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奇葩李誕人設告急,輿情洶湧下的綜藝人該如何自處?

奇葩李誕人設告急,輿情洶湧下的綜藝人該如何自處?

最近,綜藝人李誕坐了一趟過山車,剛剛被封為「佛系偶像」不久,就遭遇了直播事件、酒吧疑似「出軌」等負面新聞。在節目上的言論也被網友和媒體們挖出來吐槽個遍,人設建立和崩塌間隔周期之短,超過了以往任何的綜藝人。

拋開李誕的私生活和人品不談,如今他在《奇葩說》里備受詬病的定位和表現真的沒有價值嗎?恐怕未必。

昔日的「蛋蛋」,眼前的綜藝紅人

從《今晚80後脫口秀》的幕後策劃,到《吐槽大會》的總撰稿和吐槽團成員,再到坐上《奇葩說》嘉賓導師的位置,李誕用四兩撥千斤的「自嘲」方式,在短短五年間一路走到了現在。

2013年,李誕加入《今晚80後脫口秀》,成為節目的策劃,彼時他還是該節目主持人王自健口中常常調侃的「唯二」的朋友,常常在節目中被吐槽,而吐槽的稿子可能有一部分就是他自己寫的。這樣自嘲嘲人的表達方式也成為後來他走到台前時駕輕就熟的獨特表達風格。

「吐槽」這個詞最早是從日本站台喜劇漫才使用的一個詞翻譯過來,意指從對方的語言或行為中找到一個漏洞或關鍵詞為切入點,發出感慨或疑問。引入後迅速成為網路流行語,更延展為網生代獨特的表達方式:秉承娛樂至上的精神,進行善意的調侃或者自嘲,顯得機智、幽默,還帶著幾分跳脫和俏皮,笑果獨特,解壓又搞笑。李誕便是吐槽式脫口秀的佼佼者,將這種備受網友喜愛的表達方式發揮到了極致,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2014年,李誕與人合夥創立了笑果文化傳媒,意圖開拓中國式的年輕態脫口秀,把吐槽脫口秀當成事業來做。2017年「笑果」跟騰訊視頻聯合製作了《吐槽大會》,邀請明星一起來吐槽,李誕以一頭粉紅色頭髮走上台前,和明星們一起嬉笑怒罵。節目開播後就成為爆款,播放量和口碑亮眼,尤其是頭幾期,曾在網路病毒式傳播。

但《吐槽大會》比起《奇葩說》里素人嘉賓的比拼,還是稍顯生硬。明星關注度雖高,但放下身段來吐槽,需要更大勇氣。光腳不怕穿鞋的,沒有偶像包袱的素人們無疑更敢說,說得更肆無忌憚。於是,李誕剪去了粉色頭髮,來到了這個曾經多次吐槽過的舞台。

短短五年時間,李誕完成了從幕後到台前的轉變,就像他的髮型變化一樣快。

「奇葩」李誕,和他的灰色隔離帶

光頭的李誕在《奇葩說》里成為佛系導師。除了他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奇葩說》里,李誕實際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人設告急之後大家對其在《奇葩說》里一面倒的批判,其實並不客觀。

《奇葩說》作為一檔當紅網綜,進行到第五季,已升級為一個集話題小品、嘉賓立場闡述,正反方几輪辯論+開杠,現場觀眾投票、導師觀點總結等環節豐富的綜藝辯論節目,隨著選手們的歷練,他們在節目中的辯論更為凌厲、激烈,當他們各個摩拳擦掌地展示奇葩個性和奇葩觀點時,難免劍走偏鋒,激烈的交鋒在增加節目可看度的同時,也帶來隱憂,節目里的「奇葩」觀點,極有可能對現實中的觀眾產生影響,尤其是這種綜合影響力較大的節目,節目傳遞的價值觀顯得更為重要。

顯然節目方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用嘉賓導師來把握節目言論方向。馬東和蔡康永的適當控場,充當了激烈言論的堤壩,經濟學家薛兆豐提供了經濟學理性視角,而李誕承擔的角色則相當於泄洪閘。在他的干預下,觀眾不會被辯論雙方的論辯左右,最後安全跳回生活本身,相當於戲劇的間離效果。畢竟節目以情動人也好,以理服人也罷,最後都要讓觀眾回歸日常,這是一個語言類節目應自帶的、節目組預設的自我調節功能,再激烈的節目最後都需要一個平衡。

馬東的控場、康永的高情商、高曉松的精英表達、經濟學家薛兆豐的經濟學理性表達都有各自的意義和功能,李誕也一樣,如果用顏色來定義,李誕代表的是灰色的現實,而灰色地帶,是《奇葩說》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

比如節目第六期關於高薪低薪如何選擇的問題,李誕說:我不太同意三棒子說的站著賺錢,只要不滿意我就讓誰滾,把誰踢了,這是不對的,當然也不能說是跪著賺,這些都不準確。我們生活中的工作,沒有那麼絕對,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商量著把工作給做了……「商量著」才是現實中的我們真正的做法,辯題可以是真空設想,現實卻無法非黑即白。

在最新一期關於「有一瓶可以忘掉悲傷的忘情水要不要喝」的論題,辯論過程很激烈,導師們的總結也都意猶未盡。李誕關心的卻是放選手回去睡覺,三言兩句做了總結:「但真的沒有這樣一瓶忘情水……抑鬱症或者悲傷的情緒是一匹黑狗,忘情水要殺掉這條黑狗,但是我們殺不掉這條黑狗,正確的方法是跟這條黑狗相處。」又一次把觀眾從辯論拉回到現實。

將觀眾拉回到現實的維度,是李誕在節目中最大的作用,站好了這個位置,李誕就實現了他在節目中的意義,事實上,他也做到了。

現實的智慧,冷靜又嬉笑的語言風格讓李誕成為了奇葩導師,但是在現實里,觀眾卻不能容許一名公眾人物用奇葩的方式挑戰大家的價值觀。擺在李誕面前的課題,是如何處理現實中的真實人設和綜藝人設的邊界。

看清了生活卻看不透觀眾,這並不 「佛系」

無所不在的「粉絲」、互聯網、攝像頭、自媒體,是綜藝偶像製造者,也是粉碎機,「他們」可以更快速地立起「網紅」式雕像,也能頃刻之間推倒對方,在這個機遇與危險都被放大的年代,李誕們該如何自處?

小人物的幽默是時代給的,李誕的幽默是他自己的才華,也是時代的產物。做節目策劃、撰稿的經驗,使他精通「幽默」技巧。嘲諷、自嘲一直是他的標籤,也是很多喜劇人的標籤,從傳統相聲,到趙本山的東北小品,周立波的海上清口,再到今晚80後的「自說自賤」,莫不如是。這也是喜劇綜藝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但自賤,不是真賤,假不正經不是不正經。觀眾容易抹殺這種不同,會以為節目里的人設功能就是綜藝人的真實個性。而這種假象里,綜藝人也容易慢慢失去清醒,把綜藝里的人設、粉絲給的人設等同於自己真實人生中的人設。

但事實上,「奇葩」可以在節目中存在,在現實里卻並不合適。垮掉的很多公眾人物,都是因為言行出格,挑戰了觀眾的接受度。從央視的畢福劍到俞敏洪,都是因為言論被反噬的案例,只是對李誕來說,潮水可能來得更快了一些。

「活明白了」,覺得「人間不值得」的李誕沒有想到自己會遭遇這些負面影響。在最新一期《奇葩說》(20181124)里,節目開場,每個嘉賓開頭都用「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說一句話,李誕說:「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受害者,因為我發現網上到處都是沒有感情的殺手,他們很孤獨。」在這期節目里,李誕雖然看起來一如既往的放鬆,但卻把自己當做了受害者。面對這次輿論危機,顯然他需要拿出更多的情商和智商。

當李誕在《奇葩說》里成功建立起「灰色地帶」,誰又能為他留出一片灰色地帶呢?顯然還要靠他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男頻爽文改編成困局?《夜天子》高分突圍煉成功之道
久病成醫,吃瓜群眾有生之年想看這些綜藝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