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洋「袁大頭」「孫小頭」,一塊到底值多少錢,哪個更值錢?
民國大洋,「袁大頭」「孫小頭」,一塊到底值多少錢,哪個更值錢?
錢幣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是國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每個朝代的貨幣不同,而且其價值也有所不同。就像如今的100元紙幣,跟以前相比,只是新版和舊版的區別。但其價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100元,算得上大錢,但是如今呢?只能看三場電影,吃一頓大餐都不夠,去超市可能還得計劃著花。沒錯,這就是人們,俗話說的,錢不值錢了。今天要說的是民國時期的大洋,引起了筆者的興趣,都知道,袁世凱是民國的開創者,所以,當時的銀元上面,有他的頭像,一點都不奇怪。那為何民國時期的銀元,被稱為是大洋呢?也許有人知道,因為龍是中國自古以來的象徵,所以,銀元上,有蟠龍的形狀,所以,銀元被稱為是「龍洋」,逐漸被人俗稱大洋。
但是在民間,還有一種稱呼,就是「袁大頭」,因為在大洋上面,很明顯的袁世凱頭像,如果銀元被磨的很光滑的時候,袁世凱的光頭,是越發的光亮了。即便如此,「袁大頭」作為交換貨物的貨幣,多多益善。那麼到底一塊「袁大頭」到底值多少錢?按照民國時期人們的消費來粗略計算。民國時期,一塊大洋,能夠是農村裡的人一個月的生活,而且在當時,一個有名的大學老師,一個月的工資,是八塊大洋。
所以,如此推斷,一塊大洋,相當於現代的1000塊錢人民幣,甚至更多。畢竟是時代不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同,這樣的對比計算,還是比較粗略的。具體數目,還得靠相關專家來研究。在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出現了另一種大洋,比「袁大頭」稍微小一點,當然,上面的人物,換成了孫中山。相比較「袁大頭」,孫中山的頭,小了很多,人物也縮小了很多。所以,民間稱之為「孫小頭」。
據說,魯迅曾用2塊大洋,就能夠僱傭一個老媽子來家裡幹活,當然是一個月的工資。「袁大頭」和「孫小頭」,其實是同一個時期的貨幣,其價值不相上下,他們相當於現代的1000塊錢以上。貨幣的膨脹,一直是人們擔憂的問題,購買同樣的東西,現代人要花比過去多很多數量的錢來購買。
※70年代中蘇同盟打破,蘇聯110萬大軍集結南下,為何最後停止
※男子「小金庫」被發現,一場世紀大戰不可避免,知道真相老婆沉默
TAG:小歷史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