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後立刻親往核爆中心考察數據,他是世界第一人,也是中國人
作為中國軍迷,所有人都知道,中國的核武器事業,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勛和其他千千萬萬的科研工作者一同撐起來的。2018年11月17日晚上,中科院發出訃告,「兩彈一星」元勛,「中國核司令」程開甲院士當天上午病逝,享年101歲。程開甲院士是中國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在一次地下核試驗後不久,不顧高溫和輻射,親身進入地下的爆炸中心採集數據,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國科學家有過這樣的舉動。
程開甲院士在1946年前往外國求學,和其他幾位我們熟知的功勛科學家一樣,在得之新中國成立之後,立刻開始動身回國。1960年,院士被調入核物理研究所,開始從事核武器有關項目。
萬事開頭難,雖然有之前的很多研究經驗做鋪墊,但是設計我國的第一顆核裝置還是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沒有參照物,沒有現成的標準,一切都必須從零開始。成功了還好說,失敗了在國際社會上丟面子是小事,浪費了這麼多資源就是大事了。作為核裝置的總體設計師,程開甲院士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兩年的時間裡,程院士帶著團隊全國奔波,將試驗所需的技術分成小的課題一一下發到工廠,召開了幾百次各種會議,研製出了近千台之前從沒有研製過的設備。為了準備第一次試驗,程院士領導研製了數百台新型測量儀器,實現了在第一次核爆就收集到絕大部分數據,這一點比美國和蘇聯都要強很多。
在外圍收集到的數據肯定沒有直接在爆心收集到的數據多。因為要遵守條約,中國後期進行的核試驗都是地下核爆。地下核爆的能量會熔化並吹飛周圍的岩石,在爆心留下一個半徑十幾米的圓形大岩洞。而在這樣的狀態下,程院士提出了直接進入洞內採集數據的要求!
要知道核爆的溫度高達上億度,在剛剛炸完沒多久時,岩漿還在從岩壁和洞頂上滴落,輻射塵埃都被禁錮在洞里,輻射值報表,並且因為受到劇烈衝擊,洞頂的岩石還在不斷落下來,整個坑可能會很快被洞頂的坍塌掩埋。程院士經過計算後認為足以保證安全,於是穿著防護服,順著一條直徑80厘米的小洞直接鑽進了核爆洞窟內。洞內氣溫極高,加上岩漿,和地獄沒什麼兩樣。但程院士和其他工作者頂著滿身大汗,硬是採集到了足夠的數據後返回地面,極大的完善了相關的數據記載。
※二戰時法國海軍是怎樣的編製?戰績如何?有實力卻沒怎麼發揮
※俄為何派遣最先進的蘇35戰機巡視日本?日本想要奪島,震懾而已
TAG:諸葛果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