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真正健康和好運的人,都有一團和氣

真正健康和好運的人,都有一團和氣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一團和氣」這個詞常常被用來形容溫馨、快樂、幸福的氛圍,然而,我們人本身,本質上也是一團「和氣」哦!這「和氣」不止有關於我們的心情,也關乎我們的身體健康。怎麼回事兒呢?聽聽正文怎麼說——

《中庸》裡面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這裡的「中」,是中正,不偏不倚,既無太過,也無不及;「和」就是和諧、和洽。

中和思維的基本特徵,是注重事物的均衡性、和諧性以及行為的適度性。

《周易》里有「得中」「中吉」等判辭,就是說持「中」就能獲吉祥。

人是天地間的一團和氣

「得中」觀念對中醫學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在中醫學裡,「中」常以「平」的面貌出現。「中」就是中間狀態,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亢不衰。「得中」就是「得平」,處於動態平衡、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通天下一氣耳」,萬事萬物都是由氣組成。再進一步的推導就是:萬事萬物是由不同的氣組成。

而人處天地之間,得天地中和之氣。

我們經常講一句話,叫做「一團和氣」。你看,一團氣還不行,還得是「和」的氣。也就是說,人是由天地之中、不偏不倚、最平和的氣組成的。

那萬物又得到了什麼氣呢?

既然人被設定為得中和之氣,那麼萬物只能得天地的偏氣。而且各偏各的,多半還不是只有一種偏。

健康的人得中和之氣,但有病症的人,他體內的氣是偏的。

或偏陰,或偏陽,表現出來就是偏寒或偏熱。又或者多了東西,或者少了東西,那就表現出偏實或偏虛。

要治病,我們就需要在天地萬物之中尋找能糾正身體偏差的物種。

找到了,它們就是中藥——各種植物葯、動物葯、礦石類、貝殼類的藥物。

所以,中醫用藥物治療人體的疾病,邏輯上就是以偏糾偏:以萬物各得的偏氣,來糾正人當下的偏氣。

《周禮》說:「醫師聚毒藥以供醫事。」「毒」指的就是藥物本身自有的偏性。

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調「平」,就是調「中」法則。

比如「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高者抑之,下者舉之」「閉者散之,開者合之」,就是調「中」的治法。

這就有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治療原則。

中和者的面色和舌象

有病,就是「失中」,這就是醫家所說的:「偏陰偏陽之謂疾。」

判斷人體「中」的得或失,就是診斷。所以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既然健康人是得天地中和之氣,那麼外在就會有相應的中和表現。

比如面色上,應該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

這裡的黃色是黃種人的底色,紅色是有血色。明潤含蓄,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這個人氣色很好」的那個「氣」。

我們做診斷,就以這個為依據。凡是跟這個中正的顏色不同的,它就可能是有病的顏色。

不同的病,可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在中醫診斷學裡面,人的面色偏青、赤、黃、白、黑,就代表了不同臟腑、不同性質的病證。

又或者,他面色上不明潤含蓄了,而是過於晦暗,或過於暴露,這也算是病的顏色。

再看舌象,正常的舌頭,簡單的六個字概括,叫做「淡紅舌,薄白苔」

如果你的舌相不是這樣的,那可能就是病態。

病態之中又再細分:舌頭的顏色,是偏紅,偏淡,還是偏瘀暗等,它們就分別指向不同性質的疾病。

那舌苔假如不是薄白,厚了又是怎麼回事?偏黃了又是怎麼回事?偏膩了又是怎麼回事?這些在中醫學中通通都有總結,形成了診斷的指征。

再看看脈象:正常的脈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節律一致,柔和有力,尺脈沉取有一定力量。

凡是跟正常脈搏不一致,那麼可能就是病脈。病脈又各有命名,比如浮脈、沉脈、數脈、遲脈、弦脈、緊脈等,分別主不同的證。

中醫不抗病毒,怎麼治好病呢

「中」不但可以顯示全局狀態,也可以說明局部的情境。

我們說肝「體陰而用陽」,肝為剛臟。假如肝本身藏血充足(陰足),柔能制剛,那麼陽用的疏泄功能也舒暢,這肝就處在「得中」狀態;

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火易旺,腎為「陰中之太陰」,腎水易寒。假如心與腎兩者能相互協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那麼心火平而腎水暖,這是心腎關係的「得中」;

肝從左升,肺從右降,脾胃為樞紐,人身太極也因此旋動,這就是氣機升降的「得中」。

所以,所謂疾病,就是失去平衡;治療,就是幫助他們恢復平衡;養生,就是保有中和、平衡狀態。

當人體處在平衡狀態、中和狀態、和諧狀態,人無偏,就不會生病。

經常有不明白中醫原理的人,老是質問中醫:你治療又不抗病毒,又不抗菌,怎麼能把病治好?

中醫治療的著眼點,不是與這些細菌、病毒去對抗。中醫的內在邏輯是:當我把人的整體或局部調整到平衡狀態、中和狀態,那麼細菌、病毒可能就不再能產生致病作用。

所以治病,可以針對西醫所講的病因來對抗,來治病,也可以不針對西醫所講的病因來治。

就好像面對敵人,你有你的武器,我有我的武器。你根據你的武器特點,採用你的打法;我根據我的武器特點,用我的打法。

能把敵人打倒,就是好方法。

對弈的樂趣,在於領略中道

《黃帝內經》里講的「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內修的「得中」;

蘇東坡說:「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是心境上的「得中」。

吳清源先生在他的自傳《中的精神》這本書中,概括說他的圍棋理想可用「中和」這個詞來表達。

他認為圍棋起源於陰陽與天文,陰陽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陰和陽的「中和」,所以圍棋的目標也應該是中和。

「中」這個字,中間的一豎將口字分成左右兩部分,這左右兩部分分別代表著陰和陽,而陰陽平衡的那一點正好是「中」。

在圍棋上,就是要思考「中」的那一點。只有發揮出棋盤上所有棋子效率的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就是「正著」。那就是中和的意思。

所以,圍棋是「六合之棋」「中和之棋」。

圍棋既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生命的哲學。對弈的最終目的,是從中領略圓滿調和的「道」。

吳清源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追求中和的人生。而要達到「中」的境界,並不是容易的事。這需要精神上的修養。

他從5歲開始,就學習《大學》《中庸》等四書五經,後來一直堅持每天研究《易經》。

正是這種一心求道的圍棋精神,使他從爭勝負中超拔出來,展現出一種大氣象的人格、大境界的追求。《易經》對人生教化作用,在這裡就可以看到了。

以上就是我這節課要講的中和思維。關於中和,我們最後重溫一遍:

子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好 書 推 薦

神奇三學易道醫

易、道、醫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瑰寶,數千年來,一直以其深邃的哲理、玄妙的變化、奧秘的內涵而具有磁石般的吸力,影響並推動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從而構成了三學一體、三學同源的態勢。

作者以「三學」經典(《周易》《周易參同契》《老子》《莊子》《黃帝內經》《傷寒論》《類經》等書),作為全書之基石和立論之依據,旨在揭示易、道、醫三學之間的相互變化和歷史融合的奧秘與始末原由,從而向讀者展示出一個沉積豐厚、內涵古樸、哲理獨特、變化神奇、三學交融的境界。

該書以經典為根本,探微索隱,發奧啟奇,頗多新意;不作離奇無稽之論,但發弘深有據之言;分別就《周易》《老子》《莊子》中的哲學內涵,原始醫學、易道二學對中醫藥文化的巨大影響,王冰以《易學》《老子》《莊子》的思想訓解《內經》、《傷寒論》中的易學,以及明代醫家張介賓集諸家之大成創立「醫易學說」等專題,共設十二章窮源竟委,以便比較全面、系統地展示易、道、醫三學相關、相融的發展過程。

長按二維碼

免費試讀電子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臉上、背上都是大痘痘,這一方或許最適合!
《如懿傳》中五阿哥死於附骨疽,此病若如此治,結局大不同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