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革命:同盟會與東北馬賊的淵源
原標題:馬軍革命:同盟會與東北馬賊的淵源
要說清蔣介石1914年之行的前後因果,還得從國民黨與馬賊的淵源說起。
馬賊,即活躍於東北地區的以劫掠綁票為生的有組織犯罪集團,亦稱鬍子、胡匪。馬賊最早產生於清朝道光年間。隨著關內人口的流入,馬賊的勢力日熾一日,無法無天。至民國初年,東北馬賊約有170餘股,其總數在5萬人以上。
作為東北地區一股不受法律有效約束的強悍的民間力量,馬賊自清末以來就成為了多方競相籠絡的對象。對馬賊而言,盜匪的生活是困頓、充滿酸辛的。其遊離於公序之外的生存窘境、備受非議的江湖地位,使得他們樂於抓住任何可以抓得住的接受招安的機會。因此,無論是清廷,還是後來的袁世凱政府,在對待東北的馬賊問題上,均是因時制宜,剿撫並用。
此外,盤踞於東北地區的日、俄帝國主義勢力,亦對這一支不抱明確立場的力量青睞有加。在日俄戰爭中,日本與俄國皆對馬賊展開了聯絡,將其羅致於麾下。如日本即委任遼西巨盜馮麟閣為「大日本帝國討露軍滿洲義勇兵」統領,率馬隊與俄軍交戰。
東北馬賊的形象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對東北馬賊的情況也並不陌生。早在同盟會時期,革命陣營與馬賊就有過來往。革命黨人中最早專門關注到東北馬賊的,是湘人宋教仁。1907年,宋教仁即曾偕同曾擔任過馬賊頭目的日本人古川清前往東北,策動馬賊起義。在安東,宋教仁設立了革命機關——中國同盟會遼東支部。他與綠林首領李逢春等建立了書信來往,獲得了他們的支持。儘管這次策動「馬軍革命」的活動因黨人被捕而擱淺,宋教仁也不得不返回日本,但他的活動首次開拓了革命黨在東北的綠林交際圈。
對東北馬賊最早表示關注的革命黨領袖宋教仁
在後來的辛亥革命中,東北綠林在黨人的率領下,於庄河、遼陽、鳳凰城等地發動了起義。大連的綠林豪傑亦組成民軍,光復了山東登州,為屢遭挫折的北方革命留下了壯闊的一筆。
在劇烈變化的社會語境中,一個群體的身份往往是流動的,馬賊也不例外。清末民國的東北馬賊時而以山林為巢窟,蹂躪地方,時而接受招撫,搖身一變而成為剿匪的官軍。反之,曾經的大清官軍和革命民軍,在喪失生存的基礎之時,亦可輕鬆地轉化為馬賊土匪。社會動蕩給一般民眾帶來的是痛苦,但它展現給革命者的,則是一批現成可用的有組織的武裝集團。至於這一力量能為何人所用,則要看各方英雄的本領了。
※華佗死後,為什麼還能給關羽刮骨療毒?
※西楚霸王項羽如果不自刎,能否有不一樣的生機扭轉乾坤?
TAG:唐家老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