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藩鎮擁兵作亂,為何帶動效應並不大,沒有引發全國大動亂

唐朝藩鎮擁兵作亂,為何帶動效應並不大,沒有引發全國大動亂

藩鎮割據極大地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也是唐朝最終之所以滅亡的原因之一。但是,唐朝的藩鎮割據卻又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從唐朝中期開始,在此後上百年的時間裡,雖然綿延不絕,但是並沒有引發天下大亂,並造成國家滅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唐朝藩鎮擁兵作亂,為何帶動效應並不大,沒有引發全國大動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藩鎮割據分布圖)

我覺得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安史之亂」臭名昭著,藩鎮們不想被打上「作亂」的標籤。

「安史之亂」給唐王朝,給老百姓帶來的傷害太大了,老百姓可以說深受其苦。同時,這場動亂,最終又被鎮壓下去了,因此,無論朝野對它的評價,都沒有一句好話。可以說,「安史之亂」完全爛透了。

作為擁兵自重的藩鎮,他們當然不願意被貼上「安史之亂」的標籤。因為一旦被貼上,那你就成了千夫所指,誰還支持你呢?老百姓還願意跟著你幹嗎?所以,就算有藩鎮要擁兵作亂,他也只能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不大可能去爭奪地盤。所起其帶動作用並不大。

第二,唐王朝對藩鎮還具有足夠的控制能力。

唐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其實是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之間打擊和反制的結果。也就是說,中央政權吸取了「安史之亂」的教訓,不願意某個藩鎮權力過大,而對他進行「移鎮」,剝奪他的權力。這個藩鎮當然不願意失去自己的軍隊和地盤,所以就造反。

當藩鎮造反的時候,中央政權必然要派軍隊對其進行鎮壓。或者讓別的藩鎮前往鎮壓。比如唐憲宗削藩的時候,大致情況就是這個樣子。在這樣一種態勢下,一般都不太可能一個藩鎮的動亂,引發全國藩鎮的動亂。那些藩鎮們都不是傻子,這樣做,只可能惹火燒身,引來更大的打擊。

唐朝藩鎮擁兵作亂,為何帶動效應並不大,沒有引發全國大動亂

(安史之亂)

第三,藩鎮在王朝社會受正統思想的約束,一般不會輕易造反。

中國古代,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受到忠君愛國正統思想的影響,「文死諫,武死戰」,這是所有文臣武將的信條。就算你有想當皇帝的想法,也絕對不能夠說出來。因為你一旦說出來,必然會遭到全天下的反對。

秦朝末年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那是因為秦朝實在暴亂,而且秦朝是通過侵佔別的國家建立的王朝。項羽說那樣的話,時人可以理解,因為他是想復仇,興復自己被佔領的楚國。

而唐朝不具備這樣的情況,所以,藩鎮們要是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就不會被正統思想所接受。

「安史之亂」中作亂的安祿山,當時對他的評價是,他是一個胡人。所以,他舉兵造反,相當於胡人入侵,這一點,多多少少還可以理解。如果一個堂堂漢人的藩鎮,也舉兵造反,這是不能被接受的。

因此,藩鎮們大都擁兵自重,但要想群起而造反,而很少發生。

藩王們可以舉兵造反,但是藩鎮們卻很少,就是受正統思想影響的緣故。

唐朝藩鎮擁兵作亂,為何帶動效應並不大,沒有引發全國大動亂

(安祿山劇照)

第四,歷史上從未出現過某一藩鎮造反而引發全國造反的現象。

我們分析一下古代所有的朝代,有沒有一個藩鎮造反,而引發全國性造反呢?幾乎沒有。東漢末年,群雄逐鹿,首先是所有的諸侯們都打著鎮壓農民起義的口號起事。把農民起義打下去了,那些諸侯們又打著「興復漢室」的口號。直到最後,才變成爭奪天下。

唐朝末年引發天下大亂,也是因為諸侯們打著鎮壓黃巢起義的旗號和打擊外族入侵的旗號起來的。

如果沒有農民起義,或者外族入侵之類的事情發生,藩鎮割據一般都不會形成全國性的大動亂。

(參考資料:《舊唐書》《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攻打柏林中,蘇軍火力人數都占絕對優勢,為何傷亡達40萬
此女被史學家評為「女中堯舜」,史學家為何要用「堯舜」來贊她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