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流行文化盛行,英國「廚星」火爆如歌星

流行文化盛行,英國「廚星」火爆如歌星

原標題:流行文化盛行,英國「廚星」火爆如歌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過去的英國精英階層選擇性地欣賞具有社會地位意義的文化,如歌劇與古典音樂。而當代精英愛上了大眾文化。」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麥克·薩瓦格在其專著《21世紀社會階層》中這樣解釋英國社會流行文化的巨大轉變。如今,美食電視節目、體育及喜劇則是當代英國最流行的新文化。


現在的英國人習慣了被電視里的美食節目和比賽包圍。無論調到哪個台,幾乎任何時候都能看到樂呵呵的美食明星,他們邊烹飪邊聊天;又或者在各地旅遊,品嘗異國風味;有時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下,他們瞪著眼板著臉,故作兇悍地對參賽者的作品指手畫腳——據說這樣做有助於提高收視率。美食節目如此紅火,各路明星們亦紛紛參賽,無論他們在自己行業里有多酷多冷傲,美食大廚明星都能將他們降伏。

英國《每日郵報》幾年前就發表過題為《為何每周有434個小時的美食電視節目,可秀越多,做飯的人越少?》的文章。每周434個小時什麼概念?相當於一個電視台連續18天24小時不間斷播放美食節目。一項調查發現:英國人每周約花4小時為自己做飯,但花在媒體上看美食秀的時間超過5小時。那麼,為何「秀越多,做飯的人越少」?英國知名美食電視製片人安迪(Andy Clarke)最近來筆者家做客時,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猶如欣賞歌星演唱會,觀眾喜歡看美食電視,就是要看自己喜愛的電視名廚。」


英國媒體稱,整個英國沉迷於美食電視秀,著名大廚和烹飪書籍推陳出新。如同歌星的歌喉與颱風,廚藝就是才藝,每位明星主打特色不一,世界上的各路菜式,無論你能想到的還是從未謀面的,義大利菜、法餐、中餐、墨西哥餐等等都能在電視上看見。明星們性格魅力亦各具特色:老牌明星Keith Floyd在節目中一邊喝酒,一邊與攝像師聊天,絕不死板地直視鏡頭;Gordon Ramsay一口粗話,時常製造笑話或緊張氣氛;譚榮輝先生風情獨特的面孔與笑眯眯的小眼睛……1983年BBC播放美食片《譚榮輝與中國烹飪》讓譚先生一夜火爆英倫。英國人此前沒見過炒鍋,只知道烤爐。譚先生在電視上的爆炒如同變魔術,竟然幾分鐘就能做好一道菜!此後炒鍋成為英國人心中的高級美食玩具和送禮佳品。譚榮輝對筆者說:「上世紀80年代,BBC美食節目還是以教育為目的,而現在早已成為娛樂手段。」


廚星的地位重要到何種程度?譚先生曾聊起一個在倫敦的聚會:「當時阿蘭·多米尼克·貝蘭(法國人,前歷峰集團CEO)請我們去他家聚會。我帶上秘書一起去了。客人包括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和夫人切麗,英國流行歌壇巨星艾爾頓·約翰。1994年艾爾頓為電影《獅子王》創作並演唱了主題曲《生生不息》,1997年他在黛安娜王妃葬禮上的一曲《風中之燭》至今讓人念念不忘。由此可見,英國美食明星的社會地位堪比政治家和流行巨星。


對於美食片的火爆,以及觀眾對節目的深度依賴,英國媒體用『美食色情』(Food Porn)一詞來形容。無論明星本人的個性魅力、食材的複雜、出品的精美、比賽中的各種緊張和錯誤百出等等,美食片都成了色慾與誘惑的承載,讓觀眾不能自拔。英國電視台會把美食拍成《舌尖上的中國》那樣的歷史紀錄片嗎?「不大可能,因為美食成了娛樂的一部分,英國觀眾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明星廚師們現在流行開烹飪演示會了,類似室內歌星演唱會,講究燈光與音響,還有大屏幕。」安迪說。

《21世紀社會階層》一書中有這樣的觀點:「過去幾十年,英國的文化審美被全球化以及移民大幅度改變,那些曾被認為代表國家精粹文化的古典文化形式的吸引力已日漸黯淡,我們不再被皇家歌劇院和英國國家劇院這些曾經代表國家文化的象徵所束縛,欣賞其他文化變得時尚。」(作者為英國社會學者、FT中文網獨立撰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安倍擬10月1日實施內閣改組和自民黨高層人事調整
尷尬!客機迫降瑞士農田 第二日終重返航線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