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仙海區沉香鋪趙氏源流
原標題:綿陽仙海區沉香鋪趙氏源流
「」
ID:zhaoshizongqin
常回家看看
投稿
編輯 | 趙英雄
趙家宗支碑在仙海湖東北側涪梓乾渠入水口泉水灣水廠處。碑有兩通,計四面刻字,內容分別是「趙氏一脈歷代宗祖神主位」、「北鄉四里趙氏分房情況」、「宗支碑序」、「宗族字派和禁條」。
1、趙氏一脈歷代宗祖神主位
宗譜源流
粵稽始祖趙致中,系河南省河南府洛陽縣生長人氏,宋末賜進士,元初為隆慶府知府,歲久卒於官。後/置業府治之東,古稱娘娘廟,今名大學堂。後改府為州,即今劍州是也。祖妣彭氏,夫婦合厝州東十五里/烏龍山麓,今有烏龍廟,其廟尚存。生子十人,長宗清,雖寇賊數擾,守業不移;雖我二世祖趙宗道遷業於/碗泉開封廟白鶴山廣二甲趙家岩,娶妻戴氏,夫婦合厝於官帽山下,碑墓猶存;其餘八人俱無存。詳/考三世祖趙肇美、竇氏。四世祖趙登榜、潘氏。五世祖趙友貴、戴氏。六世祖趙聰、梁氏。七世祖趙永政、蘇氏、彭氏。八世祖趙能、李氏。九世祖趙萬山、劉氏。十世祖趙玉、程氏。所生三子:長宗盛乏嗣;次我祖趙宗林、劉氏、吳氏;三子宗先、楊氏,生四子:文瑄、文煥、文炳、文舉,後弟兄遷業綿州、潼川二處。我十一世祖趙宗林、劉氏、吳氏,因獻/鬧蜀,人民遭劫,弟兄逃避在外,及我朝定鼎賊平後,始復祖歸宗。所生二子:長文周、梁氏;次文星、張氏。囗/二人於康熙年間將劍州地土托弟管理,遷於綿州北鄉四里土主廟,明水田二處,置業安居。十二世/祖趙文周、梁氏,與明水田所生二子:長趙芝璧、唐氏、尚氏;次綿州文庠趙芝璠、張氏。此前累朝之世代源流,/具餘二房名氏書列左右。
十八代元孫江邑廩生趙璋撰,男文生趙熙宇書
大清咸豐八年(1858)歲次戊午孟冬月十九
2、嘗聞朝廷有尊卑之分,庶民有長幼之倫,蓋法度不可紊也。且世代綿渺,無(從查)/究,其以少凌長、遠間親者患猶小,其以同姓為婚患則大矣。念我趙氏一脈,人眾(田)/寡,或分居另坐,或異鄉雜處,皆未能朝親夕見,故後世不復辨也。今有仁修等,有(志)/及此,以春秋酬獻之資,日積月累,子母倍增,因集家族人等商議,清族垂碑立派,(以)/為永遠之志,不忘祖宗之德雲。
大房:趙凱元余太君。男趙祥肖氏。男世祿賈氏男自修羅氏男鎰山;世榮;世富王氏男忠修劉氏男聯山亨山。
二房:趙北元羅太君。男趙鑒楊氏。
男生員世賢字廷瑞楊氏。男敬修黃氏男榮山李氏男元盛儀山李氏仁山化山;欽修胡氏男承山培山宗山;潛修;懋修張氏;慎修吳氏男玉山;明修左氏;嘉修。
次男世德沈氏。男敏修嘉氏男福山;述修沈氏男祿山。
世儒任氏。長男順修王氏;玉修汪氏男春山楊氏男元鳳元金;連修任氏男囗山,泰山馮氏男元龍,應山,和山;美修申氏秀山賀氏;普修范氏男通山囗氏童山。
世珍賈氏。男春修沈氏;次恆修賈氏侄松山王氏,男元興,定山樊氏男囗囗,林山,成山,香山陳氏;增修敬氏男德山;開修唐氏男樂山;運修蘇氏,男囗囗,發山,興山;昌修楊氏,男耀山危氏;慶修杜氏,男峨山,岱山。
3、宗支碑序
同宗璜課徒方暇,聞有人在外問訊[1] 者,出視之,則仁修叔也。乃入,懷出一柬[2] 示之,曰:「此余昔年三至劍州,開囗/廟宗族家中,按譜開列而不謬者。今余見予明水田,族中以土少人眾遷移他鄉,使世遠年湮,不知統緒,相囗/既疏,保無有滅倫之虞乎?是以合族共相商議:以公息樹立碑誌,上自宋末,下逮本朝,俾其中十數代之名,囗/燎如指掌。更將劍州所請後嗣派名次第刊出,使子孫遵照無替,則庶幾世系可考,聞名知族,其寡過[3] 矣乎。今/特命爾作序,爾其勿辭。」璜聞之,喟然曰:「是行也,即《禮》所謂『尊祖敬宗』,收族之大義也,又《書》所云『佑啟後人』,咸囗/罔缺之盛事也。是誠璜懷之數年而有志未逮者,敢不承命?」本文轉載自趙氏宗親微信公眾號,作者趙英雄。
至次日,方秉筆,適有客至,見其巔末而笑曰:「何囗/相溯之遠也?豈自炫為府尹之後乎?」璜正色曰:「是何言歟?是何言歟?古者殷人作頌,上至有娀,周公制禮,追尊/后稷。以彼天子也,其猶有可炫者哉,夫亦曰『不忘其本源』耳。吾始祖之後,至明而有為天官者,有為大司囗/,抑何其不譜入而炫之,而子猶以勢利之徒視叔與余耶。」
客曰:「即不然,吾觀其中十餘代,並未有富貴顯赫,囗/為人所尊仰者,是似皆無用之儔,序之亦甚減色。」璜亦笑曰:「子實勢利之徒也。子誠觀之,木之有花可玩者,不可/以為棟樑,水之常為人用者,不足以至江海。故今世之為富貴者,當其咸非不炙手可熱,乃不數傳而敗,或一/再傳而敗,甚或及身而敗,而子孫流離不聞者,不可勝紀。而吾族自先祖來此,幾二百年,耕讀為業,至今或有/為工商者,然皆醇謹老成,而為盛世之良民,亦可知祖功宗德之盛也。余聞德盛者報遲,遲則其報亦盛而亦/久。如子所云,亦桃李之榮,溝瀆之量耳。況余叔等,此役實欲為其族正倫常,興禮讓,是又積功累仁之一助囗/乎。何妄言若此?」
客無以對,默默而退。璜恍然曰:「世之如客者,正不少也,胡不並書以曉之?且以勵吾族之為後/嗣者。」
4、州主朱,定四十字派,悉居名中。
修德元昌永,登榮顯上方。明廷崇玉瑞,學士正朝邦。富貴恆興發,文章映啟祥。三春開甲道,萬國定忠良。
一、議族中若有不孝不弟、違逆父兄者,輕重合族公議責(罰,若有不服)者,送官。
一、議族中不問親疏,若有以下犯上者,投鳴合族禮處責(罰,若有不服)者,送官。
一、議族中喜憂筵席,俱宜一體幫理,若有好酒滋事者,憑(眾公罰)。
一、議族中細故,應宜清察理問,不得任意叫罵,辱及先祖者,(罰)。
一、議族中若有大小事故,俱宜合族理論,不得遽然興詞,妄(生是非)。
一、議族中祖塋二處,理宜護蓄,男女大小不得任意牧伐,倘(有不遵、恣意)妄為者,罰。
一、議祖塋人人有分,俱宜同心照管,無論族鄰,不得徇情狹嫌,如違者,罰。
一、議祖塋禮應處誠祭掃,一體同遵,不避風雨,如有不至者,同眾公罰。
一、議祖塋現有會底、祭掃等事,任憑首事辦理,不得以公濟私,妄為者,罰。
一、議祖塋恐有事故,禮宜清靜商議,不得酒後狂言哄鬧,違者,憑眾重罰。
以上十條,凡我族人,各宜凜遵,毋貽後悔。特示。
以上碑刻信息豐富,現就入川遷綿的人物和遷入地點進行解讀:
一、入川始祖趙致中
碑載,仙海區沉香鋪趙氏的入川始祖趙致中,河南省河南府洛陽縣人,宋末賜進士,元初任隆慶府知府,卒於官。置業在隆慶府東娘娘廟,後名大學堂處。後改府為州,即劍州。
趙致中有五世孫趙佐,任河南西平縣知縣。八世孫趙炳然,嘉靖十四年進士,隆慶中官兵部尚書。其父趙節齊(趙松);其曾孫趙宏覽登順治戊戌進士。[4]徐階撰趙松墓誌,起首敘述家世:「趙氏故洛陽人,宋之南升今劍州為隆慶府。而趙有諱致中者,以進士來知府,事值亂,不能歸,因家其劍門鄉,故今為劍州人。」[5]趙炳然墓誌:「其先洛陽人,宋進士諱致中者知隆慶府,以兵亂遂家焉今劍州也。」
據上,趙致中在宋末時以進士任隆慶知府,蒙軍南下,難歸故土,故客居於隆慶劍門鄉,為趙氏入川始祖,彭氏為入川始祖妣。
另,民國《劍州志》卷七人士志:「趙致中,字周才,普成[6] 人,性謹厚,嗜學,少舉進士不第,歸隱山中,貧無以自奉,而處之晏然。黃兼山稱其與人交,無少長貴賤,一於敬恭而能安,蓋其天性然也。」
二、入川首遷地
碑載:「置業府治之東,古稱娘娘廟,今名大學堂。改府為州,即今劍州是也。祖妣彭氏,夫婦合厝州東十五里烏龍山麓,今有烏龍廟,其廟尚存。」又,趙宗清「守業不移」。
明趙松墓誌:「因家其劍門鄉。」趙炳然墓誌:「以兵亂遂家焉今劍州也。」
月台村4組乾隆年間趙芝珍墓誌:「我父、我母系劍州劍門鄉人。」同組宗支碑:「系劍州柳溝人氏。」孫趙炳然出生地:生於劍州石盤山下(今劍閣縣田家鄉趙家灣)
舊隆慶府治地在今劍閣縣普安鎮,「州東十五」即今田家鄉駐地,場鎮以北即柳柳溝、水觀音廟,繞溝趙姓地名達十許,而這正是趙致中八世孫、趙宗清六世孫趙炳然的出生地。故趙氏入川的首個居住地在今普安鎮以東田家鄉趙家灣一帶。
按,劍閣有柳溝鎮,在普安西南方几十里之外,雖名柳溝,但不是趙氏入川首遷地柳溝。至於綿陽仙海區趙氏在此落腳沒有,可進一步考察。
三、二世祖是趙雲傳
碑載:「長宗清,雖寇賊數擾,守業不移。」「我二世祖趙宗道遷業於碗泉開封廟白鶴山廣二甲趙家岩,娶妻戴氏,夫婦合厝於官帽山下,碑墓猶存。」後列世系:趙致中——趙宗道——趙肇美——趙登榜——趙友貴——趙聰——趙永政——趙能——趙萬山——趙玉程——趙宗林……
趙炳然墓誌補全了入川第二代:「雲傳生宗清,宗清生紹宗,紹宗生存義,存義生佐,佐生思濟,思濟生松,松即公父焉。」
碗泉開封廟白鶴山廣二甲趙家岩在哪裡呢?劍閣縣有碗泉鄉和開封鎮,開封鎮下游9里許有趙家岩,是這一帶嗎?
四、仙海區趙氏遷綿始祖
十二世趙宗林、劉氏、吳氏,正處於明末清初的亂世,避難在外,待清朝定鼎之後回鄉。他的兩個兒子趙文周和趙文星在康熙年間遷入綿州北鄉四里土主廟,成為仙海區綿州北鄉四里沉香鋪趙氏的入綿始祖。
趙文周配梁氏,生趙芝璧、趙芝璠二子。長房趙芝璧生趙凱元,趙凱元生趙祥,趙祥生趙世祿、趙世榮、趙世富。趙芝璠生趙北元,趙北元生趙鑒,趙鑒生趙世賢、趙世德、趙氏儒、趙世珍。
趙文星的後嗣在哪?碑誌未載。
[1] 原碑左言右幾
[2] 原碑「朿」
[3] 寡過,少犯錯誤。
[4] 見民國《劍州志》卷七
[5] 見:http://www.docin.com/p-2096547731.html?qq-pf-to=pcqq.c2c
[6] 普成鄉,明代劍閣設普成等三鄉,普成治地在今玉河鎮,清末在開封設廣誠保。
這裡
※趙普與趙匡胤是一家嗎?
※玉牒是什麼?99%的趙氏人都不知道!
TAG:趙氏宗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