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清朝?

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清朝?

原標題: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清朝?


應該說在明朝和清朝發生的幾次戰爭中,明清雙方互有勝負。不過從歷史的發展進程看,明朝確實在不斷地衰落,而清朝一直在迅速地崛起,最後的結果也是明朝覆滅,清朝入主中原,成為新王朝的締造者。


也就是說從歷史的大趨勢上來看,明朝確實打不過清朝。那麼問題來了,這是為什麼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明朝之所以打不過清朝,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清交戰時,明朝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而清朝正在蓬勃發展。


拿一個處於沒落時期的王朝和一個新興的政權相比,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一般而言,但凡王朝走入窮途末路之時,都會遭遇以下情況,例如:

矛盾激化。統治階級窮奢極欲巧取豪奪,底層民眾民怨沸騰,揭竿而起。社會矛盾如同潛伏的活火山,隨時準備噴涌而出。


軍備廢弛。原有軍制分崩離析,地方軍閥割據自立,底層士兵食不果腹,整體戰鬥力全無。


而這樣的政權是根本無力抵抗外來勢力侵略的。


相比之下,清朝作為剛剛崛起的少數民族政權,為了在對明作戰中取得優勢,皇太極開始大量起用蒙古族、漢族精英人才迅速增強清朝的實力,使得清朝在對明朝的作戰中,逐漸取得優勢。


2、農耕文明的天然短板

在清朝和明朝的戰爭中,明朝之所以處處被動挨打,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是典型的農耕文明。


小農經濟作為帝國的經濟基礎,具有天然的封閉性和穩定性,這意味著明朝在對外戰爭中只能呆在原地等著敵人來打。


而相比之下,清軍就靈活得多了。作為典型的漁獵民族,女真族也帶有部分的游牧民族特徵。強大的騎兵部隊,使他們具備了打了就跑的能力。


因為強大的機動能力,在對明朝作戰的過程中,他們能夠避開明朝的鋒芒,選擇明朝的薄弱處進行攻擊,在戰爭中處於主動狀態,而明朝只能被動應敵。


長城的出現,就是明朝被動迎敵的典型寫照。長城北側的清軍,不知何時從何地發起進攻,而明朝卻只能在長城全線進行防守。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農耕文明就是註定打不過漁獵文明。農耕文明相比於漁獵文明,最大的優點就是韌性特彆強。漁獵文明的戰鬥力是很強悍,但是他們來得快去的也快,特別是當漁獵文明學習農耕文明之後,他們的戰鬥力就會下降得更為迅速,例如鮮卑漢化,金國漢化以及清朝入關。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南方的農耕文明熬過他們的興盛期,就可以反敗為勝,例如明朝和蒙古的戰爭。


不過很可惜的是明朝的衰落已經積重難返,歷史不會再給明朝等待的時間。


3、明清雙方的眼光差別

明清之間的戰爭不僅是兩個民族,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更是影響了我國歷史的戰爭。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明朝和清朝統治者的眼光也決定了戰爭的最後走向。特別是對第三者蒙古的影響,最終決定了清朝成為最後的贏家。


在1571年隆慶和議之後,明朝和蒙古長達200年的戰爭終於落下帷幕,明朝的北方邊境,終於獲得了暫時的寧靜。


不過這一和平隨著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而被再次打破。在後金早先崛起時,其勢力非常弱小。不過明朝的表現更差,薩爾滸之戰直接將明朝北方的精銳橫掃一空。


薩爾滸之戰後,明朝事實上已經放棄了整個遼東,這使得華北特別是北京變得異常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就如何解決後金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最終孫承宗的關錦防線成為明朝解決後金問題的最後選擇。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正是因為孫承宗不斷經營關錦防線,才使得明朝被拖入了財政崩潰的無底洞,最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如果說修建關錦防線只是明朝的一個簡單失誤,那麼放棄蒙古就是明朝不可原諒的罪過。


早先在努爾哈赤攻打漠南蒙古時,明朝並沒有意識到後金的巨大潛力,因此也沒有對漠南蒙古進行有效的支援,本著坐山觀虎鬥的精神,漠南蒙古最後被後金征服。


而等到漠南蒙古成為後金的忠實盟友,明朝已經基本喪失了徹底擊敗清朝的可能。


而清朝正是憑藉著滿漢蒙三族精英組成的八旗勁旅,才最後奪取了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國家強大必然威脅世界和平嗎?為何有人說俄羅斯強大是世界和平的不幸?
明武宗朱厚照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真有歷史上說的那麼荒唐嗎?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