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80例,分為糖尿病組和糖尿病併發症組,選擇健康受檢者40例為對照組,比較3組的臨床檢驗結果。結果:在FBG、HbA1c、D-Dimer、Insulin指標上,糖尿病組和糖尿病併發症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糖尿病組、糖尿病併發症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檢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D-二聚體等指標可以為糖尿病併發症的診斷提供參考。
關鍵詞;糖尿病;併發症;空腹血糖;臨床檢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糖尿病主要是指由於患者出現慢性高血糖而表現出長期臨床癥狀的代謝綜合征,導致患者出現血糖高的原因包括胰島素分泌缺陷、胰島素抵抗並由此導致機體出現葡萄糖利用障礙,進而引發患者出現其他指標代謝紊亂的情況。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出現急性代謝紊亂,引發酮症酸中毒,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糖尿病發生率不斷提升,且發病人群也越來越年輕化。糖尿病對患者的危害不僅局限在疾病本身,還包括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1],因此應當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來控制糖尿病病情的進展,這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檢驗結果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80例,分為糖尿病組和糖尿病併發症組。糖尿病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45~ 79歲,平均(64.3±3.5)歲。糖尿病併發症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48~ 81歲,平均(65.3±3.7)歲;其中並發腎病15例,並發心臟病25例。選取同時期到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0例健康受檢者為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0~ 82歲,平均(65.2±3.8)歲。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於清晨空腹狀態下採集靜脈血,包括2 mL EDTA-K2抗凝血、2 mL非抗凝血、2 mL 3.2%檸檬酸鈉抗凝血翻。其中,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原理為高效液相層析法,儀器為TOSoH HLc-723G8型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儀。血糖的檢測方法為己糖激酶法,在日立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檢測。D-二聚體的檢測方法為免疫比濁法,儀器為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胰島素的檢測方法為化學發光法,儀器為SIEMENS XP化學發光分析儀。在進行檢驗的過程中,應當向受檢者講清楚注意事項,並安慰其放鬆心情,從而確保檢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統計學方法:採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採用(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率(%)表示,採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在FBG、HbAie、D-Dimer、Insulin指標上,糖尿病組和糖尿病併發症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糖尿病組、糖尿病併發症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常見疾病,近年來,不僅患病人數不斷上升,患者的致殘率、死亡率也持續升高。據統計,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例數已經>1億[3],且大多數患者的病情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現了各種類型的併發症,包括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眼部疾病、酮症酸中毒等,一旦出現併發症,就會使患者病情加重,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需要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來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實現對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針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給予患者臨床檢驗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檢驗,能夠明確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從而給予臨床醫生診斷疾病的一些依據,保證對患者疾病診斷的有效性,也促進患者的後續治療。
研究發現,糖尿病併發症主要是因血管內部病理性變化所致,包括小型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等,因此通過一些指標就能夠有效判斷患者是否發生併發症。D-_聚體是纖維蛋白原水解後產生的物質,對於該指標的檢測,可以評價纖維蛋白的溶解能力。健康人的D-_聚體含量是較為穩定的[4],但是出現病變後,該指標就會發生異常。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糖及血紅蛋白的產物,血糖濃度越高,該指標的含量也會越高,二者呈現正相關[5]。胰島素是胰島B細胞分泌的蛋白質類激素,是唯一能夠抑制血糖水平的激素。隨著病情的發展,胰島B細胞功能持續退化,導致胰島素水平降低,因此,臨床檢測胰島素水平是對糖尿病進行診斷的一項重要指標。空腹血糖是基礎胰島素分泌功能的重要反映,是檢測診斷糖尿病的最常用指標[6]。總的來說,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D-二聚體等指標是糖尿病診斷和分型的重要依據。
本次研究中,在FBG、HbA1c、D-Dimer、Insulin指標上,糖尿病組和糖尿病併發症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糖尿病組、糖尿病併發症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現糖尿病心臟病或糖尿病腎病後,這一差異更加明顯,這是因為腎病、糖尿病等都是在脂肪和糖類代謝紊亂基礎上發展的,因此併發症越嚴重,臨床檢驗指標的異常情況就會越明顯。
綜上所述,檢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D-二聚體等指標可以為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提供參考,有助於臨床採取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和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旭,高君.押服刑人員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檢驗及結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7):185-186.
[2]王海龍.150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4):122.
[3]王海龍.150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7):146.
[4]劉沛.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並發肝硬化患者糖化白蛋白水平的檢測及其意義[J]醫藥論壇雜誌,2016,37(2):41-42.
[5]袁招紅.精神疾病合併糖尿病患者血脂檢驗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33(2):199-201.
[6]尹靜,牟淑敏.《傷寒論》《金匱要略》經方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7):57-58.
喜歡內容的朋友,轉發點贊後。可私信糖糖老師,提供控糖指導。
※穴位敷貼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
※血糖波動大?13招找出血糖波動原因~
TAG:營養師糖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