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間安全問題日益顯現 智能技術助力精準探測
當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醫療、交通、物流、金融等多個領域。在地質探測領域,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也正如火如荼。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地下空間安全問題日益凸現,管線和路面老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城市地下空間如同看不見的「暗網」,水道管網、通訊管網、天然氣等管網錯綜複雜,潛藏著路面塌陷、燃氣管線泄露等危險。
面臨此種狀況,藉助人工智慧等技術來探測城市地下空間的實際狀況,並採取合理措施保護城市地下空間就顯得極為必要。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後,傳統探測方式中存在的操作效率低、數據處理慢等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探測精度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實際上,近兩年我國先後採取了多種措施來加快人工智慧技術在地質資源勘探、地質信息採集等領域的應用。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該規劃指出要加強人工智慧在公共安全方面的深度應用,尤其是在地震、地質災害監測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和應用。這一消息雖然著力點在災害地質,但是也從一個側面表明藉助人工智慧技術來進行地質研究的方式獲得了國家層面的指導和支持。
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和業界人士的共同推動下,人工智慧在地質探測領域的應用程度日益深入。現如今,無人機地質、數字化填圖、智能羅盤等相繼問世,藉助這些產品所具備的智能化功能和技術,地質探測及地質研究也變得越來越方便,原來很多不可實現、不可觀測的地質問題,也有望藉助高科技手段得到進一步解決。
從總體來看,人工智慧技術的最大優點在於它對信息的靈活獲取、處理和利用能力,其所涉及的範圍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當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應用到了智能控制、語言和圖像理解等領域。在地質探測領域,人工智慧技術所具備的及時收集地質信息、精確探測地形地貌等優點得以充分顯現。
近日,人工智慧技術在地質探測領域取得了一大新的突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35所成功研製出了我國首個全陣列式三維體制的探地雷達「鷹眼-A」,這標誌著我國無損探地技術實現了從「二維」到「三維」的跨越,人工智慧技術在地質探測領域的應用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地下管線智能檢測的正確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據專家介紹,「鷹眼」全系探地雷達載入了人工智慧處理系統,能夠自主檢測、識別並標記多類主要地下異常信息,完成地下管線、地下土質等多種信息的收集,並生成通用結果「報文」。藉助這一研究成果,可以縮減人工分析大量信息的工作量,降低人工誤判發生的概率,提升數據解釋效率和準確度。
與此同時,「鷹眼-A」探地雷達配備了北斗/GPS定位系統,可實現大地坐標與地下空間坐標的融合。將獲取的地下空間信息實時接入「智慧管網」或「城建大數據」等平台後,城市公共事務管理部門可以對城市地上地下空間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這有助於城市公共事務管理部門合理規劃城市空間,並進一步提升我國城市空間精細化管理水平。
目前,除了可以被應用於城市地下空間探測外,人工智慧技術還可以被用於野外探測某一區域的山脈、岩層分布狀況等領域。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這些領域後,不僅野外探測土壤、岩層等地質信息的準確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而且未知岩層的實際分布狀況也得到了全方位分析。
總之,藉助人工智慧前沿技術來進行城市地上地下空間探測和野外地質探測,將成為未來相關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將有力地推動著我國地質調查向著快速、精準、高效的方向轉變,並不斷提高我國國土資源監測及高原高寒無人區地質精細填圖的能力,實現智能化、綠色化勘查。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