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中美軍人手一件防彈衣,還和志願軍打出一比一的傷亡率
原標題:上甘嶺戰役中美軍人手一件防彈衣,還和志願軍打出一比一的傷亡率
發生在1952年10月的上甘嶺戰役,被美軍稱為「傷心嶺」之戰,之所以傷心,是因為美軍不但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而且傷亡人數為預期的25倍,這還是在美軍士兵人手一件防彈衣的情況下,美軍軍醫稱,防彈衣的裝備至少讓美軍的傷亡降低了10%。
到了1952年,防彈衣開始在美軍中大量使用
1952年10月14日,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計劃用5天的時間,傷亡200人為代價,奪取三角形山(五聖山)的兩個高地。在他看來,這只不過是一次小規模的連排級行動,然而事態的發展遠遠超出他的預料,小規模的戰鬥演化成大規模的戰役,並且由於志願軍的精彩表現而被載入史冊。
10月14日凌晨,美軍出動了300門火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猛轟我軍駐守的597.9和537.7高地,火力密度最大時我軍陣地上每秒鐘落彈6發,這一天,美軍共發射炮彈30萬發,投擲航空炸彈500枚。
上甘嶺表面陣土已經寸草不生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美軍仍然以猛烈的炮火持續轟擊上甘嶺,但范佛里特很快發現,儘管炮火密度已經超過二戰最高水平,但上面的中國軍隊好像怎麼也打不死。每當炮火一停,他們就像從地里鑽出來的一樣立即出現在戰壕里。
第三任聯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回憶錄里寫道:「狙擊兵嶺和傷心嶺的戰鬥是我經歷過的最緊張、最殘酷的戰鬥,最大限度的考驗了我們的勇氣和耐心。中國人的打法逼得小夥子們像印第安人一樣戰鬥,他們拖著沉重的步槍匍匐前進,甚至要把迫擊炮架到敵人的步槍射程內,但就算這樣也不能把他們趕出地下工事。」
美軍無后座力炮抵近射擊
參戰的美軍步兵第7師是志願軍的老對手了,在長津湖戰役中,他們和陸戰一師一起被我軍9兵團包圍,其中第31步兵團(北極熊團)被打殘,團長費斯陣亡。但這次第7師在上甘嶺頭兩天的表現,令師長史密斯感到滿意,士兵們幾乎是緊跟著彈著點衝上了山頭,並且摧毀了志願軍全部的野戰工事後占令了大部分表面陣地,志願軍被迫轉入坑道中。
然而從第三天開始,情況就不妙了。16日凌晨,我軍135團趁敵軍不備連續發動4次夜襲,重新組建的第31團被打殘了兩個營,傷亡超過2000人,2營長克斯勒在電話里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中國人奉命戰鬥到死。在和敵軍的短兵相接中,拉響手榴彈和爆破筒和敵軍同歸於盡的志願軍戰士比比皆是,31團被嚇破了膽。
志願軍在夜戰中
對於這個結果,范佛里特和史密斯都難以接受。僅僅三天的時間,傷亡就超過了預期的10倍,美軍不光是炮火猛烈,單兵防護上也一步不落,剛剛研製出來的M52型尼龍防彈衣第7師已經是人手一件了,而他們的對手連一頂鋼盔都沒有。17日,史密斯用32團(矛頭團)將31團替換下來,白天在炮火的掩護下再次佔領了表面陣地。
18日夜,志願軍第45師134團向美軍發起了反擊。32團團長斯波爾門回憶:中國人好像並不想把我們趕下去。的確,這就是志願軍的新戰術:拖住敵人、疲憊敵人,和敵人攪在一起,讓他們的大炮發揮不了作用。同時調整部署,趕運彈藥,準備大反擊。
美國拍攝的上甘嶺,志願軍的手榴彈給他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這次32團在陣地上堅守了6天,志願軍仍未能「收復失地」,史密斯對斯波爾門的表現非常滿意,但他不知道此時的32團已經是坐在一個大火藥桶上了。23日凌晨,志願軍突然放棄進攻,全體轉入坑道。疲憊不堪的32團隨即開始休息,突然志願軍的大炮開始怒吼起來,炮擊持續了一個多小時,32團傷亡慘重。
炮聲剛一停止,134團就從坑道中沖了出來,將密密麻麻的手榴彈扔到美軍的頭頂上,32團被打垮了。倖存的L連中尉霍蘭對國際新聞社記者說:中國人的炮火可怕極了,至少每秒鐘一發,好像永遠也不會停。
上甘嶺戰役中,防彈衣已是標配
?到25日,第7師累計損失了3546人,其中31團兩個營的損失都超過了70%。再加上配屬第7師的187空降團損失的1500人,美軍已累計損失了5000人,這個數是當初計劃的25倍。美軍軍醫卡朋特回憶說:M52防彈衣雖然作用有限,但如果沒有它,至少還有500-1000人要送命。
整個上甘嶺戰役,美韓聯軍共傷亡25000人,其中美軍出動了21500人,傷亡5000人,接近25%。我軍傷亡11500人,傷亡率也接近25%和美軍相當。這還是在火力和單兵裝備嚴重落後的情況下實現的。在打贏了空中和後勤保衛戰後,我軍的傷亡率大幅下降,就算沒有防彈衣和頭盔,沒有那麼多飛機大炮,美軍仍然占不到便宜了。上甘嶺是如此,後來的丁字山和豬排山之戰也是如此,正是這一次次的「吃虧」,才最終促成美軍下定決心停戰。
※事實證明,志願軍火力有美軍一半,就能打得美軍質疑戰爭的意義
TAG:沙場秋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