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文帝舊臣中除方孝孺外,此人的結局最慘,被五馬分屍還誅滅九族

建文帝舊臣中除方孝孺外,此人的結局最慘,被五馬分屍還誅滅九族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兒手中奪取了皇位,進入南京城後,誓死追隨建文帝的那些忠臣們成片成片地倒下,用鮮血捍衛了「臣節」。除了方孝孺被「誅滅十族」外,另外還有很多被株連九族,其中又以黃子澄最為悲慘。

黃子澄,又名黃湜,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出生於江西分宜。洪武十八年,26歲的黃子澄以會試第一、殿試第三的成績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不久升任修撰、右春坊講讀官。從那時開始,黃子澄便與皇太孫朱允炆結下了不解之緣。

有一次,朱允炆請教黃子澄說:諸叔王都擁兵自重,假如反叛朝廷,該如何應對?黃子澄回答說:諸王僅有護兵,只能自守,倘若有變,可以六師監之,誰能抵擋?漢七國不可謂不強,最後還是滅亡了。大小強弱之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相異。朱允炆聽了這番高論之後,深為敬佩,此後以黃先生相稱。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即皇帝位。黃子澄此後官運亨通,深受建文帝寵信,官至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與兵部尚書齊泰參與國政。

朱允炆即位後不久,便擔心皇叔們會發難,尤其是燕王朱棣。於是,在齊泰、黃子澄的建議下開始醞釀削藩。齊泰的意見是首先拿朱棣開刀,但黃子澄卻堅持認為應該先削那些勢力不大的藩王,剪除燕王羽翼。最後,朱允炆採納了黃子澄的建議,周王、代王、湘王、齊王及岷王先後被削。

與此同時,朱允炆又採納齊泰、黃子澄的建議,將燕王朱棣手下的精兵調走,又在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一帶調動軍隊以監視燕王。朱棣見短短几個月中,五位兄弟先後被削去王權,感覺到朝廷的下一個目標便是自己。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適逢朱元璋忌辰,按照大明禮制朱棣應該前往南京拜祭,但他擔心此去恐遭不測。於是,以病重為由,派世子朱高熾和另外兩個兒子朱高煦、朱高燧代替他前往祭拜。朱棣之所以將三個兒子全部派出,除了表示重視此事外,還想告訴朝廷自己沒有異心。

然而,朱高熾三兄弟剛入京城便被齊泰扣為人質。此時,魏國公徐輝祖(徐達之子)也向朱允炆建議,說這三人都是他的親外甥,他看著他們長大,十分了解他們的品行,絕對不能放三個人回去,如若放虎歸山,後果將不堪設想。

朱允炆原本也想扣押他們三兄弟作為人質,以鉗制朱棣。這個時候,黃子澄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這樣會打草驚蛇,應該將他們放回北平,以此來麻痹朱棣表示朝廷並未削藩之意。正在此時,朱棣也請求朝廷希望讓三個兒子返回北平,朱允炆錯失了良機,最終還是答應了朱棣。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黃子澄給朱允炆出的這個主意實在是太糟糕了。

當年七月,朱棣經過精心準備後,以「誅齊黃,清君側」為名,打出恢復祖宗舊制的旗號,誓師南下。在檄文中,朱棣指責齊泰、黃子澄是皇帝身邊的奸臣,誘惑皇帝對先帝的諸子進行迫害。同時,他要求建文帝殺掉左右的奸臣,恢復太祖的法律和制度。

燕王大軍南下之後,朱允炆派耿炳文率大軍北伐,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敗。當時,不諳兵事的黃子澄卻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足慮。」並推薦曹國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李景隆接任後,也是屢戰屢敗,喪師數十萬。朱允炆迫於形勢壓力,只好免去了齊泰、黃子澄的官職,但私下仍然與二人商議國事。

建文二年,朱允炆將李景隆召回,雖撤了他的職,但赦免了他的死罪。黃子澄哭著請求將李景隆正法,以激烈將士,朱允炆沒有採納。黃子澄傷心地捶著胸脯說:「大事去矣!薦李景隆誤國,萬死不足贖罪!」

南京陷落之後,黃子澄被捕,作為削藩政策的制定者,朱棣親自對他進行了審問,要他寫認罪書。但黃子澄卻寫道:「我作為先帝文臣,沒有盡到責任,上書削藩時間不晚,最後成了如此兇殘的局面,後人要謹慎,不足以效法。」朱棣看後大怒,下令砍去他的雙手,對他處以「五馬分屍」的酷刑,再處以「誅九族」的大屠殺。

黃子澄身為建文帝的謀臣,其書生誤國的責任不可推卸。他建議先削燕王手足、放回朱高熾三兄弟、舉薦李景隆這三大錯誤的建議,導致了建文帝的失敗。但有一點也值得肯定,就是他被捕後誓死不屈,單憑這一點,他也無愧「臣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難道中國買錯了?俄軍S400導彈為何毫無反應,以色列:不堪一擊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