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斯道資本張柏舟:鍾愛「突破」的矽谷式投資人如何拿下高門檻的 IT 項目?

斯道資本張柏舟:鍾愛「突破」的矽谷式投資人如何拿下高門檻的 IT 項目?

斯道資本前身是富達風險投資,是富達國際有限公司(富達集團)的自有資產投資機構,在中國開展業務已經 20 多年。斯道以富達集團的美元資金投資創業企業,從不對外集資。在過去十年中,其對全球的成長企業總投資近 60 億美元。

西裝+眼鏡,張柏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斯文、話不多。不過,談起創業投資,他的「話匣子」一下子就被打開了。對於他來說,投資路上的成長過程歷歷在目,投資案例與故事也是如數家珍。似乎,投資本來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張柏舟在 2016 年加入斯道資本擔任合伙人,負責科技行業項目的投資,尤其專註於企業 IT 領域。看起來他似乎是一個新入局的投資者,實際上張柏舟和投資的故事很早就開始了。其在風險投資、科技和管理諮詢領域,他擁有逾 20 年的經驗。加入斯道資本前,張柏舟曾在軟銀中國資本擔任合伙人,曾任思科大中華區企業發展主管,曾在微軟中國歷任高級銷售和管理層多個崗位,更早期還曾在麥肯錫任職。「職業生涯的每個步驟都帶給我很大的價值,這對我的投資方法和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張柏舟總結道。

20 年職業生涯

每提及一階段的職業生涯,張柏舟總會以「XXX很好,我很感激這份經歷。」開始他的回憶。他表示:「麥肯錫會教你按照邏輯的方式去想問題,微軟讓我真正做運營。」不過,他透露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從麥肯錫到微軟是比較大的一個挑戰。最初我以為自己什麼都熟悉,去微軟的第一個禮拜就發現自己有很多都不懂。運營跟做諮詢是完全兩回事。」張柏舟覺得微軟的運營經歷讓他感受到了很多創業者會碰到的問題。所以,他更懂創業者了。

接下來,張柏舟到了思科做戰略投資,這段經歷讓他的技術能力得到了強化。「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你怎麼能去思科?我說為什麼不能去思科?他說這是高科技公司。我說我在麥肯錫、微軟也是高科技啊。」對於朋友的質疑與驚訝,張柏舟在開始時也不太理解,但是到了思科以後才知道朋友的疑問是有根據的。「因為思科做的事情真的是很深入的基礎創新技術,和應用方面的創新不一樣。」他說。其實,從張柏舟投資的案例如 D-Uni、Kyligence來看,思科對其看重底層基礎創新的風格有很大影響。此外,思科也讓他真正進入最高級的管理團隊,了解了處理問題之道。「思科有一個做法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發:在碰到一個非常專業的案例時,我們會找出專家來幫忙,這是我們的比較系統化的做法。」他說。

「有些中國 VC 如果看不懂比較深入的科技,就選擇不投。」張柏舟表示,矽谷的 VC一般不會這樣處理,他們一般有深入的技術水平,如果碰見比較難懂的科技項目,會很興奮,他們覺得這是新的突破的一個東西,然後再找專業人士來學習。而無論是斯道資本還是張柏舟都更強調矽谷這種做法。「富達集團不只是給予我們資本,(它)還是比較會運用 IT 的一個企業,每年在技術方面投入很多,也有相關的專業技術諮詢團隊。所以,我在遇到比較專、門檻比較高的項目的時候,會找團隊幫忙,他們也可以從技術上做出指導。」他認為踩在巨人或者專家的肩上會有更多的驚喜與收穫。

而後,張柏舟踏入了 VC 行業,成為了財務投資人。「在思科是戰略投資,戰略投資可能更強調賺錢就可以了。而在基金,你要從基金的角度去看回報率,你的投資要能影響整個基金。比如你投資 200 萬你能賺十倍,但你的基金是幾個億美金,這個投資是不會對你的基金形成太大影響。」他說。

在這些經歷的加持下,張柏舟已經漸漸成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投資人。「VC 不僅在於錢,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和經驗能夠幫助創業者跑得更快,做得更好。」他說。那麼,斯道資本和具體會如何推動創業者跑更快呢?他介紹道,斯道資本會給投資的企業提供很強的投後支持,在多方面包括營運、管理、公關宣傳、人力資源管理等協助企業。 斯道資本內部的團隊也會投入被投公司的工作。此外,其也會幫助公司找其他投資者,以及分享合作夥伴資源。最重要的是,被投企業有機會接觸到富達的技術團隊,聽取他們的意見,如能有機會達成合作關係,更可以形成有說服力的背書。「如果企業的產品不夠成熟,至少它可以基於富達的需求調整迭代產品,我們其實在全面地幫助創業公司發展,無論是公司管理,還是產品落地、技術研發等方面。」他說。


數據市場的「思科」

那麼,張柏舟具體鍾愛什麼樣的公司呢?「我個人還有團隊最關注的一個趨勢還是中國數據市場的發展。」他說。

AI 大數據、互聯網等在高速發展,我們每天產生的、接觸的數據不計其數,但是現狀卻是目前的大數據相關技術卻跟不上。如何利用數據創造更大的價值呢?「現在的數據市場就像 2000 年代的互聯網起來的時候:當時的已存技術無法支持互聯網,所以誕生了思科這樣的公司。因為要做互聯網的話,需要路由器等這些基礎設施。」他解釋道,現在大數據市場也有面臨同樣的情況,現有的技術未能跟上數據的規模,充分釋放數據的力量。這樣的問題成為了市場機會。「數據規模是全球的趨勢,中國的數據規模全球最大,所以中國會成為科技創新的中心。有很多傳統的企業有非常大的數據規模,但他們自身無法處理,所以他們也願意找第三方來解決問題。」他補充說道。

而說到大數據,目前市場上許多企業都熱衷於做應用服務。做基礎、底層創新的企業相對較少。而這樣的「稀有之物」則比較吸引張柏舟。他分享了兩個典型的案例。

首先是數據敏捷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D-Uni。其獲得了來自斯道資本的 500 萬美元 A 輪投資。

不同的資料庫平台之間需要進行海量數據的快速傳輸使得數據敏捷化很關重要,但傳統的技術並不能幫助用戶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這成為了 D-Uni 的機會。D-Uni 幫助用戶快速、靈活地從任何資料庫平台以及不同的數據源獲取所需要的數據。

說起 D-Uni,張柏舟顯得很興奮,他想迫不及待地把這個項目的閃光點分享出來。首先,D-Uni 的創始人查理 (Charlie Zha)就很吸引張柏舟。「他在行業內是全球領先的水平。」張柏舟說。

查理曾是 Delphix 的 CTO。Delphix 是價值達到 10 億美金的數據管理領先公司。它解決了快速數據遷移的問題。假如你以傳統方式傳輸 30TB 的數據的話,會花 30 天,但 Delphix 讓你三天就解決了,讓相關產品能提早推出市場。後來查理又有數據虛擬化的經驗,也就是用戶可以選擇先移哪些數據。最後他將數據虛擬化的方式和數據管理的方式融合起來,做成一個新的東西即 D-Uni。過去需要耗費長達一周左右的時間並伴隨著相關係統宕機和客戶服務中斷風險的 30TB 數據的傳輸任務, 現在通過 D-Uni 只需數分鐘便可輕鬆完成,並應用在數據遷移如備份和恢復、混合雲管理和實時數據分析等不同的場景。「這就有特別高的技術壁壘。」張柏舟說。

而且 D-Uni 對於市場的判斷張柏舟也非常滿意。「D-Uni 決定到中國來,為什麼?因為查理來中國拜訪了幾個客戶,發現中國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及市場規模,有好幾家公司的數據量已到 5 個 PB (petabytes),所以中國面臨數據的挑戰更加嚴峻。此外,如果在矽谷做這件事可能還要排隊,因為那邊已經有很多公司在做了,而中國的市場有空白。」他說。總結來說,創始團隊的實力、技術壁壘和市場是張柏舟強調的因素。其中,他覺得非常高的技術壁壘尤為關鍵,所以,他偏愛一些較基礎的創新似乎「情有可原」。

此外,他還分享了另外一個案例——Kyligence 。斯道資本參與了 Kyligence 的 1500 萬美元 B 輪融資。「Kyligence 突出的能力讓我們印象深刻,比如通過自動數據建模處理和 AI 增強技術來預處理海量數據集並將查詢延遲降低至亞秒級,通過整合 Tableau、Power BI 甚至 Microsoft Excel 等常用簡單工具來獲取新知,Kyligence 沒有局限在簡單的分析場景,而是致力於幫助客戶快速而輕鬆地管理、訪問和分析來自EDW、數據湖及雲平台的海量數據,遠遠超越了傳統解決方案,堪稱新一代數據倉庫。」張柏舟看到「突破性技術創新」,就如獲至寶。「數據規模帶給技術很多挑戰,有解決這些問題的公司,我們都感興趣。」他說。

分享了兩個案例以後,張柏舟忍不住還想分享更多的經驗,似乎他與投資之間的故事還有好多沒有講完。說起這些經歷,他神采奕奕。不過,下一個約會已經在等著他了,也許是另一個「突破性」的項目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點科技 的精彩文章:

這就是三星的可摺疊屏幕手機
蘋果市值周一縮水435億美元 小米26.57億拿地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