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孫立人為何要抗命撤往印度

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孫立人為何要抗命撤往印度

文/寂寞的紅酒

1942年,日軍在馬來亞戰役中輕鬆擊敗英國人,兵鋒直指緬甸,緬甸岌岌可危。已經成為驚弓之鳥的英國人被日本人嚇破了膽,慌忙向中國求援。為保衛滇緬公路,同時也為提高中國的國際聲望,在美國的斡旋下,中國決定出兵緬甸,從各地抽調十餘萬精銳部隊組建了遠征軍。但在緬甸戰場,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軍隊作戰失利,被迫進行戰略撤退。按照統帥部的命令,中國軍隊將分路撤回國內,但38師師長孫立人戰場抗命,把部隊帶到了印度。儘管孫立人把部隊安全帶到了印度,但孫立人戰場抗命的事對他以後的仕途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孫立人為何非要抗命把部隊撤到印度?

第一,作為一名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現代軍人,孫立人深深的受到了西方軍事和思想理念的影響,具有非常強的獨立自由思想。他認為撤往印度才是正確的選擇,所以寧可抗命也不願意讓部隊走危險的緬北叢林回國。從軍事角度和結果來看,撤往印度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孫立人是唯一一個把部隊安全撤離緬甸的將領,他的部隊撤到印度時基本沒什麼損失。不過從政治角度來講,孫立人並不合格,特別是在中國,他的行為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是他抗戰勝利後被長期閑置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和遠征軍大部分高級將領不同,孫立人不是黃埔軍校畢業,所以一直得不到老蔣的重用。由於得不到老蔣的重用,所以他接受了和他一樣具有美國背景的宋子文的招攬,回國後去了宋子文的稅警總團。後來稅警總團在淞滬會戰傷亡慘重,撤到後方休整整編為38師。因為孫立人的特殊背景,所以孫立人受到了美國人的重視,和美國代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更是一見如故。緬甸作戰失利後,史迪威命令部隊撤往印度,孫立人自然順水推舟把部隊撤到了印度。由於孫立人把部隊安全帶到了印度,後面又有宋子文和美國人撐腰,所以老蔣也就沒動孫立人,還給他記了一功。不過戰後,孫立人還是被老蔣清算,明升暗降給掛了起來,後來又因為和美國人走的太近還遭到了軟禁,不得不說真是一個諷刺。

第三,孫立人認為撤退回國路上危險重重,而撤到緬甸能夠得到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幫助,撤到印度絕對是最好的選擇。事實證明,孫立人的選擇是正確的。在印度,孫立人的38師和廖耀湘的新22師整編為新一軍,裝備和武器換了一茬,在美國人的武裝下,很快成為了一支美式現代化部隊,成為了國軍的五大主力之一。如果孫立人把部隊撤到國內,不可能有這個待遇。實際上,如果當時杜聿明和孫立人一樣,把部隊都帶到印度,也同樣會得到相同的待遇,或許中國又會多幾支王牌部隊。只是當時蔣介石和杜聿明一意孤行,堅持要讓部隊回國,結果遠征軍在回國途中損失慘重,十萬遠征軍剩下的不到一半,真是可惜了在撤退回國路上犧牲的數萬遠征軍將士。

參考資料:《遠征頌: 中國遠征軍、駐印軍抗戰紀實》、《駐印抗日遠征軍譯員生活回憶》、《略論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緬甸戰役蔣介石、史迪威的失敗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日本為何要偷襲珍珠港?幹掉美國只是人們的誤讀
二戰時的義大利實力如何,為何表現那麼差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