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上新了故宮》專家首次曝光正史上的甄嬛,一次特殊侍寢改變命運

《上新了故宮》專家首次曝光正史上的甄嬛,一次特殊侍寢改變命運

文/馬慶雲

11月30日,北京衛視的《上新了·故宮》第三期播出。這期節目在同時段的收視率表現非常搶眼,基本上坐穩了衛視同時段所有節目的第二位置。之所以這麼多人觀看,是因為這一期的故宮節目當中,宮內的文史專家們首次曝光了正史當中的甄嬛到底是什麼樣的,她的居住環境及其環境背後的故事又是什麼。

電視劇觀眾對「甄嬛」這個角色並不陌生,無論是《甄嬛傳》還是《如懿傳》,這個角色都已經深入人心。不少觀眾都是按著這兩部電視劇的劇情來看待乾隆皇帝的母親的。而在《上新了·故宮》當中,宮內的文史專家們卻給出了不一樣的說法。

這期節目,首先是從皇帝選秀開始,講述了皇帝和皇太后在御花園選秀的一些規矩。當時的王公大臣們,有了13歲到17歲的閨女,要先送到宮裡邊來選秀,皇帝沒有選中的,才能出宮嫁人。而這個電視劇當中的「甄嬛」,文史專家們給出了一種說法。

說「甄嬛」是康熙皇帝為雍正這個兒子選的,只是作為侍妾存在的,根本不算什麼正經的福晉和側福晉。所以,「甄嬛」當時在這個皇子的行宮裡邊,根本算不上什麼有地位的人。只是後來,突然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她順利上位成功了。

周一圍和袁姍姍則在《上新了·故宮》裡邊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神還原了這段「上位戲」。原來,這個四皇子當時生了傳染病,別的福晉和側福晉都不敢前來服侍,唯獨這個「甄嬛」,不僅服侍四皇子,而且還積極侍寢,最終感動了四皇子,才有了後面的上位,懷上兒子,懷上兒子,也就是後來的乾隆。

故宮的文史專家們也表示,《清史稿》中對這位「甄嬛」的記載只有寥寥數字,根本無法勾勒她完整的一生。等到四皇子正式成為雍正皇帝之後,這個「甄嬛」也開始晉陞為熹妃,最終晉陞為熹貴妃。但是,這個熹貴妃(甄嬛)除了弘曆(乾隆)之外,再也沒有子嗣。因此,被論證為,雍正帝根本沒有寵幸熹貴妃。

當乾隆皇帝登基之後,「甄嬛」才真正開始了自己在歷史上的輝煌時刻。《上新了·故宮》展示了一些平常參觀故宮所不能參觀的地方,尤其是進入了這個「甄嬛」的寢室,並且打開了她的名貴的大櫥子。當然,櫥子裡邊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寶物。但是,裡邊的文史專家講,這個黃花梨的櫥子,也是這個宮殿裡邊搬不動的寶貴文物了。

乾隆皇帝一生寫過兩萬多首詩歌,其中有八百多首提到了自己的母親,也就是電視劇當中的「甄嬛」,可見,還是非常孝順的。文史專家們講,乾隆把很多好東西都送到母親的宮殿裡邊來。

基於這些正史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甄嬛傳》和《如懿傳》當中,有很多都是出於電視劇的需要而杜撰的。乾隆確實是「甄嬛」的親生骨血,並非後來的電視劇中講的那樣。而「甄嬛」的上位史,也並非是《甄嬛傳》當中所說的與皇帝兩情相悅。

其實,清宮電視劇之所以可以隨便寫,是因為《清史稿》並未正式成書結版。這部《清史稿》是民國初年集體創作的,但只是「稿」,還不是最終的版本。《唐史》、《宋史》、《元史》、《明史》等等都是最終的定稿版本,唯獨《清史稿》,一直沒有定稿。

為何沒有最終定稿呢?這裡邊的原因很多。有不少是面對如何臧否人物的猶豫不決。即使《清史稿》,也存在不少的關外版本和關內版本。因此,對於清代的皇宮,可以影視劇藝術創作的東西很多。

對於《上新了·故宮》這部有文化的綜藝節目而言,更多的不在於介紹清宮的歷史,而在於向觀眾展示一種中國的傳統美學訴求。我們在最新這些年的建築、服飾及其藝術品的追求上,更多的趨向了西化。而中國藝術有著自己獨具東方魅力的美學追求。而這種美學追求,則正是中國人保持自己一種獨特生活方式的外在閃現。最近幾年來,講中國傳統美學的節目多起來,也是國人重拾一種傳統文化生態的表現。

不過,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著述《國史大綱》裡邊早就講過,中國人的美學追求,重精神而不重器物。我們在器物上找中國傳統精神,或許失之於小了。所以,,中國文化在一種歷史精神當中,文史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在一宮一殿一盆一碗的得失上。只有看明白這點,才能做好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節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慶雲 的精彩文章:

曲協會議姜昆再發言,觀眾不是你的擋箭牌,裝女人是廉價表演

TAG: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