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爭日本打不動了,清政府為何議和?因日本抓住清政府的死穴

甲午戰爭日本打不動了,清政府為何議和?因日本抓住清政府的死穴

原標題:甲午戰爭日本打不動了,清政府為何議和?因日本抓住清政府的死穴


甲午戰爭是中日的國運之戰,也是影響亞洲格局的重要一戰,當屬中日之間的差距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日本建立了全新的資本主義制度,清朝仍是封建地主階級專制制度;二是日本傾其一國之力來賭其國運,而清朝名省各軍隊實力派互不統屬,各自為政,很難形成合力;三是日本從天皇到其黎民百姓均以打敗中國為榮,早有預案。而清朝帝後兩黨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很難形成的統一思想與行動。所以,清朝失敗是必然的。


不過清朝戰敗後,面對日本獅子大開口的馬關條約,就只有完全接受的份嗎?為什麼清政府就不敢和日本死磕呢?就日本的國情而言,力求速戰,如果把戰事拖久,自己就會垮掉,甲午日本人榨乾了國內的最後一枚銅板,在倫敦發行了巨額的公債,光每天的利息都能讓日本財政破產。



在戰爭要結束時,日本銀行連生絲出口的信用憑證都開不出來,清政府的戰爭資源卻還沒動員出來。以日本當時的經濟實力與外債水平,日本絕不可能打持久戰,因此假如中國堅持下去日本定會為了防止經濟崩潰至少在談判中妥協很多,搶東西的那點錢與軍隊龐大的開支根本無法相比,日本當時更無力統治佔領區。


慈禧統治中國48年說明其政治權謀不俗,甲午戰敗慈禧本人憑其能力未能挽回敗局,其根原一,其制度腐朽,沒有提拔導輕才俊到政府部門,象李鴻章這樣老朽昏花還掌握政府要職,不敗才怪。其二,莫視民生,脫離民眾不顧人民生死,清政府與民眾形成對立面,成為孤立政府,一旦遇上外敵民眾成為觀眾,打一場國與國的戰爭必須有全國民眾的愛國支持才有勝算,如果清政府不投降繼續戰爭下去沒有列強幹涉恐怕大清只能走亡國之路。 日本從甲午開始的每一場戰爭都是在賭國運,求速勝。



清朝拚死一戰,日本肯定不是耗不過清朝。但是短期內,由於清朝沒有中央可以直轄的軍事力量,只能是節節潰敗。繼續打北京是很有可能丟的,不過不是亡國,那是不可能的,首先日軍和清軍裝備差距並不大,而且日軍的數量也不足,證據就是就算裝備差距更大的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也沒辦法吞掉中國,畢竟北京丟了有南京,南京丟了有重慶,重慶丟了有長安,長安沒了還有拉薩。



堅持打,對清政府來說,最壞的結果就是,清政府會迅速淪落到地方政權,東北會被沙俄侵佔,遼東半島、山東半島被日本殖民,蒙古、新疆、西藏獨立。江南地方政府在外部勢力的支持下割據地方。清政府非常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才會認賠。

顯然清朝當時最恐懼的不是日本,而是政府威信下降,各地可能又會出現的叛亂起義,少數民族政權最大的敵人從來在內部,日本也正抓住了清政府這一死穴,才敢跟大清叫板甚至不惜宣傳自己也是中華的一部分解放漢人的口號,最終使清廷心裡崩潰,否則以當時日本的國力絕不會成功,即便是後來侵華戰爭時期日本國力更強上好幾倍而中國更亂日本也搞不定中國,更不要說當時了。所以,如果堅持打下去,中國不會亡,但滿清政府肯定垮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塵封歷史 的精彩文章:

甲午海戰若這兩支水師馳援會如何?看南洋水師乾的傻事就知道了!
漢文帝登基之初因何沒有被架空?除了權術,還多虧了劉邦會留人!

TAG:塵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