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何做一名合格班長,聽聽「過來人」的經驗教訓

如何做一名合格班長,聽聽「過來人」的經驗教訓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隨著老兵退伍,又一批新班長走上崗位。班長是「兵頭將尾」,有什麼樣的班長,就能帶出什麼樣的兵。面對部隊全面建設的新形勢、官兵思想多元的新特點,「如何當好班長」已成為擺在他們面前不可迴避的問題。

日前,陸軍第83集團軍某合成旅圍繞「怎樣當好一名班長」,組織基層官兵開展話題式交流。大家紛紛結合自身實際暢談看法、交流心得,為「如何當好班長」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議,為新任班長儘快進入情況、更好履職盡責提供了有益借鑒。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文章——

做一名合格班長,你準備好了嗎?

王越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康克

話題一:既要「勤於說教」,更要「言行一致」

背景故事——

某晚,炮兵營戰士小張站崗時因軍容不整,被機關檢查組通報。班務會上,班長申少鵬對他進行了嚴肅批評。會後,小張和戰友吐槽:「班長自己也有類似的情況,憑什麼只批評我,我不服氣!」

排長鬍曉龍得知此事後找到申少鵬,向他了解事情的經過,並告訴他:「想要帶好兵,如何樹好自身形象十分關鍵。既要在言行上做好表率,更要注重在平時生活及日常工作中當好榜樣。」一席話,讓申少鵬面紅耳赤。

當晚熄燈前,申少鵬向全班表態:「從今天起,但凡是我要求大家做到的,我肯定第一個做好,請大家予以監督!」

官兵討論——

指導員楊帥:自律不嚴,何以服眾。作為一班之長,必須樹立「排頭兵」「基準兵」的意識,時刻讓身邊同志向自己看齊。特別是在軍事訓練、日常管理中,更要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真正立起榜樣的標杆,才能起到上行下效的表率作用,才能帶領全班完成任務、創佳績。

下士胡恩誠:身為班長,必須做到生活中嚴於律己、工作中勤學苦幹、訓練中率先垂範,才能起到以身作則的效果。說千遍不如干一遍,說得多做得少,往往會適得其反。只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才能讓班裡戰士願意學著干、跟著干。

上等兵楊海:我認為胡排長言之有理。只有說到做到、敢做敢當的人,才能真正讓人信服。那些敢於叫響「看我的、跟我上」的班長,不僅能在戰士中樹立威信,更能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這樣的人,一定會是優秀的一線帶兵人,更是我們身邊暖心的老大哥。

話題二:堅持「慈不掌兵」,還要「以情帶兵」

背景故事——

前不久,偵察營班長張寶軍發現:自從擔任班長以來,班裡時常很「安靜」。大家似乎在有意疏遠他,這讓他很苦惱。

「難道是因為上次比武失利後,我對大家的批評太嚴厲?」「還是因為能力素質不強,他們覺得我不稱職?」……思來想去,張寶軍找到指導員楊帥,希望幫助解決自己的困惑。

「你是不是覺得和大家的心始終連不到一起?」談心中,雖只有寥寥數語,但楊帥很快找到癥結所在。他繼續分析道,正是因為你總板著一張「黑臉」,才讓大家覺得你不好相處。其實,在訓練及管理上嚴格一些無可厚非,但日常生活中還是要依靠真情來換取真心。聽罷,張寶軍恍然大悟。

自此,張寶軍開始發生轉變,不但增強了與大家的情感交流,還經常在生活中對他們噓寒問暖。慢慢地,其樂融融的氛圍漸漸在班裡變得濃厚起來,往日的安靜沉默也被歡聲笑語所代替。

官兵討論——

宣傳科幹事李韜:很多新上任的班長往往幹勁很足,但也容易進入誤區:片面理解「慈不掌兵」的管理理念,認為只有有震懾力的手段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長此以往,會讓大家覺得沒有「人情味」。其實,想要打破彼此間的隔閡並不難,要正確認識「慈不掌兵」和「以情帶兵」的辯證關係,既按規矩辦事,又靠感情交流,才能讓大家敞開心扉,不斷積聚暖暖生氣。

中士張強:新戰士思想活躍、閱歷豐富,對於「黑臉班長」的管理模式並不買賬。那些「既敢唱黑臉、更會唱紅臉」的班長,最讓戰士信服。他們雖然管理嚴格,但也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關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帶出好兵。

話題三:摒棄「以偏概全」,統籌「全面發展」

背景故事——

「為什麼獲得先進班的不是我們?」前不久,在合成二營五連會議室內,班長趙糧林憤憤不平地說。原來,在該營組織的換季保養總結大會上,趙糧林所在班「空手而歸」。在他看來,此次評選失之偏頗。

當晚,趙糧林找到連隊指導員李雙超,想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對此,李雙超卻早有準備:「你是不是來問評選先進班的事?」

「指導員,臨近年終考核,每天熄燈後,我都堅持帶領全班加練體能,理應被表彰啊!」趙糧林有滿肚子委屈要傾訴。

「可問題就出在這裡。」李雙超繼續說道,狠抓體能訓練本身並沒有錯,但換季保養同樣意義重大。試想,如果大家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還怎麼能將精力集中在換季保養上呢?對工作上心、有幹勁是好事,但也要綜合權衡。單單軍事訓練突出,並不能代表班級整體建設就好。要學會結合階段性任務,科學統籌工作,這樣才能有效促進整體提升。

官兵討論——

連長劉輝:在我看來,指導員的考慮是正確的。軍事訓練固然重要,但也要結合當前任務搞好科學籌劃。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注重全面發展、放眼長遠發展,才是一名合格班長的「勝任之道」。

排長王東東:過去常聽老兵們說,野戰部隊的兵,搞好體能就行了,其他的不重要。其實這是不對的,班級的整體建設涉及方方面面,而軍事訓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諸如重點任務的有力落實、險難任務的攻堅水平等,都是考量一個班級發展是否全面的因素。

話題四:切忌「揠苗助長」,搞好「精準幫帶」

背景故事——

在合成四營,班長王丹是小有名氣的「成長導師」。他擔任班長8年來,班裡先後有1人考學提干,20餘人立功受獎,還有很多戰士走上班長崗位。談及帶兵的「秘訣」,他直言:「幫助戰友實現成才目標不可急於求成,要根據每個人實際搞好有針對性的幫帶,才能找到成長提高的捷徑。」

戰士小丁在王丹的幫助下,如願提干。回憶起陪伴小丁奮鬥的那段時光,王丹有自己的「招法」:把小丁希望提乾的「大目標」分解成多個「小目標」,按階段制訂學習計劃,逐步實現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最後實現「大目標」。在理論學習上,區分專題紮實鞏固專業基礎,通過階段考核重點查找短板;在軍事技術和體能訓練上,循序漸進逐步加大訓練量,各個課目均能達到優良水平。同時,訓練成績的提高也讓小丁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強大的正向激勵,也持續鼓勵著他不斷進步。

「提供平台是為了更好地約束他,但針對每個『小目標』的精準發力同樣尤為重要。長此以往,喜人的進步也就自然而然地擺在眼前。」在王丹看來,幫助戰友成長成才其實並不難,重要的是方法得當、步驟科學。

官兵討論——

營長李亮亮:王班長的做法的確值得借鑒。很多官兵成長成才的願望十分迫切,但不少人都希望能「一步登天」,甚至要「一口吃出個胖子」,這是萬萬不可取的。還是要結合實際搞好「私人定製」成才計劃,才能幫助戰士在追逐夢想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三級軍士長姜永力: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抓好人才培養同樣如此。從事裝備修理專業近20年,我帶出的每一個徒弟都能單獨執行保障任務。這是因為在傳幫帶的過程中,我都會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不斷的鼓勵引導中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話題五:消除「年齡差距」,建立「溝通橋樑」

背景故事——

國慶期間,合成四營班長李棟接到電話:「班長,雖然退伍一個月了,但我還是懷念曾經一起戰鬥的日子!」電話那頭,剛剛退伍的戰士小盧激動地說到。

去年年中,小盧從某炮兵連隊分流至該連,來到李棟所在的班級。陌生的環境,加上轉換為步兵專業,讓小盧感到無所適從,甚至一度產生放棄的念頭。作為班長,李棟自然不會放任不管,但考慮到兩人在年齡上相差10多歲,他轉變思路,試著從小盧的興趣愛好入手。了解到小盧是原來連隊的手游「擂主」,李棟就拜小盧為師,在業餘時間向他學習打手游。

遊戲中,李棟不僅通過「並肩作戰」培養小盧同自己的「戰友情」,還時不時地結合遊戲場景,與他共同探討步兵的「戰術問題」。漸漸地,小盧開始對步兵專業產生興趣,還主動向他請教訓練中的問題。幾個月下來,在一次營里組織的專業比武中,小盧脫穎而出,當選季度訓練之星。

官兵討論——

排長張建業:和諧融洽的兵兵關係,是調動大家積極性的「催化劑」。存在年齡上的差距並不可怕,怕的是千篇一律的處事方法。戰士的可塑性很強,通過合理引導和正向激勵,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才能有效促進相互交流,遇到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大學生士兵孫宇昭:在我看來,班長在處理和自己年齡相差較大的戰士之間的關係時,一定不要有太強的代入感。「我也是從你們那個階段過來的」等話語,對新戰士往往並不奏效。他們更願意接受的,是玩在一起、融在一起的融洽關係。只要互動交流的氛圍真正濃厚起來,實實在在的進步也就指日可待。

下士秦浩:作為一名上等兵班長,我在上任之初也有類似的困惑。面對班裡很多比我兵齡長的同志,年齡差距一度讓我感到「壓力山大」。但我沒有畏難,而是通過處事嚴格按規定、私下虛心討經驗等做法,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工作上不分兵齡長短,生活上都是親密戰友。很快,我心裡的壓力一掃而空,帶領大家搞訓練、出公差都底氣十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