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31個世界艾滋病日:一文看懂艾滋病防治市場 拒絕基因編輯!

第31個世界艾滋病日:一文看懂艾滋病防治市場 拒絕基因編輯!

自從「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生之後,社會各界在譴責賀建奎的同時,也更加關注此次事件的核心---艾滋病。

對於艾滋病,世界人民都是談虎色變。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1月2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目前總共約有300萬青少年和兒童攜帶艾滋病病毒。如果不加大在艾滋病預防、檢測和治療上的投入,自2018年至2030年,全球將有36萬青少年死於與艾滋病相關的疾病。

在第31個全球艾滋病日來臨之際,有用戶在「前瞻經濟學人」問答頻道提問,「第31個防艾日來臨之際,目前艾滋病防治的市場格局是怎麼樣的,進展怎麼樣?」,此問題得到了研究員全面而細緻的解答。

艾滋病,全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高病死率惡性傳染病,是當前全球範圍內最棘手的醫學難題之一。

12月1日是世界防艾日,今年我國提出了「主動檢測、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的主題。隨著全球艾滋病感染者的增多,各國政府機構和民間醫藥研究機構都在加快技術研發,以求能夠有效防治艾滋病,攻克這一世界難題,但目前的技術手段主要針對滋病的預防和延緩治療,徹底治癒艾滋病仍任重道遠。

1、國內發病和死亡人數不斷提高

1985年,中國首例艾滋病病人被發現;1989年,我國首次在吸毒人群中發現HIV感染者。

此後的30餘年裡,中國艾滋病感染人數不斷增多。根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預計2018年底,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其中約30%的艾滋病感染者未被發現。

大量增加的感染者意味著快速增長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2009年,我國艾滋病發病人數為13281人,死亡人數6576人;到2017年這一數據已經擴大到發病57194人,死亡15251人。2018年1-10月,我國艾滋病發病人數為50260人,死亡人數14196人。

圖表1:2009-2018年中國艾滋病發病與死亡人數

2、國家機構是艾滋疫苗研製主力

從歷史上看,疫苗接種一直是保護人們免受傳染病侵害的最佳方法。雖然有一系列技術可用於預防艾滋病毒感染,但開發安全有效的艾滋病毒疫苗仍然是實現防範艾滋病毒感染的關鍵。

目前,全球進行艾滋病預防性疫苗研究的組織以國家機構為主,主要包括美國NIAI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國際艾滋病疫苗項目組;企業相對參與較少,目前正在進行研究活動的包括美國強生公司和韓國蘇馬根公司。但所有組織正在研製HIV預防性疫苗普遍處於臨床Ⅰ期和臨床Ⅱ期的早期階段,距離真正的大範圍使用仍有著較大距離。

圖表 2:艾滋病預防疫苗主要研究機構及研究進展

3、國際龍頭企業主導抗艾藥物市場

抗艾葯主要是通過控制HIV的濃度來延長無癥狀期,延長患者存活年限。1984年全球首次發現HIV,1987年,全球第一個抗艾藥物齊多夫定(AZT)被批准應用於臨床研究,並取得令人矚目的療效。

上世紀90年代,市場上各種抗艾單葯(核苷類反轉錄酶抑製劑、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製劑、蛋白酶抑製劑)逐漸開發和推出,但隨著HIV耐藥性突變、藥物副作用明顯等缺陷的顯現,使用三種及以上藥物聯合進行抗艾治療的雞尾酒療法流行起來,並將艾滋病從絕症變為一種慢性病。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多個企業出於市場利益和社會效益角度,加快了抗艾藥物的研發。整合酶抑製劑、融合抑製劑、輔助受體拮抗劑等藥物的出現,不僅為雞尾酒療法提供了更多選擇,而且降低了對人體的副作用。但是由於技術和資本投入的限制,目前國際抗艾藥物市場主要被幾大醫藥巨頭壟斷。

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GILD)作為全球抗艾藥物行業的龍頭企業,佔據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其研發銷售的舒發泰(恩曲他濱和替諾福韋的結合物)適用於成人和12歲以上兒童治療HIV;研發的韋瑞德藥品可用於成人和2歲以上兒童的HIV治療。

圖表 3:吉利德公司主要抗艾藥物情況

除吉利德以外,葛蘭素史克、強生、輝瑞等國際巨頭企業也在加快藥物研製。目前,吉利德佔據全球抗艾藥物市場約55%的份額,葛蘭素史克約佔20%,強生約佔10%。其餘企業共同佔據15%市場。

圖表 4:全球抗艾藥物市場格局(單位:%)

目前我國東北製藥在進行齊多夫定藥物生產,前沿生物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中大生物葯業有限公司、青島海大科技製藥有限公司也在利用生物技術研發抗艾藥物,但是短時間內在技術和成果上無法與國際巨頭抗衡。

4、基因手段或成為突破點

近年來,隨著生物醫藥等技術的發展,多種抗艾新葯取得研製新進展。

據報道,2018年10月,共有12個新發布的艾滋病新葯臨床試驗。其中,處於1期的有9項,處於2期的有1項,處於3期的有2項。

2018年11月,以色列生物技術公司ZionMedical對外公布新型HIV藥物的首次人體臨床試驗結果,宣稱名為Gammora的藥物能夠在試驗的前四周內,消滅90%以上的HIV病毒。

但是目前藥物依舊以延緩發病為主,短時間內難以實現治癒艾滋病的目標。數年前出現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通過對DNA的編輯實現人類基因的改寫,但是這種技術與相關實驗違背倫理道德,受到國家機構的監管。

11月26日,賀建奎團隊宣布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誕生,可以天然抵抗艾滋病,引起學界和社會廣泛關注,更引發了法律和倫理方面的爭議。

需要明確的是,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體上進行試驗是違背倫理道德的,進行相關學術研究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但這一事件也給我們一個啟示,日漸發展成熟的基因技術在艾滋病預防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研發中或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許會成為治癒艾滋病的一個重要突破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網 的精彩文章:

馬斯克自稱有70%的機會移民火星 但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
DG事件幕後英雄不是華人!路見不平熱心爆料反被INS刪帖 還有人深夜遭DG威脅封殺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