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孝經碑》(散文)
《石台孝經碑》
朱文傑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夫孝,德之本也」。 孝道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
西安碑林有《石台孝經碑》,這是中國現存的有歷以來最具權威的《孝經》碑。此碑造型極富特色,稱得上是形制最氣派的一方頂天立地巨碑。所以人們稱此碑為西安「碑林第一碑」。
這不僅因其是碑林第一迎客碑,更重要的是此碑集三帝於一身:「碑文,文帝孔子所撰《孝經》;唐玄宗以隸書抄寫;由唐肅宗題寫碑額。」
這通石碑碑側的一段行書,是當年碑刻成之後,唐玄宗作的批註:「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親自訓注,垂範將來。」
《孝經》是儒家經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學生曾參編纂的,記述他與孔子的問答辭,主要內容講孝、悌二字。全書共分18章,主要講述封建社會基本倫理道德之一的孝道。並且把孝敬父母和忠於君王聯繫起來,提倡「事君如事父」維護以宗法血緣關係維護封建統治,因而得到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殊重視。
《石台孝經》上的行書是誰所書?
說老實話我對《孝經》中的「事君如事父」特別反感,因為它維護的是以宗法血緣關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什麼「龍生龍,鳳生鳳」「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維護的是皇權專制,甚至封建統治的血腥殘暴。當然它也有積極的一面,它是從人之性本善,以孝父母出發的,即孔子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孔子還有「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再有「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其中倡導的「天子之孝」,確實在一定環境下能夠讓黎民百姓在專制的牢籠中透一口氣。因之《孝經》是博大精深的,對於《孝經》,我們今天也一定要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去對待。
《石台孝經碑》刻於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註解並親自以隸書書寫的。字體雍容爽朗,端莊大方,豐腴凈利,頗有盛唐書法氣概。《舊唐書玄宗本紀》中稱:「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觀其書法,工緻多姿,字跡清秀。」
《忠經》(原文)、《孝經》及譯文
《石台孝經碑》是碑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面石碑。此碑由四塊色如黑玉,光可鑒人,高 590 厘米的細石合成,碑上加方額,額上刻浮雕瑞獸、涌雲;額上蓋石,蓋石邊緣刻優美的捲雲,頂上作山嶽狀;碑下有三層石台階,故稱「石台孝經」。三層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動的線刻畫,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渾的獅形怪獸,兩種不相協調的動植物被刻畫得融洽無間,整個構圖給人以威武、活潑的感覺,為盛唐的藝術精華。
公元713年,臨淄王李隆基以兩次發動兵變,先殺伯母韋皇后,後誅姑姑太平公主,終於黃袍加身,史稱唐玄宗。為避靠發動兵變奪取皇位的「名不正言難順」,他企圖用以「孝」治天下,來博得民心。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玄宗拿出家藏《孝經》一部,讓子弟精讀勤學,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提倡孝道,詔令「天下民間家藏《孝經》一本」。而一舉贏得朝野讚頌,遂開創了「開元盛世」。
就因了這塊《石台孝經碑》,唐代帝都長安,萬邦來朝,當時人口達一百多萬國際大都會,成了中國最早、最高級別以國家名義推行孝道的地方。
唐玄宗奏樂圖
※連俊洲的花鳥畫能入古出今,能存古意並開新面
※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寫意劉西潔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