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總統逃亡,白宮和國會被敵軍燒了

美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總統逃亡,白宮和國會被敵軍燒了

作者:MissBear

經過七年的獨立戰爭,北美殖民地人民成功地擺脫了大英帝國的統治,美利堅合眾國應運而生。

富有遠見的國父們成功地化解了政權初期的一系列危機,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中央政府得以建立,總統制確立下來,各州權力也有了一定的保障…...1803年,合眾國以便宜的價格從法國手中買來了地域廣袤的路易斯安娜州,這大大地刺激了美國人開疆拓土的熱情。這時,危機卻悄然而至。

獨立戰爭美國獲勝

曾經的宗主國並不打算放任美國的自由發展,雙方矛盾越積越深,必須用戰爭來解決。這場戰爭被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或者1812年戰爭。

美國宣戰

第二次獨立戰爭的大背景,應當著眼於歐洲大陸。

法國皇帝拿破崙雖能橫掃歐洲大陸,可1805年特拉法加海戰的失敗使得他不得不想辦法限制英國這個勁敵。為此,偉大的皇帝想出了「大陸封鎖」政策來抗衡所向披靡的英國皇家海軍。

特拉法加海戰

大英帝國對此當然不會坐視不管,他們一面從法蘭西帝國內部入手——誘惑拿破崙分封的「國王」們以及俄國人,另一方面則是充分利用海上優勢對法國實行反封鎖。

為了貫徹政策,英國人強征了很多北美水手。這嚴重損害了美國民眾的人身自由及其中立國地位,美國的經濟也隨之而受到不利影響。更讓美國人難以忍受的是英國人公開支持西部的土著勢力,經過了武裝的他們成了美國西進的障礙。美國國內的鷹派開始極力主張復仇行動,其中的代表便是麥迪遜總統。

美國國父之一詹姆斯·麥迪遜

北進加拿大失敗

1812年6月4日,美國國會向英國人和土著宣戰,這一決議得到了麥迪遜總統的認可,國內的各位鷹派領袖對於戰爭可謂志在必得。

英帝國支援北美土著

美軍將作戰目標瞄準了加拿大,這裡是英帝國殖民勢力的「殘存力量」,剷除這裡便可將英國人逐出北美大陸。然而,誓要維護國家榮譽的美國人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反戰分子佔據了相當的比例。

儘管內部意見不統一,但美國官方「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國會強行將原本12000人的軍隊擴充至35000人。看似得到強化的軍隊其實不過是「紙老虎」:參軍全靠自願且薪水極少,富有作戰經驗的軍官更是難求,更何況美國人並不是勠力同心。

當然,駐加拿大的英國殖民軍也好不到哪裡去,帝國一直忙於與拿破崙作戰,根本無暇他顧,是生是死全看殖民軍自己。

這場雙方都未準備充分的戰鬥打響了。美國人認為失去增援的殖民軍無力鎮守加拿大,勝利是唾手可得,可殘酷的事實狠狠地教育了他們。

密歇根總督威廉·赫爾所率領的美軍寧願發起口水戰也不發射一枚子彈,揚言「要麼投降,要麼戰爭的災難與恐怖將在你們面前徘徊!」英軍和西部土著力量迅速對美軍形成了夾擊之勢,這支擅長「口水戰」的美國軍隊一槍未發就繳械投降…

美國人不甘心失敗,在五大湖區和其領土東北方向的蒙特利爾繼續作戰。然而,幸運女神沒有眷顧美國人,在大湖區他們也很快遭到了失敗,數次換將的蒙特利爾方向因民兵不願配合而也草草收場。

美國進攻加拿大

美國人迎來了轉機,佩里將軍在伊利湖戰役中取勝。此後哈爾森將軍擊敗了英格蘭和土著組成的聯軍部隊,土著的酋長在戰鬥中被美國軍隊擊斃,這為美國日後收復底特律鋪平了道路。

火燒白宮與國會

對於美國人來說,北方戰場可謂是有驚無險。不過,英國人扶植的南方克里克土著勢力加緊了攻勢,多線作戰的美國疲於奔命。著名的美國將軍安德魯·傑克遜(後來的總統)歷經艱辛後,在阿拉馬州消滅了克里克勢力。

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面。

1814年4月,第六次反法同盟成功地擊敗了法蘭西帝國,拿破崙被流放。英國皇家海軍得以騰出手來收拾美國人。從緬因州到喬治亞的各個港口被皇家海軍圍堵的水泄不通,羅伯特·羅斯率領好幾千英國軍隊在美國的東海岸登陸。

英軍攻入華盛頓

1814年8月24日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這天,羅伯特·羅斯少將帶領英軍攻入了守備薄弱的美國首都華盛頓,總統詹姆斯·麥迪遜等軍政要員聞風出逃,白宮和國會都被英國人燒了

這是美國人的奇恥大辱。一些不甘失敗的殘餘軍隊在華盛頓城外集結起來,化悲憤為力量,在羅斯帶兵行軍途中將其狙殺。

華盛頓的熊熊烈火

簽訂合約又如何,該打還是要打

到了1814年的平安夜,長期作戰的雙方都筋疲力竭,於是在比利時的根特市簽署了《根特條約》,戰爭結束。然而歐美之間隔著大西洋,在沒有空中運輸和電報的時代,緩慢傳遞的信息影響了戰局。

簽訂《根特和約》

美國對和平將至渾然不知,身處北美的英軍亦是如此。一支大約14450人組成的英軍正乘船駛向新奧爾良市。這座城市位於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戰略地位舉足輕重。

登陸的英軍有8千多人,他們擁有數量上的優勢;反觀安德魯·傑克遜率領的美軍,僅有4千多人,而且還是臨時拼湊得,土著、民兵、志願者均在其列,更致命的是,傑克遜必須用不同的語言來下達作戰指令。

面對危局,傑克遜發表了戰前宣言:「我們將在這裡造牆,除非我們將這些龍蝦趕下河流和沼澤,我們才放棄他們!」說罷,他和士兵們便在密西西比河支流羅德里格斯運河修建戰壕。佔據優勢的英軍兩面出擊,正面吸引火力的同時還奪取了美軍在密西西比河的大炮。

然而,大霧天氣和戰術上的不協調葬送了英軍。儘管成功奪取了大炮,但是過多的指揮官被殺令他們不得不放棄。傑克遜率領的「烏合之眾」以不到70人的損失贏得了一場大勝。此後英軍的行動不足以構成實質威脅,雙方軍隊也都收到了「遲到的和約」,戰爭旋即終止。

新奧爾良之戰

第二次獨立戰爭對美利堅的塑造

相比於第一次獨立戰爭,第二次獨立戰爭不為人知,但它也對美國和加拿大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這場戰爭確立了美加兩國的分界線,美國北進戰略沒能實現。加拿大人民之間反而更加團結,在相當長時期內對大英帝國也極為忠誠。美國與加拿大大體上相安無事。

美國在這場戰爭中表現得很「屈辱」——世人記憶中只有9·11才對美國本土造成了傷害,哪曾想作為國家象徵的白宮和國會在兩百年前就慘遭踐踏。

美國人雖然贏的很勉強,卻也從戰爭中收穫頗豐。就像《馬賽曲》指引著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創作的《星條旗》成了美國人民新的精神財富,鼓舞著美國人保衛自己的國家。

與第一次獨立戰爭相同,這次戰爭也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他依靠赫赫戰功成功地登頂總統寶座,開創了歷史上的「傑克遜時代」。

安德魯·傑克遜

美國政壇也在這次戰爭後重組,反戰的聯邦黨解散,存續下來的民主共和黨奠定了後來美國兩黨制的雛形。軍事方面亦有變化,西點軍校擴建,職能進一步擴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法國五月風暴,美國黑豹黨:中國輸出的紅色文化有多大影響力?
林彪打仗為什麼厲害?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