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年輕,也要小心糖尿病、乳腺癌、脂肪肝…這些事別再做了!

年輕,也要小心糖尿病、乳腺癌、脂肪肝…這些事別再做了!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有網友自嘲:一過三十五,半截戳入土。正忙著奮鬥拼搏,身體卻好像先撐不住了。

仔細想想,這種自嘲還真不算誇張,因為許多年輕人的體檢報告上都出現了本不屬於這個年紀的健康問題!

究竟現在的年輕人都被哪些疾病「青睞」呢?我們又該怎麼避開這些雷區呢?

1、糖尿病

過去的發病年齡:40~50歲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兒童至青少年期

前幾年,說起誰患了糖尿病,你想到的可能都是些老年人。但現在,你可能會說還有「那誰家的孩子」。

的確是這樣,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最新調查發現,近年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且呈年輕化、甚至低齡化趨勢,目前我國「小糖人」的發病率達十萬分之六,且年發病率增長超過14%。

大連16歲的小冰把飲料當水喝3年,近日查出患上糖尿病,血糖是上限值5倍還多。目前小冰每天需注射4針胰島素。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增高為特徵的代謝病。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Ⅰ型糖尿病,即由於體內胰島素絕對缺乏而引起的疾病,這種類型的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比較常見;

另外一種是Ⅱ型糖尿病,它是由於相對胰島素缺乏以及胰島素抵抗引起的,這一類型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較常見。

但無論在西方國家還是中國,隨著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病的增多,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尤其Ⅱ型糖尿病迅速增多。我們所說的糖尿病呈現「年輕化」趨勢也主要是針對這種類型的糖尿病而言。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糖尿病本身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而是一種綜合征,危險之處在於它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

研究表明,糖尿病發病10年後,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得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大約是一般人群的兩倍。

另外,糖尿病腎病已經日益成為引起尿毒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還會對眼底、視網膜組織產生損害,輕者出現視力模糊或眼底出血、滲血等跡象,嚴重的會導致失明。

那麼,哪些年輕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即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

超重和肥胖的人;

吃得多而不願意運動的人;

出生時體重小於5斤;

有異常妊娠史的婦女,如曾分娩過巨大胎兒。

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得糖尿病的年輕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肥胖引起的。

預防糖尿病,最重要還是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首先,在飲食結構上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攝入要充足,少吃高脂肪的油膩食品和快餐食品,多吃新鮮蔬菜,適量吃水果。限制酒水飲料的攝入。

其次,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預防手段。

第三,保持愉快的心情也很重要。因為人的情緒和血糖高低直接相關,如果老是大悲大喜,體內就會釋放過多的升糖激素,容易誘發糖尿病。

第四,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是早期發現年輕人群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總之,對於糖尿病這樣一個離我們並不遙遠的「健康殺手」,加強防範刻不容緩。

2、乳腺癌

過去發病年齡:45歲之後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十幾歲

從上一代人所熟悉的「林妹妹」陳曉旭,到這一代人所喜愛的女歌手阿桑、姚貝娜……隨著這一位位明星「紅顏」的隕落,讓「乳腺癌」這個詞無數次登上了各大媒體。

隨著現代社會工作壓力的加大,部分女性精神負擔過重、身心疲憊不堪,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各種乳房疾病的發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趨勢。

中國抗癌協會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到2021年我國城市乳腺癌患者有可能達到250萬之多!年輕女性一旦患上乳腺癌,一般更加兇險,治療後複發、轉移的比例更高。

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每年大約有140萬婦女患乳腺癌,每年約50萬婦女死於乳腺癌。而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9萬婦女患乳腺癌,大約4萬多婦女死於乳腺癌。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中國的乳腺癌發病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比歐美國家早10-20年。而可怕的是,年輕乳腺癌的初診相對老年乳腺癌來說普遍比較晚,這與患者自身與醫生都不夠重視有關;其次是年輕乳腺癌的進展比較快,腫瘤醫院接診的年輕乳腺癌病人很多是中晚期,加大了治療的難度。

另外有一點必須注意:男性也會得乳腺癌!男性也會得乳腺癌!男性也會得乳腺癌!!!

在青春期前,兩性乳腺組織是差不多的,只是到了青春期,女性在雌孕激素作用下,乳腺開始發育,而後與男性乳腺間差距越來越大。所以,男性是有乳腺組織的,只是沒有女性豐滿。因此,男孩子們注意了,乳腺癌並不只發生在女性群體之中噢!

男性乳腺癌是發生在男性中一種少見且特殊的惡性腫瘤,我國有資料統計,在10萬人中發病0.49人,在整個乳腺癌的發病人數中佔1%。男性乳腺癌以導管癌為主,小葉癌比例僅為2%。

雖然發病率很低,但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應及時進行自我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由於生理因素等差異,男性乳腺癌發病率遠低於女性乳癌。由於男性對自身患乳腺癌風險的意識不高,導致男性乳腺癌患者不能及時診斷而常延誤病情。

那這麼多人患上乳腺癌,究竟是什麼原因?其實和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患上乳腺癌的主要原因:

1、家族遺傳。乳腺癌雖然不是遺傳性疾病,但是卻和遺傳有關,如果家裡的直系親人患上乳腺癌,那家庭成員也很容易患上。

2、結婚不生育的女性。

3、生孩子不進行母乳餵養的女性。調查顯示不進行母乳餵養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更高。

4、月經紊亂。

5、不良的生活習慣。一些女性抽煙和酗酒,也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

6、患有甲亢。患上甲亢的女性,意味著內分泌紊亂,而內分泌紊亂將會直接影響乳房的健康,因此,更容易患上乳癌。

7、文胸佩戴不合適。常年佩戴劣質的文胸,或者長時間的戴文胸過緊,都可能導致乳腺的腺管堵塞或者受損,而引起乳腺癌。

8、口服避孕藥。

9、情緒問題。一些女性情緒特別容易激動,控制不住自己,還有一些女性喜歡生悶氣,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感情,這些都是導致乳腺癌的原因。

10、壓力。現在的女性和男性一樣,都要承擔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如果女性不能夠正確的面對這些壓力,不能夠很好的這些壓力帶來的負效應,這些壓力就會成為致病的因素。

乳腺癌越來越多見,認識誤區,是耽誤治療的「首惡」!臨床上,許多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被問及為什麼拖延至今才就診時,她們的回答往往讓醫生「惋惜與痛心」。

誤區1 羞於啟齒

一面是年輕乳腺癌來勢洶洶,另一面是年輕女性羞於啟齒的態度。尤其是十幾歲的青春期少女,當乳房出現異常增大時,她們往往羞於告訴家長,因而延誤就診。

誤區2 自病自治

有的年輕女性明知乳腺有腫塊也不到醫院就診,更不敢到腫瘤醫院就診,害怕聽到「腫瘤」二字。她們或置之不理,或尋求所謂「抗癌偏方」自病自治,結果發展到晚期才不得不到醫院診治。其實,乳腺癌首選手術治療,但拖到晚期,失去做手術機會,那麼治癒率則很低。

誤區3 對腫瘤的認識「半桶水」

有的患者僅知道良性腫塊可移動,不可移動的腫塊才是惡性腫瘤。孰不知,早期惡性腫瘤腫塊也有一定的移動度,只是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變得硬邦邦的。於是,有些人自認為自己的腫塊是「良性的」,以為是乳腺增生而不求醫。當腫塊發展成「硬邦邦」時再治為時已晚。

對大部分人來說,規律鍛煉、保持體型、限制飲酒就可以降低乳腺癌風險。如果有乳腺癌遺傳基因,則應採取些額外的預防措施,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3 、脂肪肝

過去的發病年齡:40~50歲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20~30歲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鐵不鐵?鐵,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針!」……年輕人正值氣盛時期,不少人借著各種名目的聚會,又開始拼酒了,殊不知這背後可能對健康有著隱藏的威脅,經常無節制的飲酒,一不小心就會酒精中毒,引起酒精性肝病,這其中的後果很多人卻知之甚少

小超是一名參加工作三四年的白領,每天朝九晚五,工作也很順心。閑暇時光經常約上三五好友去燒烤攤吃吃烤串喝喝啤酒,日子過得很輕鬆,體型也漸漸胖了起來。最近單位組織體檢,拿到體檢報告的小超慌了神,原來體檢報告上顯示小超患上了脂肪肝。

「我還不到30歲,才工作三四年,就患上了脂肪肝,這可怎麼辦?」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小超措手不及。查閱資料才發現,原來脂肪肝是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引起的病變。

當前,脂肪肝已經成為第一大肝膽疾病,且由脂肪肝引起的肝癌發病率一直處於上升趨勢。

而近年來,脂肪肝幾乎成為職場標配,剛畢業沒幾年,年輕人經過體檢發現輕度脂肪肝已經成為常態。可是脂肪肝沒有明顯癥狀,也不會對生活工作造成影響,很多人也都是對著體檢報告上的脂肪肝這三個字一笑了之。

「平時我們所說的脂肪肝多指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近年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中國成人社區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為 15.94%-36.49%,患有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健康體檢人群患病率5.87%-38.41%,多為男性、肥胖、腹部肥胖及代謝綜合征者。」 中山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葉建明博士介紹,脂肪肝常見危險因素有肥胖、高尿酸血症、甲狀腺功能減低、生長激素減低。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險因素,近年的研究表明,非肥胖人群也具有較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主任魏來教授介紹,喝酒是引發脂肪肝疾病的罪魁禍首。

喝酒既有好處也有壞處。比如高興時慶祝,苦悶時消愁,無聊時解悶,害怕時壯膽。而壞處最關鍵的就是:喝1兩50度的酒相當於吃二兩米飯,二兩米飯也許80%的人已經吃飽,但是1兩酒是不容易增加飽腹感的,因此總體上攝入量是超標的。其結果就會讓你變成一個胖子,還會得脂肪肝,尤其長期飲酒會出現肝硬化,會引發肝癌。

喝酒時,還通常伴隨著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僅會導致肥胖,在形體上發生變化,還會誘發脂肪肝,出現口臭,易敏感或易怒等現象。

針對職場人魏來教授給出了預防脂肪肝的秘籍:

科學飲食。每日三餐合理搭配,做到營養平衡。保持適當的飢餓感,可以促進脂肪向葡萄糖轉變,從而減少脂肪量,有利於健康。

適當運動。每天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達到適當的運動量,以加強體內脂肪的消耗。

凡事有度。職場人最重要的是健康,工作需要,包括喝酒應酬、減肥塑形等等,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是可以的。過猶不及,有可能禍殃。

4 、痛風

過去的發病年齡:50~60歲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20~40歲

提起痛風,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但現在這個專屬老年人的疾病也盯上了年輕人:近年來痛風患者呈現年輕化,三四十歲的痛風患者逐漸增多,90%以上為男性

哈爾濱市正讀高一的小亮是個小胖墩,16歲的他體重有200多斤。前不久,小亮的腳有些疼,小亮媽以為是運動過度導致的。但一天晚上睡覺時,小亮腳背疼痛難忍,無法入睡,甚至被子蓋到腳背上都疼,第二天更是疼得走不了路。小亮媽見狀,馬上帶他到醫院檢查,此時小亮已無法走路,坐著輪椅被媽媽推到了醫院。抽血檢查發現,小亮有高血脂,尿酸也明顯偏高,還伴有關節痛等痛風癥狀醫生告訴小亮媽,重度肥胖引起小亮的血脂代謝異常,尿酸鹽沉積在關節組織,形成了痛風。

36歲的張先生患痛風5年了,現在腳關節、踝關節長出了痛風石。每次痛風發作,張先生都難以忍受。前不久,張先生腳趾關節長出了像石頭大小的包,一碰就疼,到醫院被診斷為痛風石。原來張先生長期喜愛喝啤酒,一喝就是七八瓶,醫生建議必須戒酒,要不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有臨床數據發現,20~40歲痛風人群中,90%以上有經常大量飲酒的習慣,而且愛吃肉、動物內臟、海鮮等富含嘌呤的食物

痛風致病因主要是人體內嘌呤代謝酶缺乏,還有一部分是遺傳因素,有些劇烈運動後,會產生乳酸,乳酸影響了尿酸的排泄,也會出現痛風。飲食不當是痛風發作的誘因,很多患者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疾病。

痛風難以治癒,只能通過注意飲食控制發作。醫生建議,降低油脂攝入,避免高嘌呤飲食,肉類當中嘌呤含量非常高,在痛風急性發作期,一定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平時可以吃些瘦肉,但肥肉、內臟和海鮮盡量不吃。多吃一些空心菜、捲心菜等嘌呤含量低的蔬菜。還要攝入充足的水分,利於尿酸排出;盡量不飲酒,尤其是啤酒。最後,要把體重控制在科學合理的範圍內。

以上的四種病症,年輕的青年患者並不鮮見。他們大多抽煙成癮、嗜酒如命,熬夜成了家常便飯,一坐一整天,不再喜歡運動,喜食油炸熱燙、煙熏燒烤食物,還長期熬夜、極少運動......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真的脫不了干係。

但幾乎沒有什麼大病是莫名發生的,年輕人們大多也曾經收到過自己身體的預警,卻仗著年輕,隨意處理,一邊孜孜不倦地消耗自己的身體,一邊端起保溫杯開始所謂的「朋克養生」:

看完這群90後的「養生」故事,相信手機屏幕的另一端,一定有很多人一邊狂笑一邊感同生受地慨嘆:

「是啊,自己似乎活得越來越不像個年輕人。」

可不是么?

啤酒裡面加枸杞,熬夜就靠護膚品;

放假時說好要去旅行,最後還是宅在家裡;

「躺屍」打遊戲,吃飯叫外賣,熬夜到凌晨;

還日益迷信這種「自殺式」養生法則......

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在努力「養生」,其實只是做了努力的樣子而已。就像是嚴肅的放縱、合理的哀傷、認真的狂歡、理性的孤單。

「自殺式」養生真的有用嗎?當然沒有。胖的依舊胖,虛的還是虛,該生病的也一個都跑不掉。

疾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健康也不獨屬年輕人所有。想要身體好,請從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吧。

「無論身體還是生活,除了你自己,沒人能為你負責。」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這麼好的知識,也發給自己關心的人看看,會增進彼此的感情~

放到朋友圈,大家都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共青團中央、央視財經,由天下養生網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對話框輸入問題「關鍵字」可實時檢索本站對應問題,如遇系統檢索回復不準確,請別急!稍後將有專業人員為您答疑解惑。

覺得本文有用,請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天天鍛煉身體,為啥還老生病?原來是這個原因!現在明白還不晚……
只需一個口袋,讓你坐到哪裡都是自在!

TAG:天下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