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玄都密戒 度己度人:道教的飢餓戒與日常修行

玄都密戒 度己度人:道教的飢餓戒與日常修行

所謂飢餓戒,是指道教全真派在傳授三壇大戒期間,眾人默坐忍受飢餓的持戒方法。

本文先從飢、餓的造字結構來看兩字的不同意義,再結合邱祖在磻溪、龍門修行時留下的詩文來探討飢餓戒對道門中人的意義。

同時,對於我們日常修行之人,飢餓意味著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面對一日三餐,如何做到衛生之道?本文一探究竟。

1

飢餓

五穀(資料圖)

從字形來看,飢、餓這個兩個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思:飢,是吃不飽。餓,是完全沒吃的,產生的一種主觀感受。

《淮南子·說山訓》中有一句話「寧一月飢,無一旬餓。」

意思就是寧可一個月吃不飽,也不能一旬沒有吃的。那麼,傳戒中的飢餓戒,對戒子們有什麼意義呢?

2

玄都秘戒

三教之中,唯有玄門持此戒。這種秘密傳授的持戒方法,全真派稱玄都秘戒。

同時,也指出飢餓戒的目的有:「不忘祖師之恩、繼承苦修的精神、究竟生死、鍛煉意志、珍惜眼下、回省和制欲。」

丘處機(資料圖)

我們這裡重點講講「苦修」與「究竟生死」。丘真人在王重陽祖師羽化後,便來到磻溪,那年他二十七歲,隨後在此處修行。從他的《居磻溪·念奴嬌》詩文中,可以看到當時修行條件的艱苦:

「煙火俱無,簞瓢不置,日用何曾積。飢餐渴飲,逐時村巷求覓。選甚冷熱殘餘,填腸塞肚,不假珍羞力。

好弱將來糊口過,免得庖廚勞役。裝貫皮囊,熏蒸關竅,圖使添津液。色身輕健,法身容易將息。」

可以見到,當時邱祖修行時身無長物,吃飯只能靠討來的食物,這一點很似王重陽早年乞食的修行方式。

經歷長春洞六年的修行,三十三歲的邱祖又來到了龍門。

龍門的生活又是如何,《長春碑》記載道:「繼而隱龍州龍門山七年,如在蟠息時,其志道如此」。龍門的七年,是磻溪修行生活的延續。

但在現存的詩文中,邱祖很少寫到龍門的生活,其實這也反映了邱祖早已對「簞飄不置」的修行生活習以為常,而是將大多時間用於悟道、教化。

仙道貴生(資料圖)

人是萬物靈長,飢餓感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反應。

「究竟生死」,意思是「趙祖所傳之飢餓戒,不是戒飢餓,是通過飢餓知道生的偉大,生命之珍貴。」

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人的生命有限,修道之人必會追求「長生久視之道」,飢餓感能夠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從而有較為深刻的領悟,做到「回省」「制欲」。

3

日常修行

那麼飢餓戒,對我們一般人又有哪些啟示?

有節(資料圖)

首先,就是關於飲食上的自律。現在物質條件優越,大家都不可能餓著,反而喜歡大吃大喝,生活沒有節制,導致身體的臃腫。

飲食上,陳攖寧曾指出「飲食對於人身有密切利害關係,世間講究衛生得人,尚且懂得某物於我有益,某物於我有損,有益者者宜常吃,有損者禁止勿使入口」。

其實很多人實際上知道一些食物的好壞,但很難經得起誘惑。飲食的自律還表現在吃多吃少,即飲食有節。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提倡「每令節儉」、「夜勿過醉飽食」,最好要保持飲食的時間。

貴生(資料圖)

其次,是關於慾望和貴生。食慾,是人的基本慾望,也是很多慾望的根源之一。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們對慾望的難以抗拒,不但會導致不知足,還會帶來很多無端橫禍。

所以我們要知足,不要讓慾望吞噬了自我。

現在很多人因為口角、爭執而採取極端的方式,導致身邊人的損傷,就是不知「生之貴」。

儉以養德(資料圖)

最後,關於生活中節儉。《道德經》里有:「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先人經過不斷努力,為我們提供優質的生活條件,不是為了讓我們揮霍。

我們應該居安思危,做到生活節儉,造福子孫。

飢餓戒是全真派律宗的心法,對戒子們有著重要的意義。

了解這一戒律,對我們了解祖師修行之苦和「仙道貴生、「回省」、「制欲」等思想有很大的幫助,從而使我們在日常修行中注重生命的質量,度己度人,濟度眾生。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青年道士的思考:關於道教弘道定位的些許觀點和展望
張宇清:新帝登基 恩寵如故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