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對於藤校來說SAT1520和1560有何區別?美國好大學更偏向什麼樣的學生?

對於藤校來說SAT1520和1560有何區別?美國好大學更偏向什麼樣的學生?

the most fitted,

not the best。

最近,有幾位在美國和中國的同學以及朋友向我打聽,如何讓孩子準備申請材料或怎樣培養孩子,才能讓孩子順利地進入藤校。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下面是我多年前在網上有感而發的帖子,想著也許對年輕校友有用,貼出來供大家一讀。這只是我的一管之見,難免有盲人摸象之誤,僅希望能有拋磚引玉之效。

經常會有家長疑問,成績重不重要?活動重不重要?藤校看中學生的什麼品質?

在此,先說一點,成績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然而我們要記住的是藤校只收最合適的學生,而不是最優秀的申請者。

就如同杜克大學本科的副教務長和院長Nowicki說的「Duke is increasingly seen as a place to be, for a number of reasons,We』re obviously a top ranked school, but I think that students are smart enoughto realize that rankings aren』t everything.」杜克大學是一所排名頂尖的世界名校,但是我同樣認為申請杜克大學的學生不會只看中學校的排名,還有很多比學校排名更重要的因素。

學生除了排名還會參考學校的學術環境、社團活動、地理優勢、就業機會和校園文化等等因素。

對於學校,排名是硬性指標,但卻不是學生參考是否申請的唯一標準。同樣,對於學校來講,學生的成績是重要決定錄取的重要因素,卻不是唯一決定性指標。

對於名校更是如此,對於美國頂尖高校,TOEFL成績左右差7-8分,SAT左右差30—40分都是正常的,學生之間的差別還是在特色上,學校會更注重對軟性標準,也就是考生軟實力的考察。

網站Collegesimply通過分析歷年學校新生的成績,來計算成績和錄取率的關係。我們先來看看SAT1520和SAT1560,藤校的錄取機率分別是多少。

除了康奈爾大學,SAT1560的成績高於去年錄取的學生的平均分,所以錄取機率有所上升以外,剩下的藤校都沒有太大變化。所以,我們來看看,藤校眼中合適的學生,究竟是什麼樣?

01

名校的招生

看點:

名校招生看什麼

後繼有人&後繼有錢

名校「羅生門」?

不像中國一次高考定終生,勝者為王敗者寇的大學錄取方式,美國名校的招生是要多元化地綜合審核申請者,不僅僅要看高中在校平均成績GPA與年級排名,標準考試SAT,同時還要透過學生的申請文章,課外活動中的參與能力及表現出的各種特長及領導才能,老師的推薦信,以及面談等等來判斷申請者是否適合(Fit)該校。

一般美國高中生如想進名校,都要修鍊得像個全才,有老中家長戲稱為「十項全能」,但全才也不一定就能被錄取。這就造成了不少老中家長對名校招生的困惑,以致他們會為一些學習成績極好卻被名校拒收的孩子惋惜,同時也對名校的錄取標準感到無所適從。

關於美國名校招生的介紹資料可謂是多如牛毛。表面上看,美國名校的招生目標是要網羅最優秀的學生,實際上這個優秀的標準和中國的標準有很大區別。

名校的學生不僅僅在課堂上學習,在與寢室室友的互動中,以及在飯廳、教室、研究小組、課外活動與他人的互動中,同樣可以學到很多豐富的經驗。也就是說,「人」是名校經歷里最難能可貴的部分。

所以,名校要招收各種各樣的適合(Fit)學校要求的人才,而且是「風物長宜放眼量」地招攬人才,特別是那些具有影響力的人才。

大多數被名校錄取的學生都是具備多方面才能和影響力的全才。

這些學生在學業、課外活動以及個人特質上(如人格、領導力、求知慾、創造力和對學習的熱忱等),都有傑出的表現。

校方認為:這些多才多藝的學生,能在各方面投注相當精力並取得不菲成就,在將來的大學甚至往後的人生中,他們更可能以同樣的態度去持續地獲得榮耀。校方期待這些具備突出個人特質的學生,能在大學四年里互相影響和學習,並於畢業後在各地為母校發揮正面的影響力。

名校也會錄取很多不是全才,但在學術或課外活動中擁有卓越成就、而且個人特質表現突出的學生。

對那些極具學習精神求知慾強並提供學術成果的申請人,學校更看重他們的學術成就,並視他們為最有潛力的學術新星,期望他們現在或將來能在學術方面為學校爭光。

那些在課外活動表現突出並具有某些方面特長的人(藝術、美術、開公司、搞慈善或競選等等),學校認為是他們的人格特質促成了他們的成就,希望他們入學後能在各種學校活動中繼續發展,特別是具有傑出領導才能的人,將來很可能就是學校的榮耀或大金主。

而那些體育好的學生,學校需要他們現在就能替學校贏得比賽。

名校招生的多元化,不僅僅是為了保證學校的發展後繼有人,同時也要後繼有錢。

因此,名校還會招收不少富翁和名人的子女。學校肯定希望他們的家長,現在就能多給學校捐錢和其他政治以及社會活動上的支持和幫助,因為這些子女將來成為金主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

我女兒高中每年70多個畢業生中,常有十幾個被藤校錄取。

那年哈佛錄取了他們五個學生,我把他們歸納為幾個類型。女兒算是學術型的(私校不排名次,但從女兒每年所獲的某個獎項得知,她肯定是年級第一名);

一個女生成績相當好應該是第二名,卻是典型的校友型(其爺爺爸爸哥哥都是哈佛畢業的);

有個男生成績蠻好還是學生會主席,是小金主型(哈佛有以其家庭命名的基金)。

這三個人可說是全才中的不同類型,另外兩個就不是全才了。

有個學生體育特好,在全國高中比賽中拿過名次,成績不算好但達到哈佛的最低錄取標準,是特招型。其高中教練早在哈佛提早申請錄取通知發布之前,就告訴他已被錄取了。

還有一個男生成績還可以並且自己開有公司,是特殊才能型,但提早申請時被放在Waiting List上,春天時才拿到錄取通知書。他對此耿耿於懷,最後棄哈佛而去達特茅斯。

還有個上屆學生是典型的大金主型。他前一年被哈佛錄取,卻跟我女兒同一年入讀。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不行,哈佛要他去補習一年,成績提高後才能入學。他就跑到歐洲的一個私校讀了一年後才來哈佛。他根本不住本科學生宿舍,而住在校外一棟很豪華古老的大理石樓里。女兒說,那棟樓里全是特別有錢(老錢)有勢的學生,他們的主要活動就是Party。女兒高中每年被名校錄取的學生,大概都是這幾個類型的。

就像一些藤校學生家長介紹經驗時說的,「每個藤校只要the most fitted, not the best。」當年女兒的一個好朋友既聰明又用功,成績應該是學校第三名還有很多其他強項,申請耶魯被拒,最後去了加州的一個大學。

幾個被耶魯錄取的同學,成績及各方面能力都不如她,但家裡都有來頭。其中一個是里根時代財政部長的孫子,耶魯有樓以他家族命名。當時,我很替那個女生嘆惜,認為有些不公平。可我先生卻認為,如果名校招的學生個個都是既聰明又用功的,那我們女兒就沒好日子過了。

02

名校的申請

申請大學時,成績好並不是名校錄取時的主要考量。在招生官員眼裡,SAT的1540和1600分沒多大區別,只是考生臨場發揮的好壞。當申請人的學術成績差不多時,那比的就是其他幾項了。如課外活動,老師的推薦信,各種特長,領導才能,以及申請短文等等,在錄取時都占很大的比重。

想進名校的華裔子女如果學習不是特別地拔尖,不能拿到州里前幾名或全國的獎項,除了要成為全才外,還必須發展其他方面的特長和亮點才行。而這些特長和亮點需要申請者自己告訴招生官員才行。

我女兒的在校成績應該是年級第一,SAT的各門考分也不錯。她一直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是三個校隊的隊員及其中一個校隊的隊長,還喜歡滑雪、衝浪,等等,這就與許多亞裔孩子不一樣。面試的人都對她的活潑開朗很感興趣,甚至奇怪她身為亞裔竟不會彈鋼琴拉小提琴。

她當了兩年多輔導小學生的義工,也參加了許多課外活動組織,作了一個小俱樂部的頭頭,連續兩個暑假到餐館打工,等等,但這些幾乎是每個想申請HYPSM的人都具備的條件。

如果成績不差,各項基本要求也具備了,能否在眾多的申請人中脫穎而出,申請材料準備的好壞就相當重要了。

我們要女兒強調的特長和亮點就是她的數學好年齡小。她跳過了8年級,比大多數同級同學小近兩歲,而她的數學成績一直是學校最好的。

私立學校很少帶學生參加學術比賽,女兒僅在十年級參加了一個全國數學競賽。初賽通過,但決賽通知書的到達和決賽日期都在學校20天的春假裡,根本沒人通知她。

但她從九年級開始,就參加了一個數學項目,持續數年並進入了最後一輪,僅差4分就可參加選拔奧數隊的夏令營。她說最後一輪時太忙,沒時間去充分思考其中的某些難題就交卷了,致使得分偏低。

她的真實想法卻是:不想去那個夏令營和書獃子一起消磨時間,萬一過了分數線,怕我們逼她去。除了九年級一些地區小獎,女兒沒得過數學比賽大獎。可是美國女孩數學好的不多,進入該項目最後一輪的女孩更是寥寥無幾,這就值得在申請表和短文中突出強調,再附上相關材料應該更有說服力。另外,數學老師的推薦信里,肯定也會顯示她的數學能力。

我女兒所選老師的推薦信肯定都寫得很好,這從每學期的學校報告中就可看出,其中物理老師的評語幾乎把她寫成了天才。

她申請短文的題目就是「Who Am I」,既突出了其靈氣好動、善於影響玩伴的個性亮點,又寫得流暢有趣。學校的升學顧問說它一氣呵成,像個小電影一樣,讀完了還想再讀一遍。這就保證她至少在招生官員讀文章時,不會被刷掉。

她還寫了另外一篇Optional的短文,就是想讓招生官員從不同側面盡量多了解自己。女兒還利用申請表中要求敘述課外活動影響的短短几行,來表現自己的另一特質,強調了幾年來輔導小學生的經驗,讓身為獨生子女的她得到的快樂和成長。

這大概也和別人不一樣吧。當女兒的提早申請材料一寄出,我就相信女兒會被哈佛和布朗錄取。

當初我送女兒去私立高中,就是因為女兒貪玩粗心的性格,使得她的學習成績實在很難在亞裔孩子群集的公立高中拔尖。所以曲線救國,讓她去了私立學校,稍推一推她,就做了第一名。

著名私立學校的另一個好處是,他們的升學顧問和體育教練都與這些名校有聯繫,知道名校如何錄取學生,在指導學生申請時會給學生很多很好的建議。

許多華人孩子是好高中的第一名,未能被HYPSM等大藤校錄取的卻不在少數,家長們大都從學習上找原因,而不是從其他四五個關鍵點去發現問題。

一個出類拔萃全才型的女孩和我女兒同一年申請大學,她的十幾門AP課程和SAT1以及SAT2門門考滿分,在名高中排名第一,竟然只在哈佛等校的Waiting List上,後來去了杜克。

事後父母分析原因,認為她主課沒得過州里比賽的獎,沒有特長。我卻認為她的申請材料中,沒有把自己的亮點強調出來,以至於被埋沒在一大堆申請人的材料中了。

除了她的外語比賽拿過州里第一,她可是從9年級時的排名30名以外,逐步上升到11年級時第二名和12年級時的第一名的,這就是她特有的挑戰自我的能力和極具學習潛力的亮點。

如果她能在申請文章中用個有趣的小故事,輕鬆巧妙地展現這一亮點,並表達出其對學習熱忱自律自強的個人特質,再請老師在推薦信中也強調這一點,同時把申請材料再好好組織一下,她應該能被哈佛錄取。

畢竟學生在高中時每天辛苦得來的傑出成果,才是更吸引大藤校的亮點,大藤校很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潛力的。

一個朋友的兒子學習極好,被同學們稱之為天才。他高中就到布朗去上數學課拿過全國數學獎,SAT1成績1580而SAT2門門滿分,課外活動看上去是全才。

他一心想上哈佛,結果沒被錄取,去了布朗。當時家長認為是因為孩子的在校成績GPA排名稍後。後來女兒要申請大學,我向他家長討教經驗時,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發現他的課外活動很豐富,但從沒做過義工是一大缺憾。還有申請文章寫得太匆忙,根本沒有展現出其個人特質。

十多年前,我們這裡一個學校排名第二的華裔女孩去了哈佛,而第一名未被錄取。

那女孩看上去文靜漂亮,卻在十一年級時報名參加了《Seventeen》雜誌舉辦的青春女孩大賽,經過一番過五關斬六將,最後進入了前十名,拿了很大一筆獎金,在學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她在介紹申請大學的經驗時,特彆強調這個隨申請表附上的比賽結果材料,讓她在申請多所名校中獲益匪淺。事實上,能進入那個比賽前十名的女孩,個個都機智過人,多才多藝,能力就不是一般人具有的。她的學習成績又是那麼出色,即使有其他的薄弱環節,名校也會對她刮目相看的。

還有一個朋友的兒子被MIT錄取,申請時隨材料寄了一張拉小提琴的音像盤。

因為一些比她兒子成績好的同學都沒被MIT錄取,家長好奇,就打電話去問原因。招生辦公室的人告之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其小提琴音像盤讓MIT的音樂教授看了,評價說她兒子已具備了報考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水平,而MIT的學生樂團最需要這樣的人才;第二個理由是他曾在州里的電腦比賽中拿過第三名。招生的人說,成績好的人太多了,就只能看其他方面的特長了。

03

申請材料的準備和組織整理

申請文書Essay在名校申請中是非常重要的。

各項學習成績僅僅是一堆呆板的數據,Essay才是申請人的臉面(Face)。

Essay不是Show off,而是要讓招生官員讀了你的文章後,馬上就能感覺和理解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沒有Passion和你的Passion是什麼,以及有沒有在大學和未來發揮個人影響力的潛力。

好的Essay一定要清楚地告訴別人:我是什麼人(Who am I)。這也是為什麼好的Essay都是非常個性化和私人化的。一般申請人都不願意和別人分享他們的Essay,甚至是父母也不行。

很多孩子不知道Essay的重要性,特別是不重視寫作的男孩,往往臨時抱佛腳,最後幾天里才草草寫好,就匆匆隨申請表寄出了。不少很優秀的全才孩子成績特好並有特長,卻未被心儀的學校錄取,事後檢查原因,大多數都說Essay沒寫好或申請材料沒準備好,等等。

因此,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在暑假中就應寫出草稿,這樣一開學就可以讓升學顧問或英文老師審閱提意見,孩子也有時間多次修改。

Essay的寫法有很多書籍可供參考,要盡量避免寫大眾題材。能讓讀的人深植腦海,又趣味盎然的才是好文章。可以用一個故事或場景起頭,由此展現出自己的見識經歷,各種能力,然後敘述和強調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等,同時自然不經意地表達出自己與眾不同的亮點和個人特質。

我女兒曾把她關於CTY夏令營生活的獲獎作文,修改壓縮成500多字,想作為申請大學時的Essay,被我否決了。她關於西班牙暑期項目的Essay寫得相當精彩,也被我否決了。因為我在關於如何寫Essay的一本書中看到,有太多的人都是寫暑期Camp和國外旅行的,這就失去了個性,難以讓人印象深刻,除非你有特別之處並寫得引人入勝。

所以,女兒又另外寫了兩篇,一開學就送交給升學顧問,並按照升學顧問的意見兩次修改後才定稿的。

正是因為很少有人特別是華人家長知道或願意分享這點,所以凡是有人問我孩子應如何申請學校時,我都反覆強調Essay的重要性和如何寫好Essay。有個朋友的孩子要申請大學。我看了她的申請材料,沒有什麼興奮處。她在高中11年級的排名35名,SAT1和SAT2的分數都不高,得獎很多,都是地區小獎,只有寫作曾得過地區大獎。唯一的可看點就是她在法院做義工多年,併當了義工組長。

寫作是她的強項,這就有戲。我建議她把法院工作作為亮點在申請材料中加以突出強調,Essay就寫法院工作的感受,一定要寫出自己的Passion和領導才能這個個人特質。

我還給了她關於如何準備申請材料的一些其他建議。後來,她和她父母都花了很多時間在申請材料的準備上。她被MIT和芝加哥大學錄取了,是當年學校中唯一進了MIT的學生,成為畢業生中的一匹黑馬。同校的其他名列前茅的幾名女同學也申請了MIT,卻都沒有被錄取。

推薦信在名校錄取審核過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分量。

招生官員可從這些推薦信中,拼湊出學生有關的人格、領導力、求知慾、創造力和學習精神和潛力等個人特質,並結合申請短文以及其他的申請材料,加上面試,來得到關於這個學生的完整印象。

同時,招生官員透過這些推薦信,也能判斷出學生的申請短文和其他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一致性。

找學校老師寫推薦信時,一定要找對自己有充分了解並印象深刻的老師來寫。但是,公立高中學生太多,老師特別是年級升學輔導老師,往往難以應付。

如果對學生不是很熟悉,其推薦信很容易流於空泛,就會影響它的說服力。申請人可以讓課外活動的指導人、打工的僱主、社會組織的領導人、或教會牧師等對自己有足夠了解的人來寫推薦信,作為對學校推薦信的補充。如果學校的推薦信已提供足夠有力的相關信息,那就不要再送額外的了。

女兒申請大學前,我們研究了女兒的學校報告單,找出那些評語寫得特別好同時又很喜歡女兒的3位任課老師和一個相當於年級班主任的老師,讓女兒開學前就送電郵跟他們打招呼。

實際上,女兒每個大學只送了3封推薦信,因為化學老師正在外地且特忙,女兒僅讓他送了兩個跟所報專業有關的大學。他們的推薦信,從不同的角度向那些招生官員提供了更多信息,讓招生官員更全面地了解女兒。

上面提到的那個女孩,我讀了她的申請材料後,建議她立即去找有關老師,定下寫推薦信一事。一定要找那些跟她關係好、肯說人好話及寫作文採好的老師寫,越快越好。否則拖遲了,求老師寫信的人太多,就不能保證推薦信的質量了。

我還建議她找一個法院負責指導她工作的人員寫推薦信,最好能強調她的特別之處,如工作態度和領導能力,這樣可以更加突出她的亮點,也體現出她的申請材料的一致性。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也是女兒小學時的玩伴,極其聰明但開竅太遲,成天沉湎於打遊戲,或給電腦公司打工掙錢。直到高中11年級,他才開始用功讀書,還代表學校參加了數學等學科的州里比賽,拿到了名次。

那年暑假,他選修了哈佛給中學生開設的一門課,非常喜歡,與任課教授交談相當投機。他在提早申請哈佛、布朗和芝加哥時,就請了那個教授寫了推薦信。因為他的GPA不高,沒能被哈佛和布朗錄取,但芝加哥錄取了他。

芝加哥大學在錄取信中提到,他的成績不出色,但他的申請短文寫得非常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學生,同時哈佛教授的推薦信也極力稱讚他想像力豐富創造性強。所以,招生辦願意給他機會,希望他能來芝加哥讀書。他在芝加哥讀了經濟學,現在斯坦福讀經濟學博士。

填表時的注意事項

很多人在填申請表時,分不清主次和輕重,把所有的獎項都搬出來,以為填得越多越好。其實,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獎不在多,獎大則好。因為名校招生官員更看重大獎。所以,獎項的排列和選擇也很重要。排列時,要從大到小:全國大小獎,全省大小獎,地區大小獎,等等。

時間順序是12年級到9年級。這些獎中還要看哪些獎與申請人所選的大學專業有關,有關的排前面,無關的排後面。如果得獎很多,那些地區小獎特別是9年級時的小獎,都應該棄之不填。

同理,課外活動中的俱樂部及各種學生組織,也不要填太多。名校招生官員不僅要看申請人課外活動(包括義工)的多少,而且一定要看是否有領導才能的。

如果參加了三年還沒當上主席之類的小俱樂部等,就不要填上去。但體育活動可以年年填,最好能從一般隊員最後變成主力隊員或隊長。因為從這些活動中,名校招生官員可以看出你的commitment和各種能力。這些都是我女兒的升學顧問給她的建議。

04

名校的選擇

任何事情能否成功除了本人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是否Fit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外界Fit自身,也是自身Fit外界的問題。

我認為,選擇一個合適(Fit)的名校和專業對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孩子不能Fit學校,就不會被錄取。如果學校不Fit孩子,孩子上了名校也不會開心。很多名校幾乎每年都有學生退學,與他們在學校過得不順心及心理壓力太大有關。

我女兒選擇了她所喜歡的學校和合適的專業。她認為哈佛比較平民化,又在Boston 這個比較熟悉的大城市,小時候的許多記憶讓她感到親切。

她選擇工程專業,一是因為她的數理化基礎好,學起來比較輕鬆,二是認為製造新產品才是真正對社會做貢獻。在哈佛的四年里,女兒很happy,學習玩耍兩不誤。她和一個博士生合作發表了兩篇論文,還得了某個工程學會的傑出學生獎。她覺得哈佛很fit她,她也fit 哈佛。

在我朋友和熟人的子女以及女兒的同學朋友中,不乏有兄妹均棄哈佛而到布朗讀本醫聯讀專業的,也不乏放棄哈佛或其他大藤校而去州立大學全獎讀書的,或棄大藤而去小藤的,等等。

這些孩子的本科學習都很順利,畢業後事業上的發展也很成功。他們沒有單純追求名校,而是選擇了適合他們的學校和專業,干起事來就得心應手了。

我總替有些家長可惜,他們花了很多錢逼著孩子上某些藤校,全不顧孩子是否適合該校。爬藤的日子不浪漫。讓孩子進名校,就是為了他們將來能有更好的生活,我們家長不要本末倒置。

所以,在美留學的,正在努力申請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一抓一大把,高校並不需要另一個中國人,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你」。一個有獨特經歷的,風格鮮明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藤博士留學 的精彩文章:

人生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看完這組圖,你會更懂得珍惜眼前人……

TAG:藤博士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