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基因可以被改變,可基因的先天選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基因可以被改變,可基因的先天選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理查德·道金斯的理論,生物個體其實只是基因暫住的生存機器。我們存在的目的,或許只是幫助基因的延續以及擴散。

這和我們日常所接受的觀點是背道而馳的:

我們總是更願意相信所謂的進化,是幫助這個物種更好地生存。即,我們更容易相信猛獸捕食小動物、雄鳥進化出更美麗的羽毛和河狸造出更隱蔽的窩,是為了它們這種「物種」——猛獸、鳥和河狸——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但實際上不一定是這樣。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是基因,而不是物種或者其他概念。進化,是基因在進化;選擇的基本單位,既不是物種,也不是群體,嚴格說來,甚至也不是個體,而是遺傳單位基因。

因此他說,基因是「自私」的。

《自私的基因》是道金斯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1976年,這位牛津大學動物學系的年輕講師發表的《自私的基因》,迅速在生物界、生物相關學科引起廣泛關注,繼而在更廣泛的知識界引起爭辯。

在《自私的基因》出版以後,道金斯繼續發力,對達爾文演化論做進一步闡述和論證,《盲眼鐘錶匠》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本。這部作品獲得了英國皇家文學會獎和《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此外,英國廣播電台在此基礎上製作了同名電視紀錄片,道金斯也因此獲得科學技術獎的最佳電視紀錄片獎項。

而今天,我們請到了神經生物學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上海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朱機老師,用6天的時間,為我們拆解《自私的基因》和《盲眼鐘錶匠》這兩本書,帶你一起用顛覆常識的選擇觀念,看待基因。

為什麼我們要讀一本40多年前的科學書

不僅是因為這本書一直以來很暢銷,銷量以百萬計,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也不僅是因為它已經成為各種科學必讀圖書榜單上不會缺位的一本經典

還是因為,這本書提供的主要信息——

以基因為中心的進化論,在這四十年里一再接受新證據的檢視。在1989年出版的第2版中,作者增加了兩章,包含了另一本他稱之為「我的最佳著作」《延伸的表現型》講的重要內容,並且通過注釋對第一版做了一些修正和對爭辯的回應。

2006年,在《自私的基因》出版30周年的紀念活動上,有評論這樣總結:

這本書改變了我們思考科學的方式,重新定義了公共知識分子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它不止是關於科學,還是關於:我們是誰,我們如何成為我們現在這樣,以及我們如何思考。

我們怎麼讀這本顛覆常識的科普書

在由果殼孵化、在行出品的「鯨雷計劃」,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套不出錯的讀書機制,以音頻+講義的形式呈現,根據人腦認知行為規範,合理分配每日學習任務。

每本書的音頻精講,都經過撰稿-編審-多次修訂-錄音剪輯-終審這5道工序,我們會為你詳細介紹作者背景,讓你知道這本書的來龍去脈;還會在講解核心觀點時,幫你尋找實際運用場景;還會摘錄品讀金句,和你一起體會作者的文筆魅力。

我們也會為你建立討論社群,你可以在這裡和書友交流辯論。負責精讀內容撰寫的老師會定期收集你對這本書的疑惑,定期答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小徑分岔的量子波花園
葉盛:不該被編輯的嬰兒,該被編輯的我們的心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