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宣傳處:一個被徹底遺忘的抗日戰場
原標題:國際宣傳處:一個被徹底遺忘的抗日戰場
抗戰八年,「國宣處」負責對外傳播中國抗戰意志及日軍暴行
「國際宣傳處」,於今人而言,已是一個極其陌生的名字。但在抗戰期間,該機構卻身系成敗之重任。略言之,國宣處設於1937年9月,專掌國際宣傳,其主要工作有二:1、對外宣傳中國抗戰意志及日軍暴行;2、管控在華外國記者的報道內容,剔除其中不利於中國抗戰的因素。
國宣處的主要負責人是董顯光和曾虛白。董很清楚新聞檢查,將給自己帶來何種名譽上的損害,「作為新聞記者,我不贊成新聞檢查。但……通過新聞貢獻我的能力,給中國培養國際好感是我應盡的責任。」①曾在國宣處服務過兩年多的徐鍾佩也回憶:「洋記者的電報,由國宣處負責檢查,我派到的就是檢查新聞電訊。記得我曾傷心了半天,這是一份最不理想的工作。」②雖然戰爭時期,新聞檢查乃是常態——珍珠港事件爆發後,華盛頓也派了新聞檢查員來重慶,核檢所有美國記者的電報——但國宣處工作人員因此蒙受惡名,卻避無可避。
揭露日軍暴行,宣揚中國抗戰英勇事迹,乃國宣處最核心的工作內容。為求最良好之效果,其基本策略是借重外國人出面傳播。如曾虛白所述:
「我們商定這一時期的國際宣傳絕不應中國人自己出面,我們要找了解我抗戰真相與政策的國際友人做我們的代言人。田伯烈(Harold John Timperley)是一位理想的人選。因此,我們決定第一步,我們花錢請田伯烈本人及由其代約史邁士寫兩本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目睹實錄印行問世。此後,他照辦了;他的《日軍暴行紀實》與史邁士的《南京戰禍寫真》兩書,風行一時,成了暢銷書,達成宣傳目的。同時,我們又與田伯烈商定,請他做我們國際宣傳處駐美宣傳不露面的主持人,以 泛太平洋新聞社名義登記在美髮稿。同時約黎甫(Earl Leaf)主持紐約事務,艾文思(Henry Evans)主持芝加哥事務,羅學特(Malcolm Rosholt)主持舊金山事務,都是有經驗的美國記者,完全我全美國的宣傳網。」③
事實上,國宣處的宣傳網遠不止此。在整個抗戰期間,國宣處先後在國外設立了12個辦事處,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洲、英國、印度、法國等國家和地區,並與當地民間團體建立了相當廣泛的聯繫。國宣處還與BBC、CBC、NBC、CBS等國際著名電台達成合作關係,由它們將重慶的節目代為傳播,使中國的抗戰之聲傳遍世界。…[詳細]
圖註:國際宣傳處成員合影,第二排右四為董顯光,右三為曾虛白。
「國宣處」的工作對抗戰勝利至關重要,但其成就,已堙沒不彰
利用外籍人士做國際宣傳,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其後,同盟國成立,此種隱秘方式已無必要。該策略有利有弊。有利者,能隱蔽宣傳痕迹;不利者,常不免招募到一些操守有限的西方新聞人。如田伯烈1941年曾致信宋美齡,希望做蔣的高級顧問,並索要一輛專車和一艘遊艇,被宋拒絕,其後,田對中國的熱情銳減;再如白修德,來華初期為求謀生,曾加入國宣處做新聞審查工作,但白實際上並不認同這份工作,成為《時代周刊》正式記者後,遂轉而發表了諸多猛烈抨擊中國政府的報道,嚴重影響抗戰期間的中美關係。④
抗戰八年,國宣處之工作成就,多已蒙塵不彰。惟《重慶報史資料》輯有一份極簡略的《戰時國宣處紀事》,其中所載雖遠非完備,但已大略可見其工作之於抗戰的重要意義。譬如:
1938年,國宣處「出版各種揭露日軍暴行,宣傳中國抗戰及重要人物談話的刊物290多期,分送各國首腦與各界知名人士。向國外發送宣傳照片11000多張,印行對敵宣傳傳單70萬份。」1941年,「國宣處拍攝的《中國反攻》在美6000家影院上演,轟動一時。」1943年,國宣處「駐外辦事處人員公開演講5800餘場次,組織外國人演講8000餘次」,「拍攝宣傳影片《常德會戰》、《重慶一日》、《日軍暴行》等14部。」⑤
國宣處究竟拍攝了多少中國抗戰宣傳照片及影片,傳播了多少中國抗戰事迹新聞稿件,查檢了多少外國記者的不合時宜的報道,迄今連個大致的統計也沒有,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詳細]
圖註:國宣處工作人員與部分合作的西方記者合影。前排右一為白修德(美),右三為馬彬蘇(蘇格蘭)、右四為武道(美)。
注釋:
①(台)《董顯光博士自傳》,轉引自張威《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對外宣傳及美國記者群》。②(台)徐鍾佩:《揮手從此去》。③(台)《曾虛白自傳》,聯經事業出版公司1988。④張威:《抗戰時期田伯烈的身份轉換與心態變化》。⑤《重慶報史資料》1994年第17期。
※驚天解密:汪精衛解釋自己為何要做漢奸
※盤點抗戰時國軍有多少敵後游擊隊?
TAG:歷史百家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