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張學良送給日軍多少武器?張張泣血!
由於東北軍高級將領中瀰漫著武器至上的觀點,除兵工廠自造裝備外,還大量從國外採購先進裝備,因此,有些裝備被繳獲後,連日軍也大吃一驚。例如,下圖顯示的,是日軍在東北軍倉庫中發現的航空毒氣彈。根據史料記載,東北軍的確有儲存和使用毒氣彈這類化學武器的記錄。
日軍在東北軍倉庫中繳獲的化學航空炸彈
一九二七年十月三日,晉軍第四師師長傅作義率軍輕取重鎮涿州,奉軍反攻,展開了三個月的圍城戰。或許出於對國際法的無知,奉軍竟然公然使用毒氣彈攻城,並請記者觀摩。可惜,由於對風向的掌握不足,這次攻擊偷雞不成蝕把米,沒能拿下涿州不說,反而給奉軍自己造成一定損失。九一八以後,未聞東北軍再有使用化學武器的消息,推測其全部儲備都在瀋陽陷落時為日軍所獲。
東北軍倉庫中的大型毒氣炸彈
九一八事變 ,東北軍最終抱不抵抗主義退入關內。大好河山,三千萬同胞淪陷敵手。那麼,在東北的部隊,真的沒有一戰之力嗎?
在九一八事變中,由於飛行員都在休假,來不及將飛機啟動撤離或組織抵抗,東北空軍全軍覆沒,兩百袈飛機全部落入敵手。實際上,日軍後來大量使用繳獲東北空軍的飛機與義勇軍和後來的東北抗日聯軍作戰,這些飛機在當時世界處於先進水平而且種類齊全,頗成系列。
被日軍奪取的東北軍空軍機群,連蒙在飛機上的帆布都沒有來得及取下
被俘重型轟炸機
保貞式戰鬥機,後來被日軍用於在錦州轟炸東北軍,而沒了飛機的東北軍對其除了用步槍機槍打束手無策
被俘大型轟炸/運輸機
所以,當筆者在日軍留下的資料中目睹少帥丟下的武器裝備時,簡直有扼腕之痛。
「步槍約15萬支,子彈約3百萬發,迫擊炮約6百門,炮彈約40萬發,山、野、重炮約250門,炮彈約10萬發,火藥約40萬磅。「
在下面照片上,可以看到東北軍炮兵丟失的武器裝備。
東北軍丟失的野炮和彈藥車
在兵營中炮衣都沒有摘掉就被俘的大炮
被俘野炮
炮彈之一
炮彈之二
迫擊炮彈之一
迫擊炮彈之二
除了大炮,東北軍還有一支坦克部隊被日軍完整俘獲。這是一張令人驚訝的清單,列在其上的,便是九一八事變中,日軍從中國瀋陽兵工廠掠去的軍用物資。事變發生後,日軍分路攻佔瀋陽各處機關工廠,東北軍全無應變準備,又奉不抵抗命令,各要害部門除少數官兵基於義憤進行抵抗外,大多開門揖盜,靜候日軍佔領。當晚八時許,日軍天野六郎少將率步兵第16聯隊,已前出到瀋陽飛機場及兵工廠以東地區,佔領了有「遠東克虜伯工廠」之稱的瀋陽兵工廠和東塔飛機場。兵工廠存放的大量現成槍炮,彈藥,其數量極多,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瀋陽奉天兵工廠
東北軍奉天兵工廠,堪稱當時中國最先進和規模最大的兵工企業。這一工廠的建立,凝聚了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人的心血。1922年4月,張作霖在直奉大戰中敗北,痛定思痛,決心大辦兵工企業,改善部隊裝備。張作霖接受張學良的建議,將原奉天軍械廠改為東三省兵工廠。在瀋陽市大東邊門外 重新規劃,設立槍, 炮彈, 炮等三廠, 由丹麥商家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並派技師克力敦爾彌駐廠指導安裝,於庫房西側, 修築站台, 鋪設鐵軌, 火車可直通廠內。此後,1926年至1928年再次擴充,增建槍廠及輕機槍廠,有機器8千餘部。由於其幾任督辦楊宇霆,韓麟春,藏式毅等均用人得當,該廠發展很快,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之兵工廠九一八事變前已經能夠量產17式65輕機槍, 13式79重機槍(均系仿造自日式機槍)。
二百四十毫米大炮試製生產線
佔領該兵工廠後,很多日軍看到在廠內加工台上正在製作的24公分大口徑榴彈炮炮身後都驚訝不已,認為該廠在規模和技術上,並不比大阪炮兵工廠差。
不少日軍即以此種火炮生產車間為背景攝影留念。
兵工廠車間
為了取得九一八事變的主動權,日軍在謀划過程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從日本本土調來了兩門240毫米重榴彈炮,參加對北大營的攻擊。而淞滬戰役中,中國軍隊最大口徑的重炮不過150毫米。
事變發生前,張學良的幕僚曾建議其將兵工廠內遷,但少帥遲遲未予批複,所以尚未行動,九一八事變已經爆發。奉系在瀋陽兵工廠曾先後投入了摺合法幣二億八千多萬元的奉票和大洋,使東北軍成為全國各路軍閥中裝備最好的軍隊。可惜,這樣一個大型兵工企業,卻拱手讓給了日本,其中已經造備完畢的大批武器,也落入日軍之手。這種結果,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彭德懷元帥那句著名的「崽賣爺田不心疼」。
瀋陽兵工廠在事變前已經開始了自我研發工作,而且成績顯著,這是其新造的機槍和衝鋒槍但是,東北軍在九一八事變中遺棄的武器,還遠遠不止兵工廠所丟失的這些。看一看日軍留下的照片,足以令人怵目驚心。
在日軍繳獲的裝備中,甚至還有摺疊式衝鋒舟,這種武器為張學良從法國進口,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的裝備中,尚沒有可與其媲美者。
裝甲牽引車
東北軍彈藥庫
看到這些精良的裝備,未經抵抗就落入日軍之手,令後人不禁浩嘆 – 儘管1931年中日在戰略對比上差距甚大,但於東北局部,無論裝備還是兵力,可見中方都不落下風。在錦州,江橋等地的戰鬥中,還曾經佔過上風。這種情況下,卻被嚇得全面採取「不抵抗「政策,實在是令人深感恥辱的事情。
這裡,唯一的亮點是九一八之後大批兵工廠工人不甘為虎作倀,他們紛紛離開工廠,撤往關內。其中有一批人員,最後竟然和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取得了聯繫。他們攜帶工具撤退到第十一軍的根據地七星砬子,成為該軍所建立的兵工廠中骨幹力量。在這座兵工廠中,他們依靠有限的設備,能夠自己發電並利用水力驅動機床,製造出了大量機槍,衝鋒槍,手槍,手榴彈等裝備,提供給抗聯部隊。使七星砬子兵工廠成為東北抗日聯軍中最成功的兵工企業。
但仍然忍不住嘆息,有這些裝備,就算打不過,也可以拼一個玉石俱焚吧,就算沒有玉石俱焚的勇氣,至少把它們銷毀不至於資敵吧。要是這些裝備落在真正打鬼子的部隊手中,難道當年的東北,我們就真的沒有一點機會?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如何看中日之間的歷史和解
※你不知道的歷史,那些一戰中被遺忘的中國勞工
TAG:談文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