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方國資亮家底,廣東浙江國資總資產均超10萬億

地方國資亮家底,廣東浙江國資總資產均超10萬億

在全國國有資產10月亮出家底後,地方國資也開始亮家底。

日前,廣東和浙江先後亮出國資家底,兩省國資總資產均超過了10萬億元。

11月27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聽取《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2017年度全省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這也是浙江全口徑、全覆蓋的國有資產家底首次亮相。

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浙江全省企業國有資產總額10.44萬億,負債總額7.18萬億元,凈資產3.26萬億元,資產負債率68.8%;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287億元,利潤總額946億元,收入利潤率6.2%,上繳稅費581億元。此外,浙江全省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額12718億元,負債4112億元,凈資產8606億元。

近年來,浙江國有資本布局不斷優化,建成了電力、機場、高速公路、化工等領域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國有資本在基礎性領域和優勢行業集聚度超過85%;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進,目前省屬企業混改面達70.7%,全省有3家企業納入國家第三批混改試點,9家開展國企員工持股試點,7家入選全國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計劃等。

日前召開的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廣東省政府第一次向省人大常委會曬出國資賬本交家底:截至2017年底,全省企業國有資產(不含金融類企業)、金融類企業國有資產和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三大類國有資產總額合計共129846.20億元(國有自然資源只統計實物量,暫不統計價值量),負債總額合計共72158.09億元,凈資產(所有者權益)總額合計共57688.11億元。

根據《南方日報》報道,廣東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林秀玉認為,建立國有資產報告制度,通過人大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監督,有利於倒逼廣東省進一步理順優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統籌資源配置和規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11月27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了《關於2017年度廣州市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報告中列明的國有資產包括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下同)、金融類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三大類。截至2017年末,全市國有資產總額36637.6億元,負債總額24175.4億元,所有者權益(凈資產)12462.2億元。

在第二經濟大省江蘇,該省財政廳近日公布《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2017年度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的專項報告》。這是江蘇省建立向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後,國有金融資產首次公開家底。

報告顯示,2017年末全省共有197家國有獨資金融企業,137家國有絕對控股金融企業,102家國有參股金融企業。上述金融企業資產總額54080億元,歸屬國有所有者權益2694億元。2017年度國有金融資本平均保值增值率約為106.12%。

在紛紛亮家底的同時,地方國資也在加快混改的步伐。此前10月廣州市國資委發布混合所有制改革20個重點項目,將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根據最新出台的意見,到2020年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左右,混合所有制企業主要效益指標貢獻度達到85%。

11月5日,陝西省政府出台了《陝西省深入實施國企國資改革攻堅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對下一階段國企國資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按照計劃,陝西省屬企業混改面從2017年底的43.4%提高到60%以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從15戶提高到20戶

長期研究國企問題的華南理工大學未來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樹華對第一財經分析,國企國資混改,很重要一點是要改變股權結構,改變一股獨大、「一言堂」的格局,只要保持足夠的控制力就可以了。重點是在改變股權結構同時,要提高企業的競爭活力,提高企業的決策速度和準確性。

「如果民資進來之後,對企業改善經營治理結構改善沒有作用,那就失去了混改的意義。」余樹華說。

在地方國資加快混改的同時,為了化解民營上市企業流動性問題,包括上海、安徽、福建、浙江等多地設立百億級紓困基金,馳援上市民營企業,而這也有利於地方國資可以用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混改和資產證券化,加快市場化的步伐。

山東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專題介紹該省推進國企國資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有關情況。針對民營企業中的上市公司,山東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資本市場紓困基金,用於幫助民營企業渡過資金難關,緩解上市公司股東流動性風險。

余樹華認為,目前股市處於低谷,恰是地方國資收購的好時機,地方國資趁目前股市低谷,入股或重組民企上市公司,可以注入資產,有利於地方國資加速混改,加快推進資產證券化。「在這方面,中小型的民營科技類上市公司比較受歡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如何應對近視危機?衛健委發文要求控制青少年電子產品使用
圖集:進博會上有哪些高科技的汽車?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