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儒家的仁愛,道家的自然,墨家的奉獻,你選擇哪一種價值觀?

儒家的仁愛,道家的自然,墨家的奉獻,你選擇哪一種價值觀?

哲學上有三個著名的終極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在價值觀上,人們一般也關注三個問題,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人如何過一種有價值的生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有讓自己的思想和影響更久遠的渴望。這就是人對永恆的追求。正如美國現代哲學家詹姆士在《人之不朽》說的那樣:「不朽是人的偉大的精神需要之一。」因此,中國哲學上一個著名的命題是人如何才能不朽——「三不朽」。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此三者是雖久不廢,流芳百世的。一般認為我國歷史上能夠做到真三不朽的只有兩個半人,分別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王文成公王守仁和曾文正公曾國藩(半個)。三不朽的命題體現了中國哲學的三個特點。一是著眼於人世,不是寄託於宗教的彼岸世界,而是落實在現實的人間世界;二是中國哲學追求個人對群體的貢獻,叫群己之道,三這是儒家價值觀的源頭。

儒家的仁愛,道家的自然,墨家的奉獻,你選擇哪一種價值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儒家人生價值思想。中國文化基本上由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思想組成,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國哲學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核心是愛人,在孔子看來,仁就是有差別的愛人,他要求我們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去愛別人,先愛自己的父母,然後是兄弟、朋友等。在儒家思想中,仁不僅是最高的道德標準,更是人的最高價值標準,也就是孔子所說的道。因此,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活著的責任就是彰顯和發揚大道。這一點,孔子的弟子曾子說的更加清楚,他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古代的士,相當於現在的知識分子,曾子交給知識分子一份沉甸甸的歷史擔當和使命,就是弘揚大道,死而後已。這深刻影響了中國知識分子。儒家認為,與弘道、行仁相比,富貴利祿不值一提。孔子認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認為人活著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整天想著吃香喝辣坐吃等死的人,孔子是看不起的,「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也,未足與議也」。人的價值是在成全道。「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孔子認為,在弘道與生命發生衝突的時候,要犧牲生命去成全「道」。孟子在這個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捨生取義」的思想。他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也就是說,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強調的不是個人的功名富貴,而是要為社會做貢獻建功立業。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此,許多儒家的思想家,都是偉大的愛國者,他們帶著強烈的濟世安民的思想。宋代著名思想家張載寫的副對聯,稱為古代知識分子的責任狀和宣言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大思想家顧炎武更是喊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時代最強音。因此,我們可以說,儒家的價值觀就是仁者愛人、報效國家。

儒家的仁愛,道家的自然,墨家的奉獻,你選擇哪一種價值觀?

2.道家的人生價值:回歸自然,避世保身。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觀點。在道家的始祖老子看來,道的運行法則就是「自然而然」,「得道」就意味著必須任由事物成為它所應是的樣子,絕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志摻雜其中,這就是「無為」;一旦徹底否定了任何外在意志的驅使和強迫,事物就會在運動中完全實現自己的本性,此即「無不為」。以此自處,就可以實現莊子所謂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達到的「逍遙」自在的「無待」之境;以此處世,則可以實現「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齊物」之境。也就是說,遵從「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則,既可以使自己的本性獲得充分的實現,也可以使他人或他物獲得完全的自由。道家的第二號人物是莊子,可謂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莊子認為人間的功名利祿不過是像死老鼠肉一樣的骯髒的東西。莊子有個好朋友叫惠施,在魏國當國相,有一天聽說莊子到魏國了,害怕搶自己的位子,就派人全城搜捕莊子,莊子聽說了,自己主動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它嗎?那鵷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喝!』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可見莊子是個脫離了世俗清高的人。在莊子的哲學中,萬物都是一樣的,包括生與死也是一樣的。因此,莊子將死亡看成是回歸到生命的本原,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好事。莊子的妻子死了,莊子敲鑼打鼓的慶祝,他的朋友惠施指責他,而莊子說,她最初也是沒有生命、沒有形體、沒有氣的,後來才衍變成了有氣、有形體、有生命的,如今又變化回沒有生命的(死亡),這和春夏秋冬運行規律是一樣的。她現在安靜地寢卧於天地之間,而我在這裡嗷嗷地哭,這是我不明白天命、不夠通達,因此停止了哭泣。既然人間的功名富貴如糞土,既然萬物齊一生與死都一個樣,用現在的話說一切都沒有意義,因此莊子主張無用。莊子說一棵大樹,長得好早就被砍伐了,長得不好沒有用,反到可以保全性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價值觀是順應自然全身保命。

在道家的哲學家中,還有一個著名的代表的人物楊朱,曾經被孟子痛罵的人。楊朱是中國哲學中極端的自私自利型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同時他主張人生就是要享樂,「人之生也奚為哉?奚樂哉?為美厚爾,為聲色爾」。同儒家的三不朽價值觀完全相反,楊朱認為人死了就是一堆白骨,追求不朽毫無意義。「生則堯舜,死為腐骨,生則桀紂,死則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異。」因此,在楊朱一派的價值觀中,就是保全性命,享樂人生。

儒家的仁愛,道家的自然,墨家的奉獻,你選擇哪一種價值觀?

3.墨子自苦利人的奉獻思想。墨子是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末戰國初期魯國人,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墨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是「兼愛」。與儒家的仁者愛人相似,都是要愛人,但墨子的學說更加極端,他要求人們不管是什麼人都要愛,甚至是「死了都要愛」,無差別地愛一切人。墨子是個極端的利他主義者,寧願自己受苦,也要有利於他人,為天下幸福而放棄個人私利,承受個人的苦難。這是一種自苦利人的價值觀。

概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重視道德,強調氣節,提倡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一種積極入世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態和價值觀,也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頑強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韓非子:認識人性惡才能更好駕馭人生!這六大智慧值得深思!
五篇人生絕妙好文!唐伯虎你是認真的嗎?最後一篇最調皮!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