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你準備好了嗎?兩次懷孕間隔多久最佳?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女性通常都想知道,生完孩子之後多久再次懷孕才是最合適的,加拿大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於大多數女性而言,兩次懷孕的時間間隔為12-18個月是最理想的。但是懷孕之間的時間間隔,以及兩次懷孕間隔時間的長短是否會給女性機體健康帶來風險,仍然存在一定爭議,尤其是在涉及到母親年齡等其它因素時,在高收入國家,大多數女性兩次懷孕都很順利,這與中間的時間間隔並沒有什麼關係。
圖片來源:journalistsresource.org
間隔時間的長短
第一次懷孕結束至下一次懷孕之間的時間稱之為「兩次懷孕間隔時間」(interpregnancy interval),較短的間隔時間唄認為少於18個月至2年時間,而間隔時間較長被認為超過2年、3年,甚至5年(不同研究的結果)。大多數研究都會每隔6個月觀察兩次懷孕間隔時間所產生的差異,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到不同時間段給機體健康所產生的風險,比如6個月以內和18個月以內。
在諸如澳大利亞等高收入國家,女性大多數的後續妊娠儘管存在一定差距,但都進展順利;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取決於兩次懷孕的時間間隔以及孕婦的年齡,孕婦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在1/400至1/100之間變化。胎兒死產或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低於2%-3%,總的來說,至少97%的嬰兒和99%的母親都並不會表現出任何大的問題。
女性妊娠併發症風險之間的差異似乎還與兩次懷孕時間間隔存在一定關係,由研究人員就對女性第二次懷孕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發現:1)兩次懷孕時間間隔較短與嬰兒早產、提醒較小、死產風險增加直接相關;2)如果頭胎是剖腹產出生的,兩次懷孕時間間隔較短(低於6個月)或會增加女性下次生產時子宮破裂(疤痕併發症)的風險;3)兩次懷孕時間間隔超過5年會增加孕婦先兆子癇、胎兒早產以及體型較小的風險。
圖片來源:emcurious.com
其它因素呢?
那麼孕婦出現併發症的不同在多大程度上與懷孕時間間隔以及其它因素(母親的年齡)有關,目前研究人員還存在一定爭議,從一方面來講,從生物學角度或許能解釋為何懷孕時間間隔的長短會造成併發症的發生。
如果間隔時間過短,母親可能並沒有時間從懷孕和母乳餵養帶來的身體壓力中恢復過來,比如孕期體重的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儲備的減少等。如果兩次懷孕時間間隔過長,機體對前一次懷孕所帶來的有益性適應可能已經喪失,比如子宮能夠改善懷孕以及生產的功能可能會發生改變等。
然而,很多女性兩次懷孕的時間間隔常常較短,這可能會增加其出現孕期併發症的風險,而這類人群也存在一些共同特點,比如其都比較年輕,而且教育程度都相對較低等;有研究人員就試圖控制這些因素,來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考慮了一些因素,包括女性之前所生孩子的數量、吸煙以及之間懷孕結局等因素,研究結果表明,相比懷孕時間間隔12-24個月而言,對於35歲以上的女性而言,當其懷孕間隔時間低於6個月時,其出現併發症的風險略有增加。
2014年來自西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就對比了相同女性的不同懷孕狀況,結果表明,兩次懷孕時間間隔較短似乎並不會對女性健康產生影響。
圖片來源:theconversation.com
那麼,到底結論是什麼呢?
基於20世紀90年代以及21世紀初期的研究數據,目前WHO建議,女性兩次懷孕時間間隔宜控制在24個月,而最近又有研究認為,在諸如澳大利亞等資源豐富的國家中,這種限制或許過於嚴格。
儘管兩次懷孕時間間隔在6個月以內會給母親和嬰兒帶來一些風險,但完全的風險似乎非常小,對於大多數女性而言,尤其是此前懷孕時健康狀況較好的女性而言,她們關於生育間隔的願望應該是科學家們制定決策的主要焦點。而對於流產後再次懷孕的女性似乎並不需要限制性的建議了。2017年研究對超過100萬孕婦進行研究發現,相比兩次懷孕時間間隔在6-12個月或超過12個月的女性而言,間隔時間低於6個月似乎能夠降低女性流產和早產的風險,但並不會增加其先兆子癇和嬰兒過小的發病率。因此一旦女性在流產後準備再次嘗試懷孕時,研究人員應該對她們提出鼓勵。
參考資料:
【1】Report of a technical consultation on birth spacing
【2】Laura Schummers, Jennifer A. Hutcheon, Sonia Hernandez-Diaz, et al. Association of Short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With Pregnancy Outcomes According to Maternal Age.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9, 2018.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8.4696
【3】Agustin Conde-Agudelo, MD, MPH; Anyeli Rosas-Bermúdez, MPH; Ana Cecilia Kafury-Goeta, MD. Birth Spacing and Risk of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s—A Meta-analysis. JAMA. 2006;295(15):1809-1823. doi:10.1001/jama.295.15.1809
【4】Stamilio DM, DeFranco E, Paré E, et al. Short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risk of uterine rupture and complications of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Obstet Gynecol. 2007 Nov;110(5):1075-82.
【5】Stephen J Ball,Gavin Pereira, Peter Jacoby, et al. Re-evaluation of link between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and adverse birth outcome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matching two intervals per mother. BMJ 2014; 349 doi:10.1136/bmj.g4333
【6】Kangatharan C, Labram S, Bhattacharya S.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following miscarriage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um Reprod Update. 2017 Mar 1;23(2):221-231. doi: 10.1093/humupd/dmw043.
【7】Health Check: how long should I wait between pregnancies?
Amanda Henry, November 26, 2018 3.54am GMT
※Cell:一種免疫抵抗性程序讓腫瘤對免疫檢查點療法產生抵抗性
※Nat Med:日常水果和蔬菜中的特殊化合物或能讓你永葆青春
TAG: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