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是如何統一阿拉伯半島地區的?
阿拉伯史系列,每周四更新 文/竹鼠
??? ???? ?????? ??????.?? ???? ????????.
「以最仁慈的真主的名義:信士們確實已經成功了。」 ——《古蘭經》18-23-1
話說公元260年夏初,這正是各地的阿拉伯人前來麥加城朝覲的時候,麥加城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穆罕默德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結交來自各個不同地方的阿拉伯人,順便和他們傳播講頌安拉啟示的真理。有這麼一天,當他正在馬卡茲集市上傳教,忽然人群之中出現了幾個不一樣的面孔,一共七個人,他們急匆匆的找到了穆罕默德,抓住他的手就不放,非要請穆罕默德去他們的家鄉做仲裁人。
穆罕默德就問他們是誰,從哪裡來,這一問才知道,這是幾個赫茲賴只人,這拗口的名字其實是他們所屬的部落的名稱。這七個人之中有的是當地的猶太部落的人,他們來自一個叫做「葉斯裡布」的地方,這個地方後來改名就叫做「麥地那」意思是「先知的城市」。那麼這幾個人來找穆罕默德做什麼呢?
如今夜幕下的麥地那
原來這幾個人聽說了穆罕默德宣教的經文和教義,就認為這穆罕默德所講所說的天堂地獄,和他們印象里的很像,於是乎認為穆罕默德必然是「先知」(這裡指猶太先知)的化身。恰好當地的兩個部落赫茲賴和奧斯起了衝突,於是他們想到來麥加請穆罕默德前往麥地那進行調停,只要他去調停,大家一定心服口服,化干戈為玉帛。穆罕默德聽完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因為此刻他正好想要另尋他處作為傳教的根據地,遠離麥加的壓迫呢,這樣一個送上門來的機會當然得把握住了。
雙方於是前往一個叫「阿蓋白」的地方進行了會談,六人代表團表示只要穆罕默德願意前去做這個調停人,我們兩大部落全部皈依伊斯蘭教,並且願意為傳教護教而戰鬥,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同時,奉穆罕默德您為唯一的神使先知,尊敬您愛護您。穆罕默德很高興,就和這些人簽訂了一個條約。接下來,穆罕默德是不是就該前往麥地那了?別著急,穆罕默德留了一個心眼,可能是怕這些人騙他,穆罕默德並沒有立刻動身前往麥地那,而是派自己的得力弟子穆蘇阿布和阿卜杜拉.本.歐姆一起和他們返回了麥地那。而穆罕默德本人繼續留在麥加,一邊秘密安排自己的信徒以200人一批的方式前往麥地那,這些從麥加前往麥地那的信徒們因此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名詞,叫做「遷士」。穆罕默德本人也在積極準備,隨時轉移去麥地那。公元622年六月,一批75人的代表團來到麥加,再一次請求穆罕默德南下麥地那,這一次穆罕默德沒有遲疑,他深知麥加已經不能久留,於是在阿蓋白第二次與來自麥地那的代表協商之後,穆罕默德決定近期就離開麥加。
(古阿拉伯集市我們現在已經無法見到,圖為現在阿拉伯地區的集市,新疆也有,它們叫做「巴扎」)
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消息被古萊氏族的人聽到了。
古萊氏族聽說穆罕默德要逃跑,當即從朝覲中抽身出來,安排了一次刺殺行動。他們知道,穆罕默德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和說服力,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地方,無異於放虎歸山。然而穆罕默德也非等閑之輩,他提前預知了危險,並與親信一同提前出發,連夜騎馬前往麥地那。終於在622年九月二十四日有驚無險的到達麥地那,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這些在麥地那開始追隨穆罕默德的人叫做「輔士」。後來歐麥爾哈里發將這一年定為伊斯蘭曆書的元年,也就是伊曆元年。
從這開始,穆罕默德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除了以宗教團結人民之外,他必須要擁有足夠和敵對勢力對抗的手段才可以,好在麥地那的部落們已經宣誓效忠於他,穆罕默德還派人去聯繫附近的貝杜因人共結同盟。他開始從一個宗教領袖,轉變為一個政治家和首領。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穆罕默德開始在麥地那建立一個屬於伊斯蘭教的國家:首先,他建立了一個原始的民主社會「烏瑪」,穆罕默德自己作為最高行政與軍事長官,自己的親信弟子輔佐自己,其他弟子成立一個類似於議會的參議機構「舒拉」,給穆罕默德軍事和政治建議。然後,他與麥地那的猶太人簽定了《麥地那憲章》,這個憲章大概意思就是穆斯林尊重猶太人的宗教信仰,但是要求猶太人部落在戰爭間加入穆罕默德一方進行作戰之類的團結民族的諸多政策。再然後,他建立了先知清真寺,並不建造宮殿,只在清真寺或者家裡的小房子辦公,他派出使者四處傳教,說服部落酋長們皈依安拉,成為「我們的兄弟」,一同進退。穆罕默德在有條不紊的構築自己的組織和國家,等待著爆發的那一天來臨。
這個日子很快就到來了——起因是麥地那的輔士們為了維持忽然增多的諸多人口的生活,不得不派人去劫掠糧食,商隊的貨物之類。有一次他們聽說一支大商隊要從敘利亞返回,就制定計劃準備去劫掠他們,而這支商隊的主人正是麥加城裡的貴族,一個叫做艾卜.素福言的人。這個艾卜不知道從哪裡聽說有人要攔路搶劫,就提前去找麥加求援,而劫掠部隊顯然對此事一無所知,這兩個隊伍於是在麥地那西南八十五英里的地方相遇了,屬於穆罕默德的劫掠者三百人,而商隊與麥加的援軍一共有三千多人。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但這也是穆罕默德的勢力的第一次的軍事行動,穆罕默德知道他不能輸:他也確實沒有輸,穆罕默德天才的智慧使得三百人的穆斯林打敗了麥加的部隊,完勝。
第二年,艾卜為了報仇,在吳侯德讓穆斯林的軍隊吃了一次小小的敗仗,甚至打傷了先知。但是穆罕默德的崛起已經無法阻擋了,在又一次「壕溝」之戰中,穆罕默德再一次以少勝多打敗了多神教軍隊,並且俘虜無數,獲得大量戰利品。從此穆罕穆德在軍事上由守,變為了攻。
(這是先知的麥地那,這裡是伊斯蘭教僅次於麥加的第二大聖地)
公元627年,麥加貴族們組建了一支包括麥加人,貝杜因人和阿比西尼亞僱傭軍在內的軍隊再次圍攻麥地那,試圖消滅伊斯蘭勢力。穆罕穆德採用他弟子們的建議,在城外挖掘了很多戰壕,從而使那些騎駱駝的貝杜因人無法衝鋒到城牆之下,於是大軍圍困了麥地那一個月卻無法攻破城池,麥加人只好撤退了。穆罕默德出城追擊麥加人,順便剷除了城外郊區那些給麥加人軍隊以支持的猶太社區,將他們的田地收歸名下——現在,麥地那已經完全歸順了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的後方徹底安穩了。但是在這次進攻之後穆罕默德意識到,他必須一勞永逸的剷除古萊氏族的勢力,不然他們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不時的騷擾麥地那。
於是他選擇進攻。第二年,穆罕默德率領一千多名信徒以朝覲的名義向麥加進軍,在城外的侯德比葉村他又一次擊敗了麥加人,這一次,穆罕默德強迫麥加貴族簽定了一個和平條約——《侯德比葉條約》規定麥加以後不得再騷擾穆罕穆德的傳教行動,穆斯林們來到麥加朝覲的時候,古萊氏族的部隊要退出城池十里以避嫌。由此,穆罕穆德和他的母族之間的戰爭結束了,古萊氏族屈服在穆罕默德的旗幟下,在此期間,很多看到了穆罕默德勢力光明未來的古萊氏人加入了伊斯蘭大家庭,例如哈立德.伊本.韋立德,他後來成為了一位傑出的將軍。
哈立德和他的軍隊
現在穆罕默德可以暫時喘口氣了,他暫時放下了征討和軍事行動,轉而繼續大量派出使者和弟子到各個地方去傳教,包括現在包括約旦等國的沙姆地區和海灣周邊地區。儘管挫折重重,穆罕穆德在這一年取得了豐厚的宗教成果——而穆斯林的聖地麥加現在還掌握在多神教的手裡。這可是萬萬不行的,穆罕默德知道他早晚要解決這個問題。既然如此,不如趁早解決,要知道穆罕穆德已經不是個年輕人了。
於是乎,630年,穆罕默德率領大兵進攻麥加城,而麥加城幾乎沒有怎麼抵抗:開玩笑,麥加人兵強馬壯的時候都被穆罕默德吊打,現在虎落平陽,更沒法和穆罕穆德對著幹了。於是乎那個之前很強硬的艾卜.蘇福言一馬當先的出城投降了,隨著他的投降,麥加城很快就皈依了伊斯蘭教,認穆罕穆德為先知。而穆罕穆德呢,立刻命人砸毀除了玄石之外其他所有神像,最後規定非穆斯林者不許接近麥加城——這規定現在還有吶,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就規定非穆斯林不許進入麥加參觀,執行力度還很大的。
現在,穆罕默德已經完全有資格稱王稱霸了:他向四周的小部落發出通告,投降或者皈依,你們自己選吧!大部分人都選擇皈依,那些多神教的部落們派出無數的代表團來到麥加表示效忠,繳納天課,而那些不願意皈依的呢,穆罕默德也允許他們信仰自己的宗教,但是必須繳納「人丁稅」,交錢保命,就是這麼簡單。很快穆罕默德就掌控了遠達巴林,葉門的各個地方,他派出自己的宣講師到這些地方去傳教,管理地方,自己到麥地那去坐鎮中央。一切都已經抵定了,穆罕默德完成了他的人生目標。
然而自古那些偉大的靈魂總算無法長久的留在人間,穆罕默德幾乎統一了半島之後,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穆罕默德的豪華陵墓位於麥地那的先知清真寺內,實際上,這是與穆罕默德倡導的節儉背道而馳的)
632年,伊歷十年春,穆罕默德率領十萬人(筆者覺得這數字有待考證)前往麥加朝覲,而這一次朝覲竟然成了他最後一次朝覲。他在返回麥地那三個月後忽然身染重病,頭痛欲裂,並在六月八日與世長辭了。
先知去世之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伊斯蘭教還能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麥地那的寶座將由誰繼承?請看下回。
竹鼠的話:
穆罕默德的故事到此為止了,讀者也許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來竹鼠對於穆罕默德本人還是比較敬佩的。儘管現階段有很多人從宗教這個方面去看穆聖,可能會責怪他討厭他。但是穆罕默德在當時那個年代,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用宗教約束人們的行為,團結人們的心靈,使阿拉伯人脫離野蠻無知,有了生活準則,其實是很偉大的成就。他本人清廉正直,愛護人民,對於猶太教和原始基督教人民也很寬容,早期他定下愛護孤兒寡婦等很多文明的規定,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比作阿拉伯人的「秦始皇」。至於現如今一些曲解伊斯蘭教教義的恐怖分子,則是走上了一條和穆罕默德創立的宗教完全不同的極端道路。
關於他倡導的穆斯林應該是什麼樣的,我為大家摘取他在告別朝覲中所做的兩段話以便以理解:
「眾人呀!靜聽我的話,而且銘記在心!須知每個穆斯林都是其實任何穆斯林的兄弟,現在你們都說同胞。因此,別的兄弟有的任何東西,不得他的同意而據為己有,這對於你們其中任何人來說都是非法的。」
「他號召我們信仰獨一的真主……他命令我們誠實不欺,對人公道,聯繫至親,和睦鄰里,不做壞事,不殺無辜。他禁止我們做醜事,做偽證,私吞孤兒的財產,污衊貞潔的婦女。」——《古蘭經》2:185,186.
圖片皆來自於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阿拉伯通史》第十版;部分網路資料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