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冒死回國,造福中國航空,他就是中國材料科學之父師昌緒

冒死回國,造福中國航空,他就是中國材料科學之父師昌緒

原標題:冒死回國,造福中國航空,他就是中國材料科學之父師昌緒


愛因斯坦說,「大多數人說,才智造就了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錯了,是人格。」


中國學者,被美禁止回國


1952年,美國司法部長的辦公桌上,擺放了一份名單,這是明令禁止回到中國的35名學者。


對於國防來說,這份名單上的每個名字,大概都可以抵上一支軍隊。比如: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


「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緊隨「三錢」之後的,是一個對大多數人來說略為陌生的名字——師昌緒



1952年,美國報紙大篇幅報道了禁止返回中國的35位學者,圖中照片就是師昌緒本人 |《波士頓環球報》


這個時年35歲,國字臉的年輕學者,後來成為了「中國材料科學之父」。


嶄露頭角


那個時代的學者,大多出身書香門第,師昌緒也是如此。後來,抗戰爆發,家境中落。


戰爭萬惡,斬斷了師昌緒富家子弟的人生軌跡,卻也激發起了他的滿腔熱忱。如同魯迅的「棄醫從文」,師昌緒選擇了「實業救國」。而當時最重要的學科,無疑是冶金礦業

命運的紅線讓師昌緒得到了赴美留學的機會,從此,開始了另一段人生。


他就讀的學校是密蘇里大學,這裡有美國最優秀的冶金專業。師昌緒天賦極高,不到一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又用了兩年時間在歐特丹大學得到了博士學位


隨後,師昌緒來到了麻省理工學院,開始博士後的研究。僅三年時間,他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於他的研究成果,開發出了被稱為300M的超高強度鋼這種鋼材兼具強度與韌性,隨後被大規模用在飛機起落架上


時年,新中國成立。那片東方的土地,一切翻天覆地,煥然新生。


師昌緒想回國了。



師昌緒在麻省理工期間 | 中國經濟網


回國之路,是一場戰爭


然而,哪裡是想回就能回的。


師昌緒的老師,也是當時冶金界最負盛名的學者,莫里斯·柯恩,認真嚴肅地希望他留下,並開出了一份極其誘人的待遇。

我不是嫌工資少,我是中國人,在美國我可有可無,可祖國需要我們。」師昌緒平靜地說。


可是,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美國絕不允許師昌緒回國。


回國的歷程簡直像一場戰爭」,回憶當年的經歷,師昌緒這樣感嘆。


為了爭取回國,他裝了一箱子寫好的信,開始到處奔走。這事聽起來簡單,然而其中卻蘊藏著兇險。那個時代的美國,麥卡錫主義鋪天蓋地,稍有不慎,就會遭到迫害。後來,師昌緒聯繫了多位學者,包括那張禁令名單上的其他人,聯名給周恩來總理寫信,希望能夠回國。


轉機發生在1954年日內瓦會議,中國政府向美國提出嚴正抗議,迫使美國同意留美學生出境。


師昌緒後來說:「我這個人比較膽大,對生死看得比較淡泊。」



1955年,生死看淡的師昌緒,回到了這片闊別十年的土地。1956年,師昌緒與夫人合影 | 人民畫報


臨危受命,做出高尖端材料


回國後,師昌緒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當時,領導讓他在全國的合金研究所任意挑一處。他說:「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

1956年9月,師昌緒來到了條件艱苦的瀋陽金屬研究所一待就是三十年


當時,正值國內第一個五年計劃。師昌緒不負眾望,充分發揮自己的冶金學知識,在冶煉、軋鋼和合金檢測等多個方面同時開展研究,如同熱刀切黃油般地解決了多項生產難題。


「在回國初期,曾把發表論文作為最重要的目標之一,但在承擔了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的任務後,就改變了看法。衡量研究水平的一個更重要的標準是看能否解決實際問題


從當初的「實業救國」,到如今的「冶金報國」,師昌緒做到了。當時瀋陽金屬所有八大任務,他的團隊承擔了一半。


1964年秋天,他接到了一個更嚴峻的挑戰。


根據師先生自己的回憶,那天晚上,他家剛吃過飯。突然,響起急促的敲門聲。來人是他的老朋友——航空部六院的副總工程師榮科。


榮科進屋的第一句就是:「空心葉片,你能不能做?我已經拿腦袋擔保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飛機編隊 | 央視網


當年,我國飛機用的是前蘇聯老舊圖紙,性能遠低於國際水平。為了改變這一窘境,航空部決定先從飛機發動機入手,而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就是渦輪葉片。

當年,國內外幾乎所有葉片均為鍛造的實心葉片。而所謂的「空心葉片」,採用的是鑄造技術,它的結構強、耐高溫、壽命更長。


那時放眼世界,只有美國人能做出空心葉片。不論原材料,還是製造工藝都是最高級別的機密。



典型的空心葉片 | doncasters


機緣巧合之下,榮科見過美國的產品,看出了其中的優勢。於是,他立下了軍令狀——一定要做出中國人的空心葉片。


此時,榮科所能依靠的,只有一個人——師昌緒!


榮科問師昌緒:「美國有了,你敢接嗎?」 師昌緒想了想答道:「敢!


顯然這是句大話。彼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別說航空科技,連民生都是問題。作為高級科研人員的師昌緒,一家人住的是簡易宿舍,伙食也僅僅是不新鮮的大米和地瓜干,「要靠用力嚼,才能把菜咽下」。


許多年後,有人問師昌緒:「當時,您心裡很有底嗎?」 老師哈哈大笑:「沒底。一點底都沒有。」


就在這種巨大壓力下,師昌緒立刻組織了百人團隊,展開攻關。從原料冶煉到技術開發,從質量控制到成件檢測,每一環節幾乎都是從零做起。每天,在金屬研究所里上演的,都是試驗、失敗、修正、再試驗,再失敗。

「一個人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就永遠不會懈怠,即使受了很大挫折也不會退卻。」


經過沒日沒夜地努力和爭分多秒地研發,理論漸漸得到修正,技術緩緩實現提升。師昌緒團隊突破性地開發了真空精密鑄造技術,做出了第一片鑄造渦輪空心葉片


從接到任務到完成攻關,他們只用了一年時間!


自此,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研製出空心葉片的國家。目前,這種葉片仍是我國用量最大的航空渦輪葉片,五十年從未發生失效事故。


獲得學者最高榮譽


在金屬所,當了八年所長,師昌緒的頭髮都被快掉光了。


「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作出貢獻,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在回憶錄中,師昌緒這樣總結了那段歲月。


然而,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有限。


1984年,他從金屬所卸任,來到北京,換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戰略科學家。開始從國家視角,審視科技的發展。


一直以來,工程技術人員都是產業的主體,然而這部分人終日與鋼筋水泥摸爬滾打,常年在粉塵噪音中埋頭工作,得不到重視。1992年,師昌緒與另外5位科學家上書中央,想改善技術人員的處境。終於,經過兩年醞釀,國家同意成立中國工程院,師昌緒被選為副院長,時年74歲。

1997年,國家啟動了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也就是著名的「973計劃」。剛開始,這個計劃只有農業、能源、資環、自動化與生命科學。1998年,師昌緒寫信給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大力爭取把材料科學加了進來。



師昌緒院士為天津大學題字---「實事求是」。


到了21世紀,納米科技開始冉冉升起。從美國到日本,最優秀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都撲到了這個領域,整個學科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師昌緒敏銳捕捉到了這一趨勢,倡導成立了「納米科學中心」和「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幾乎以一己之力,扶持了我國納米科學的發展。


今天,世界範圍內,材料和納米這兩個領域,中國人貢獻了最多的科研成果。


當然,師昌緒做的遠不止於此,他先後又擔任了許多職務: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


中國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理事長,

在每一個職位上,他都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從「紅色學者」到「兩院院士」,從「科研攻關」到「國家戰略」,毫不誇張的說,師昌緒院士成為了一位「影響國運」的大科學家


2010年,師昌緒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一獎項,是中國政府能夠給予學者的最高榮譽



九旬老人師昌緒,仍然參加了多項工作會議 | 昌平科普網


「我多賺了30年」


2014年11月10日,「兩院」院士師昌緒,因病在京逝世。


在人生的最後幾年,這位九旬老人,每個工作日仍然會出現在辦公室。


「人家60歲就退休,我多賺了30年。」


參考文獻

1.《在人生道路上:師昌緒自傳》,科學出版社,2011年。


2.師昌緒:高溫合金之父 熔古鑄今濟家國,科技日報,2010。


3.「熱心」師昌緒辭世:忠於事只為信仰,科學網,2014。


4.師昌緒院士學術成就,中國科學院,2014。


本文首發於: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


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果殼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生酮飲食到底是什麼神仙科技,炸雞烤肉照吃不誤真能減肥嗎?
人們管我倆叫「最美雙星」,但我們只是碰巧路過 | 邁向太空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