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說中國》作者大生上「宸冰讀書」了,掃碼看直播看他說了啥!

《詩說中國》作者大生上「宸冰讀書」了,掃碼看直播看他說了啥!

近日,《詩說中國·耕讀傳家(耕讀卷)》作者大生上「宸冰讀書」了,節目在viva暢讀中做了直播,現場評論一片大好啊!

那麼,宸冰是誰?

那麼,作家大生又是誰?《詩說中國·耕讀傳家(耕讀卷)》又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大生,本名劉蟾,中國內地作家,自由撰稿人

中國的古人們,農忙稼穡,閑來讀書,在耕田裡井、案頭書齋中,創造出燦爛絢美的傳統文化。農耕文明重視教育,所以「耕讀傳家」成為中華民族最為悠久的祖訓之一。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中有大量描寫耕讀生活的優美詩篇,作者大生在《詩說中國·耕讀傳家(耕讀卷)》中以這些詩歌為綱,結合有趣的故事、豐富的史料,用流暢的語言為大家多角度勾勒出古人半耕半讀、耕讀不分的生活畫卷。

《詩說中國·耕讀傳家(耕讀卷)》內容節選

正德十二年(1517),王陽明被任命為南贛汀漳等處巡撫。他和所有儒士一樣,重視教育,認為通過教育可以改善人心、影響風俗。「民俗之善惡,豈不由於積習使然哉!」

正德十六年(1521),他頒布了《南贛鄉約》。該鄉約總共十六條,規定了全鄉人民共同遵守的道德公約,其中涉及軍事訓練、政治教育、道德陶冶、耕種學習等內容。《南贛鄉約》比之《呂氏鄉約》,顯著的特徵是,把鄉民自治納入官府管控體制內,並增加了軍事保甲內容,所以對後來的影響較為深遠。《南贛鄉約》一經頒發,立刻獲得積極的社會效應。明嘉靖年間,朝廷出面推廣王陽明之法。所謂「嘉靖間,部檄天下,舉行鄉約,大抵增損王文成公之教」。

王陽明的心學影響廣泛。由於他的教育方式靈活,且強調切身體驗,所以很多知識水平不是很高的人也能理解他的學說,也在積極傳遞儒家精神。他的後世門生中,有兩位在鄉民教化方面甚至比他走得更遠。

第一位是顏鈞。顏鈞,號山農。後人更多稱呼他為顏山農。他的一生比起王陽明來,傳奇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顏山農文化度並不高,卻能在各大書院講學,門下弟子眾多。他山野出身,卻滿身俠氣,還精通兵法。抗倭名將俞大猷在陷入困境時聘其為軍師,居然轉敗為勝,大俘海寇山賊一千首腦。而且最為關鍵的是,他成立萃和會,教化鄉民,講「耕讀孝悌之學」,「士農工商皆日出而作業,晚皆聚宿會堂」。僅僅兩個月時間,就使得家鄉出現「三代之風」。這比任何鄉約的教化效果都要明顯。

萃和會成立的經過及其活動情況,據顏鈞自述,和其母親有很大關係。萃和會是由顏母倡議,集合家中「眾兒媳、群孫、奴隸、家族、鄉閭老壯男婦,凡七百餘人」,命山農「講耕讀正好作人,講作人先要孝弟,講起俗急修誘善、急回良心」而建立起來的。

萃和會成立之後。效果好得出奇。大概這與萃和會的神秘性和入會的宗教似式感有很大關係。顏山農教有一套「七日閉關法」給弟子,並強調此法是學習悟道的關鍵;而但凡加入萃和會,則需要向他的母親顏老夫人叩頭。這種強烈的神秘色彩和宗教性確實能吸引大批底層信眾,並且影響信眾的速度也很迅速。據說,萃和會成立半月,就有很多人在思想上脫胎換骨:

會及半月,一鄉老壯男婦,各生感激。駢集慈(按,指山農母)闈前叩首,揚言曰:「我鄉老壯男婦自今以後,始知有生住世都在暗室中酣睡,何幸際會慈母母子喚醒也。」

而到了一個月,「士農工商皆日出而作業,晚皆聚宿會堂,聯榻究竟」。到了兩個月,這裡簡直就已是擁有一群淳樸無雜上古神仙的「桃花源」了:

會及兩月,老者八九十歲,牧童十二三歲,各透心性靈巧,信口各自吟哦,為詩為歌,為頌為贊。……鼓躍聚呈農(按,山農自稱)覽,逐一點裁,迎幾開發,眾皆通悟,浩歌散睡,直猶唐虞瑟僴喧赫震村谷,閭里為仁風也。

不過,萃和會建立的基礎,是強烈的造神運動和單純的偶像崇拜。兩個月後顏老夫人的去世,使萃和會就失去了靈魂人物,於是大家也就各自散去,萃和會一去不復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在現實的實踐中,卻以一種宗教的方式第一次被靠得這麼近。

顏鈞的一首詩,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點關於這位傳奇人物的立體印象:

《心字吟》

仰觀心字笑呵呵,

下筆功夫不用多。

橫畫一勾還向上,

傍書兩點有偏頗。

做驢做馬皆因此,

成佛成仙也是他。

奉勸四方君子道,

中間一點是彌陀。

那麼,在哪裡還能看到直播回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走完秦始皇修建的「高速公路」,司馬遷發出這樣一聲感嘆
《田園的憂鬱》:不辭唱遍陽春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