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時,請花幾分鐘讀一讀這篇文章
家長如果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會對孩子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會讓孩子變得自卑,甚至會變得易怒和暴躁。家長的脾氣越大,教育孩子的效果也就越差。
之前我們也寫過類似的文章,希望父母們能夠剋制自己的情緒,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可在評論中,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也不想發脾氣,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啊!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可為什麼我們又總是忍不住的要對孩子發脾氣呢?
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我們會有情感也就會有情緒,偶爾面對孩子成長中的狀況,我們心急、焦慮甚至無助,一不小心控制不住自己,這並不是罪。
但可怕的是,我們無法正視自己的問題,更無法承認自己的錯誤。今天對孩子發脾氣了,我們原諒了自己,也不跟孩子溝通,下次還是這樣,長期下去,自己變成了一個只會大吼大叫的媽媽(爸爸),而孩子也變得戰戰兢兢,不敢跟父母交流。
有一個很著名的繪本叫《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講述了一隻小企鵝和企鵝媽媽的故事。
早上,我媽媽發脾氣,沖著我生氣地大叫……
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中。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我的尾巴呢? 它在街上就像是個謎。我就剩下了一雙腳,跑啊跑......
我想叫,但沒有嘴。我想找,但沒有眼睛。我想飛,但沒有翅膀。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
這時一個大影子罩住了我。是我發脾氣大叫的媽媽開著大船來了。她已經把那些丟掉的部分給找了回來,並把他們重新縫好連上。最後找到了我的腳,這下全縫好了。
"對不起!"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對我說。然後我們就開船回家了。
這個故事很簡短,可看完對我觸動很大,故事裡的企鵝媽媽和企鵝寶寶,像極了生活中的我們和孩子。
我們每次吼完孩子,自己是得到釋放了,可孩子呢?看著小企鵝「四分五裂」的身子,再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次被吼時委屈的樣子,你會作何感想?
小企鵝是幸運的,因為企鵝媽媽最後幫他找回了丟掉的部分,並跟他說「對不起」。可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孩子想要聽到父母的一聲「對不起」,卻很難很難……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赤峰一位媽媽,因為女兒玩手機時間過長,與女兒發生衝突,盛怒之下親手將只有7歲的女兒掐死在家中。
事情令人震驚,一個七歲的孩子,你能說她有多大過錯呢?如果說玩手機就是錯,那這種習慣又是誰縱容的呢?父母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教育的問題嗎?
如果這位媽媽沒有一味的指責孩子,而是告訴孩子玩手機時間太長的危害,用更理性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你到底怎麼回事?」
「為什麼你總不聽話?」
「如果你還這麼磨蹭就不要出去玩兒了」
……
我們總喜歡用否定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卻不願意靜下心來跟孩子好好交流。如果有一天我們忍住不吼孩子了,也許你會發現,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糟糕。
我們培養孩子和人們種莊稼其實是一個道理,假如我們種莊稼沒有豐收或不成功時,你肯定不會去責怪莊稼,而是想自己哪裡方式不對而出了問題。而孩子好比莊稼,可是,一旦孩子學習或思想出了問題,我們從來不會去想自己有沒有教育上的失誤,只是一味的指責孩子。
所以說,與其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而對孩子發火,事後再深深自責,傷孩子又不利己,倒不如將脾氣控制住,試著跟孩子好好溝通,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懂事。
說到這裡,再給爸爸媽媽們推薦一本繪本——《牽著蝸牛去散步》,當你忍不住又對孩子發脾氣時,讀讀這個故事,也許你能收穫很多。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儘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儘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牽著蝸牛散步,我們一直在不斷的催促,可「蝸牛」已經儘力在爬,與其唬他、責備他,不如陪著他欣賞一路的風景。
給孩子最好的愛,其實就是耐心,只要你願意相信你的孩子,孩子也會不斷展示他成長中的美好與驚喜!
正如台灣女作家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台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