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仲淹的不肖子孫,清初頭號漢族文臣,老婆被旗主搶走卻不敢吭聲

范仲淹的不肖子孫,清初頭號漢族文臣,老婆被旗主搶走卻不敢吭聲

原標題:范仲淹的不肖子孫,清初頭號漢族文臣,老婆被旗主搶走卻不敢吭聲


文/格瓦拉同志


北宋名相范仲淹以品德高尚、憂國憂民而名垂青史,他大力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不僅感染了無數仁人志士,也讓後世子孫奉為圭臬。不過在明朝末年,范仲淹的某個不肖子孫卻甘心投敵,死心塌地地為滿清入侵中原出謀劃策,並踏著同胞的累累白骨,得以躋身朝堂、封妻蔭子。這個人,便是清初頭號漢人文臣的范文程。


范文程被稱為清初漢族文官之首


范文程生於瀋陽,是范仲淹的十七世孫,少年好學、聰穎敏捷,曾與其兄範文寀一起考取過秀才。范文程年輕時,敏銳地察覺到明朝腐朽沒落至極,已不可能再度振興,而新興起的女真人則是前途無量。所以儘管他是大明臣民,卻甘心投敵附逆,在後金進攻撫順時,與其兄範文寀一同投靠了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非常器重范文程,在出征時常常將其帶在身邊,參與軍事謀劃等事宜。范文程雖受努爾哈赤的優待,但直到皇太極即位前,卻沒有正式官職。等到皇太極登基後,范文程開始踏上仕途升遷的「快車道」,因為每次出征時都能奮勇殺敵,所以被授予游擊世職。與此同時,范文程還擔任文館官員,為皇太極出謀劃策,獻上過多條良計。


努爾哈赤雖然欣賞范文程,但並未給他官做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並改國號為清。同時,皇太極下令將文館改設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任命范文程為內秘書院大學士,並將其世職晉陞為二等甲喇章京。范文程出任大學士後,為清朝創設制度、選拔人才,並制定對明朝、蒙古、朝*鮮的和戰方略,真可謂殫心竭力、廢寢忘食。


皇太極對范文程極度倚賴,每逢朝廷議事時,如果碰到范文程缺席,必定會詢問:「范章京了解情況嗎?」每逢臣下意見不合需要皇帝裁決時,皇太極便會問到:「何不與范章京商議一下?」直到群臣奏報說范文程已經同意某項提議後,皇太極才會點點頭,然後批准實施。皇太極對范文程如此寵遇,使他當之無愧的成為清初漢族文臣之首,當然在明朝方面看來,則是最大的漢奸。


上重文程,每議政,必曰:「范章京知否?」脫有未當,曰:「何不與范章京議之?」眾曰:「范亦云爾。」上輒署可。見《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二·列傳十九》。


皇太極對范文程的器重,達到言聽計從的程度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駕崩,諸王貝勒大臣議定由皇九子福臨即位,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當此之際,范文程因先前得罪過多爾袞的胞弟、豫郡王多鐸,加上剛剛由正紅旗轉籍為鑲黃旗,所以作為旗主的多鐸為報復范文程,命人將他的妻子搶入府中。雖然經過諸王貝勒的調節,多鐸被迫歸還范文程的妻子,但雙方的心結卻難以消除。


范文程雖然深恨多鐸,但沒能力也不敢報復他,同時為了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只能以「大局」為重,在清朝入主中原的緊急關頭獻計獻策,立下極大的功勞。清軍攻佔北京後,范文程奏請為崇禎帝發喪,並以帝王的規格厚葬,同時下令嚴禁士卒在城中劫掠、對明朝遺臣量才使用,由此深受明朝遺老遺少的擁戴,對於迅速穩定局勢助力良多。


多爾袞執政時一度排擠、猜忌過范文程


滿清入主中原後,多爾袞權勢急劇膨脹,在將濟爾哈朗罷職後,最終當上皇父攝政王,成為帝國的「無冕之皇」。此時朝中大臣出於趨利避害的心理,大都依附於多爾袞,但范文程卻不肯攀附於他,由此受到多爾袞的猜忌、排擠,直到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范文程才再度被委以重任。


在順治帝親政的這段日子裡,范文程極受重用,凡所奏請無不被批准,最終位至太傅兼太子太師,進世職為一等子,授議政大臣,權勢、地位達人臣之極。范文程致仕後,順治帝專程派畫師去范府為范文程畫像,並放在宮內不時觀看(「遣畫工就第圖其像,藏之內府。」引文同上),可見對他器重程度。


順治帝對范文程非常器重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病逝,終年70歲。康熙帝聞訊後,親自為他撰寫祭文,並親筆書寫「元輔高風」四字匾額掛於祠堂上方,以作為對他的最高評價(「上親為文,遣禮部侍郎黃機諭祭,賜葬懷柔紅螺山,立碑紀績,謚文肅,御書祠額曰『元輔高風』。」引文同上)。


史料來源:《清史稿》、《清太宗實錄》、《清世祖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唐高祖因私怨要殺一名囚徒,此人大喊一句話而獲釋,後成開國元勛
相士預言諸侯的寵妾會生下天子,諸侯大喜並造反,結果很快被殺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