不暢則痛,故取頭角部之頭維、前鬢髮際之上星、眉間之印堂施以圓利針放血,減輕局部氣血之壅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補腎陽中藥處方有哪些
慢性支氣管炎食療方

TAG:靠譜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