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心酸的立儲過程,17個兒子為何選擇嘉慶?

乾隆心酸的立儲過程,17個兒子為何選擇嘉慶?

1796年2月9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禪讓大典在紫禁城舉行,年近九旬的乾隆帝把位子讓給了兒子永琰,改元嘉慶。在熱鬧的慶典結束後,紫禁城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人們不禁要問,乾隆皇帝17個兒子,為何偏偏選擇資質、才學等各方面平淡無奇的永琰呢?其實,乾隆立皇太子這件事很不容易,歷經波折,說起來都是淚啊。

乾隆皇帝戎裝像

自古以來,皇位的繼承都是政治鬥爭的焦點之所在,常常充滿了血雨腥風,弄不好就出大亂子,禍起蕭牆,威脅政權的穩固。例如西晉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五胡亂華,差點亡國亡種;唐代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明代靖難之役,清代康熙朝皇儲之爭……為了防止悲劇發生,雍正朝開始設立秘密立儲制度。由於天下都猜測雍正得來帝位不是通過合法途徑,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為此,雍正做了兩件事,一是發布《大義覺迷錄》,為自己辯解;二是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八月十七,在紫禁城西暖閣召開的一次御前會議,雍正當眾宣布:「聖祖皇帝去年駕崩後,朕倉促之間繼承大統。現在皇子們還小,立儲一事必須詳慎。但是聖祖皇帝既然把江山社稷託付給我,我不得不考慮設立儲君之大事。」眾人一聽,當場就愣住了,誰也沒想到雍正會在剛剛即位沒多久就談這個問題,都面面相覷,西暖閣一片寂靜。

乾隆、令妃和兒時的永琰

雍正早就料到會冷場,便突然將話鋒一轉,說對立儲我有個好辦法:從此之後,由皇帝把相中的皇子名字親筆寫好,寫成兩份,分別裝進密封袋中,一份放到一個密匣里封住,然後擱置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一份皇帝隨身攜帶。等皇帝駕崩後,諸位王公大臣一起將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立儲匣子取下,將裡面的名字與皇帝隨身攜帶的立儲名字兩相對照,然後當眾宣布儲君名字,擇日登基。永正介紹完後,眾王公大臣都覺得這個辦法好,雍正當場就用硃筆寫下了皇太子的名字,按照他所說的辦法藏好,開創了秘密立儲的先河。

乾清宮

乾隆便是秘密立儲制產生的第一個皇帝,所以他對這個辦法極為推崇,即位當年就仿照父皇,鄭重地寫好皇太子名字,放到正大光明匾額後。這個皇太子不是後來的嘉慶帝永琰,因為那時候他還沒出生呢!那麼這個幸運兒是誰呢?當時沒有人知道,後來乾隆才公開秘密,原來是皇二子永璉。永璉是皇后富察氏所生,而富察氏與乾隆感情甚篤,是乾隆第一任皇后,也是最為鍾愛的后妃,立永璉為太子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永璉九歲那年,卻因病去世,給了乾隆很大打擊。無奈,他只好命人將秘密立儲的匣子從正大光明匾額後取下。乾隆十一年,皇后富察氏又為乾隆生下一子——皇七子永琮,乾隆高興得不得了,可惜好景不長,永琮的福分也不夠,還沒等乾隆寫好立儲密旨,尚在襁褓中的永琮就因天花而夭折。皇后富察氏從此病倒,沒過多久就去世了。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乾隆情感上備受折磨的同時,對立儲有些心灰意冷,然而,皇儲不能不立啊!

嘉慶帝

富察氏所生皇子沒有這個福分,乾隆只好從其他皇子中選擇,於是,他更加慎重,反覆比較、權衡,觀察皇子們的一言一行,這一觀察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他才再次下定決心立儲。然而,這時除了永璉、永琮夭折外,皇長子、皇三子、皇五子、皇九子、黃十子、十三子、十四子、十六子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去世;皇四子、皇六子也已經過繼給他人。剩下的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琪、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五人。說實在的,這五個人乾隆都不滿意,有的身體有殘疾,有的有藝術家之范沒有政治家的氣度,有的沒有陽剛之氣,但別無選擇,只能銼子之中拔高個兒,選來選去,也就永琰還算湊合。就這樣,乾隆將十五阿哥永琰的名字寫在秘密立儲的匣子里,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面,一放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乾隆六十年,他才退位為太上皇,永琰即位為皇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雍正殺年羹堯,只用了這四步,展現了爐火純青的手段
如懿下線,網友大呼給她一個億,她和皇帝的冷暖流年都在這裡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