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劍堂藏經閣[三]15式主戰坦克之惑
原標題:礪劍堂藏經閣[三]15式主戰坦克之惑
聲明:
任何私人及組織不得使用本號名義承接盈利項目。本號發布內容系授權發布,本號的文章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經書面授權同意轉載的必須保留(註明作者)本號標識及二維碼。若未經允許轉載等行為,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劍童:鑄劍師鑄劍師,為什麼我國有了世界領先的99A主戰坦克,還要發展新輕坦啊?新輕坦是99A的廉價替代品嗎?
鑄劍師答:首先第一點,15式坦克絕對不是99A的廉價替代品,新輕坦的信息化作戰能力和全向多維戰場感知能力相比於99A毫不遜色,並且很可能裝備了1000馬力(735kw)的新型渦輪增壓發動機。要知道,我國在軍用車輛發動機方面取得產能方面的重大突破也就才是這幾年的事情,這麼一款小體積大功率的新型先進發動機絕不可能是為廉價坦克量身定做的。更別提目前來看15式坦克還裝備了我國第一款實際列裝的尾倉裝彈機,因此從各方面來看,新坦克都是一款地位上與99A主戰坦克並列的,我軍新時期裝甲部隊的重點拳頭裝備。
回過頭來回答你第一部分的問題,即:我們為什麼要發展和裝備15式坦克。其實這個問題各路大佬已經多次回答過了:我國南方地區的稻田水網不適合55噸(一說58噸)的99系列主戰坦克通過,並且考慮到高原極端環境下對重型履帶裝甲車輛的各方面應用限制,一款30-40噸級的輕量級主戰坦克就呼之欲出了。因此可以看出,新坦克的最主要特點並不是「輕」,而是通過集成大量我軍高技術科研成果(包括多元化戰場感知能力,高原氣象條件下仍能保持較好工作狀態的增壓發動機等),而產生的「新」型先進戰鬥力。
也許有人會問,新坦克的噸位在這擺著,武器也是一門105傳家寶,就算信息化水平再高,它能很好的應對南亞及東南亞的主要威脅嘛?鑄劍師想要提醒大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質疑新輕坦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我們南亞和東南亞方向的假想敵的主力重裝甲裝備。首先是南亞某大國,它們確實是裝備著一批相對周圍小國較為先進的T90,最近還升級了T90ms。
但是事實上佔據該大國百分之八十坦克編製的,還是80年代引進的那一批T-72m
T-72黑,毛黑先別急著笑話,咱們再看看東南亞的主要假想敵坦克裝備,他們比較精銳的坦克是這樣的:
大部分是這樣的:
好了我們不欺負人了。。。
不談這一票爺孫三代五對輪,只談15式坦克對抗T-72m及T-90的情況。T-72m根據蘇聯解體後的公開資料,其炮塔,車體正面防護均為400mm上下,這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中期之前,都是很可觀的防護水平;但是現在已經8102年了,何況我軍的105mm滑膛炮在十年之前就達到了2000m距離垂直穿深460mm的水平,更別提最新的脫殼尾翼穿甲彈已經達到了125mm滑膛炮「某期彈」的水平,考慮到二者火控系統的超過兩代的技術差距,事實上如果出現新坦克與T-72m在正常交戰距離對射的場面,T-72m恐怕不會有什麼勝算。
至於T-90和T-90ms,如果考慮二者單車性能,考慮T-90系列中規中矩的火控系統,較為可靠的防護水平和俄式125坦克炮的平均威力,15式坦克確實處於下風。但是該坦克研發之初,就充分考慮在戰場上揚長避短,充分融入我們火力打擊體系,換句話說,這些對15式坦克威脅較大的敵軍目標,應該在15式坦克與之接戰之前,就被我軍的遠程火力打擊體系消滅;正所謂打不過我的被我追著打,打得過我的都被我兄弟提前招呼了。
還有一點,也是我軍發展新坦克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新坦克可以被運20打包帶走,並且其噸位可以支持外掛重爆反甚至外掛複合裝甲,可以彌補我軍長期缺乏的裝甲部隊戰略機動性不足的短板,30多噸的車體和附加裝甲分開運輸,可以讓15式坦克在需要的時候快速出現在我國利益熱點地區
其實新輕坦用於替換部分南部戰區和高原地區的96A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條,那就是可能威脅到它的對手在機動性和通過性上和新輕坦完全沒有可比性,再考慮到我國西南邊境各個鄰國的道路,設施狀況,很多時候都不用招呼,他們也上不來。
全文完
※俄羅斯開始使用位於克里米亞貝爾貝克的新跑道,安148成功降落
※俄烏艦艇發生衝撞矛盾激化 歐盟、北約分別發聲:保持克制
TAG:全知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