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將徐茂功,為什麼在凌煙閣功臣榜排名倒數第二?
原標題:唐朝名將徐茂功,為什麼在凌煙閣功臣榜排名倒數第二?
在小說《隋唐演義》中,瓦崗寨有個神機妙算的軍事,他便是徐茂公。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徐茂公應該寫作徐世績,字懋功。其後,這個徐懋功又多次改名,先是被賜姓為「李」,呼作李世績。其後,他又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改名為李績。
與小說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徐茂公」並非身著道袍,扮演諸葛亮角色的神機軍師,而是一名足智多謀、善於衝鋒陷陣的戰將。
出於方便起見,本文將他的名字統一命名為徐茂公,免得讀者們搞混。
徐茂公本是山東菏澤人,出身於一個豪傑之家。其後隋末大亂,徐茂公聚眾起兵,以打家劫舍為生。之後,徐茂公投奔了翟讓的瓦崗軍、。翟讓被殺害後,徐茂公又跟隨魏公李密打天下,一直到被王世充擊敗。
公元619年,走投無路的徐茂公被迫投靠於唐朝李淵。對於這名年輕戰將,李淵表示非常看好,因此徐茂公被封為曹國公,並被賜姓李氏,還入了總籍,成了皇族的一員。
在國內戰爭中,徐茂公隨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他擊潰宋金剛,擒斬竇建德,活捉王世充、攻滅劉黑闥,逼降杜伏威,擒獲徐圓朗,殺死輔公祏,從洛陽一直打到江淮,最終幫助唐朝統一全國。
在李世民眼裡,徐茂公是唐朝最會打仗的三人之一。徐茂公崇尚諸葛亮,強調謹慎,講究穩紮穩打,雖然不會大勝,也不至於大敗。因此,徐茂公善於積多個小勝為大勝,最終戰勝對手。
相比於內戰,徐茂公在外戰中的戰績可謂更加輝煌。貞觀四年(630年),徐茂公與李靖一起出擊東突厥,擒獲頡利可汗,滅亡東突厥汗國。
公元641年,徐茂公運用三萬騎兵,力敵薛延陀20萬人。戰鬥中,徐茂公以寡擊眾,殺敵五萬餘,大獲全勝,漠北強國薛延陀滅亡。
公元645年,徐茂公隨李世民攻打高句麗,連續攻破十餘城,斬首四萬餘人。到了唐高宗年間,也就是公元668年,70多歲的徐茂公重新披掛上陣,攻陷高句麗的首都平壤,攻破176城,俘獲500多萬人。一生中,徐茂公為大唐殲滅三大強敵,擒獲三位敵國國王。
僅僅一年後,徐茂公因病去世,享年76歲。為了表彰他的功勞,唐高宗援引衛青、霍去病的舊例,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為他築墳,用以表彰他滅亡東突厥、薛延陀和高句麗的絕世功勞。
然而令奇怪的是,徐茂公立下了如此多的戰功,但他在凌煙閣的排位卻低得驚人,只排23位,僅僅高於秦瓊,而封賞也遠少於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以徐茂公能力之強,功勞之大,這樣的排名實在不公平。
根據史書記載,徐茂公和唐太宗李世民的關係似乎不錯。有一次徐茂公患有急病,醫生說需用鬍子燒成的灰作為藥引。而李世民二話不說,剪下自己的鬍子賜給徐茂公。徐茂公感動至極,他咬破指頭,沾血為誓,發誓要為李世民獻出生命。李世民死後,他還將唐高宗李治託付給了徐茂公。
按說以李世民與徐茂公的關係,徐茂公絕不至於僅在凌煙閣排名倒數第二位。而這個謎題最終在1300年後得到解答。
1977年,農民在於陝西省禮泉縣東北約18公里的煙霞新村挖出了一面石碑,而此石碑正是徐茂公本人的墓志銘,而碑文更是唐高宗李治親筆撰寫。通過考察,學者們發現此碑基本上概括了徐茂公一生的豐功偉績,與史書都能相互對照。
雖然內容詳實,然而學者們卻發現此碑文似乎缺少一重要內容,那就是關於發生於公元626年的玄武門之變的描述。在初唐功臣尉遲恭、唐儉等人的墓志銘中,基本都會涉及此變。而在徐茂公的碑文中,卻隻字未提。
對此,學者們認為,作為李世民的舊部,徐茂公確實並未參與玄武門之變。對於徐茂公在玄武門之中變現,史料有不同的觀點。根據《舊唐書》記載,李世民曾就政變之事問計於徐茂公,而徐茂公卻「推辭不語」。但根據《新唐書》記載,徐茂公卻說:「秦王以功高被疑,世績等申犬馬之力。」對此,李世民的回應是「甚重之」。
而根據墓志銘的文字,學者們認為,第一種史料更為靠譜。如果徐茂公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必然會在墓志銘中顯現。而事實上,墓志銘對此隻字未提。在徐茂公與李世民關係方面,墓志銘只記載了他們「君禮臣忠」的正面事迹。
由於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自然不會真正將徐茂公看成自己人,論功行賞時,自然不如赤膊上陣的尉遲恭等人。因此學者們也認為,李世民並沒有如史書中那麼信任徐茂公,他對其只是籠絡利用而已。比如李世民去世前,曾故意將徐茂公貶為疊州刺史,並對唐高宗說:「你對徐茂公無恩,我死後,你應立即將其官復原職,他必定為你效死力。」
對待徐茂公,李世民玩盡了帝王心術,而對於同為託孤臣子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李世民卻能做到推心置腹,將他們比作霍光、諸葛亮。因此,徐茂公並不完全受李世民信任,凌煙閣排名自然不會高。
TAG:陪你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