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劉烽:沒有《延安講話》,我不可能寫出《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劉烽:沒有《延安講話》,我不可能寫出《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劉烽:沒有《延安講話》,我不可能寫出《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從上世紀70年代傳唱至今,現在聽來仍會令人懷念起那激情的歲月。這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是西安作曲家劉烽和同伴們創作的。年少時,他曾親耳聽到過毛主席的教誨,毛主席的講話影響了他的人生和藝術追求。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之際,劉老在北京的家中,向記者深情回憶起當年的革命往事,和那些經典民歌的創作過程……

他是9歲時就從西安家中偷跑到延安參加革命的小八路,他是在特務眼皮子底下驚險逃脫、每天走幾十公里四處演出宣傳抗日的小演員,他是創作《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等一批經典革命民歌的作曲家現年84歲、在文藝戰線上奮鬥了70多年的老兵劉烽。

劉烽,1928年出生,陝西西安人。當年,毛主席在延安窯洞里親口對他說:「搞文藝,屁股要坐到勞動人民那邊去!」每每回想起這一難忘瞬間,劉烽不無感慨地說:「如果沒有毛主席《講話》精神的指引,我不可能寫出《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偷跑到延安 「我也能革命了,心裡美極了」

「一個放羊娃,吃羊肉喝羊湯,羊皮還能做衣裳……」「到敵人後方去,把鬼子趕出去,再會吧,再會在前線上!」接受記者採訪時,劉烽老人再次唱起70年前在延安廣泛傳唱的歌曲時,音調依然鏗鏘激昂。

回望自己這一生,劉老最驕傲的還是童年時代。1936年底,他表哥劉熾(《我的祖國》的曲作者,著名音樂家)從家裡偷跑到延安加入了中央劇團。9歲的劉烽很羨慕,便學著表哥的樣子也從家裡偷跑到延安,來到中央劇團當了一位小演員。「那時大人都說,這就是參加革命。我覺得自己雖然小,但也能革命了,心裡美極了。」

「七七事變」後,劇社改名為八路軍抗戰劇團,很多至今仍在傳唱的民歌都是當時劇團從民間搜集後加工整理的。劇團里,成年演員們在舞台上演話劇、彈奏樂器。「我們這些小演員就給大人伴舞,有時也會在戲裡客串個放哨的小孩子。」劉烽回憶說,當時劇社常常到東北軍、西北軍中去演戲,宣傳抗日思想,常演的有話劇、啞劇、活報劇、快板劇、陝北道情戲等,像《小米漢奸》《未出槍膛的子彈》《送郎當紅軍》《上前線》《活捉鬼子》《三姊妹》《夢遊北平》《亡國恨》等劇演出時很轟動,引來很多戰士的情感共鳴。

為百姓演戲 「豬油和煤煙混起來就能畫眉」

在延安,劉烽和小夥伴給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夫婦、冼星海等都演過節目。劉烽告訴記者:「當時沒有廣播電台,沒有報紙,劇團就是面對老百姓最重要的宣傳工具。」

在斯諾看來,只要抗戰劇團一出來演戲,四里八鄉的人們就紛紛朝露天劇場去了。「很難想像有比這更加民主的場面,沒有門票、不設包廂,也沒有雅座。他們的道具服裝很少,卻用最原始的材料演出了很逼真的戲劇。小演員們像所有共產黨員一樣天天學習,給吃什麼就吃什麼,從一個村子跋涉到另一個村子,他們是世界上報酬最少的演員,但也是世界上最快樂的演員。」

多年之後,劉烽看到斯諾《西行漫記》這段文字後,仍會激動地落淚,他為自己是這其中的一分子而自豪,為那段美好的青春記憶無比感慨。「在劇社裡,我跟小夥伴們一起補習文化,學習戲劇表演,上音樂課,學習化妝顏料製作。那時在國統區還能買到凡士林,後來到延安就用土辦法,豬油和煤煙混起來就能畫眉,就連胭脂也都是自己製作的。」

輾轉大關中 「我們的事迹感動了作曲家冼星海」

在那戰火紛飛的歲月里,極度匱乏的物質生活、艱苦的工作環境,考驗著每個人的意志力。

「國民黨對邊區經濟封鎖時我們特別艱苦,大部分時間要用來生產,吃的大多是土豆、紅蘿蔔、白菜,糧食很少,有時榆樹皮我都能連吃幾大碗,但大家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1937年夏天,抗戰劇社在西安城裡演出時頻頻被國民黨特務干擾,大家只得臨時將劇社裡的孩子們組成一支劇團,以流亡兒童抗戰劇團的名義來到西安,在臨潼、渭南、韓城、合陽一帶輾轉演出,一路上被特務跟蹤,險情不斷。這次離開,孩子們直到兩年後才重返延安,不過兩年在外流浪的演戲生涯,給劉烽的一生留下難以忘卻的回憶。

「作曲家冼星海聽說了我們的事迹,還特別為我們寫了一首歌《抗戰劇團團歌》:「我們小小年紀,都是工農子弟,為了抗日救國,離開父母鄉里……」後來,抗戰劇社的部分小成員就成為邊區藝術幹部學校的骨幹,校址也搬到了橋兒溝的魯藝對面。

教誨最難忘 「我還記著毛澤東講話時的動作」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指引劉烽藝術道路上前行的明燈。

1942年5月30日,毛主席來到延安橋兒溝,向魯藝等幾個學校的師生髮表了重要講話,用通俗生動的語言闡釋了《講話》精神,號召同學們從「小魯藝」走到「大魯藝」去,拜勞動人民為師,向勞動人民學習。

親耳聆聽到主席講話時,劉烽雖只有十幾歲,但多年來對那個難忘的瞬間記憶猶新:「毛主席講了文藝的立場問題,就是屁股坐在哪裡的問題,關鍵是要坐到勞動人民那邊來。當時,毛主席還有動作呢,他站起來走了一下,坐到了另一邊的凳子上!」

劉烽回憶說,毛主席的教誨,使他們走上了與實踐結合、與群眾結合的道路。此後,大家分別到陝甘寧邊區的四個分區及國統區開展工作,常常是邊行軍邊排練邊演出。大家一路輾轉奔波,自己背著行李,拿著道具,用兩個牲口馱著服裝箱子,最長的一天走過50公里路。同時,大家還搜集改編了不少民間樂曲民歌和民間美術作品。「毛主席的《講話》,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對中國實際文化經驗和文藝精神集大成的一次精闢總結。」

《講話》對劉烽的人生和藝術道路產生了巨大影響。1949年、1951年,劉烽曾兩度赴新疆調查民族民間音樂,記錄過300首新疆各族民歌。有一次,他在喀什收集了一首《妻子哭墳》的民歌,本是悲哀的調子,經過表哥劉熾的再創作,變成了歡快、抒情、動聽的《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歌曲,現在有許多當年的內地青年,就是為這首歌所打動去新疆支邊的。

學百姓語言 「沒想到《山丹丹》能紅40年」

「一道道的那個山來喲一道道水,咱們中央紅軍到陝北,一桿桿的那個紅旗喲一桿桿槍,咱們的隊伍勢力壯……」劉烽對記者說:「創作民族民間音樂,就必須掌握人民的語言。我們幾個音樂工作者上世紀70年代寫《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5首民歌時,就用了當地老百姓語言,寫出了陝北歷史上的革命畫卷,如果沒有毛主席《講話》的指引,我們不會受到啟發,不會去關注人民的立場、態度、語言、感情,更不可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197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一些老同志建議,整理幾首陝甘寧邊區的革命民歌,並進行加工創作。北京的音樂家來到陝西,同馮富寬、徐鎖、李若冰、劉烽等人組成了工作小組到延安採風。在窯洞的炕頭上,大家整理創作出了《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軍民大生產》等4首歌曲。一次,劉烽和李若冰在窯洞里聊長征、聊土地革命,回憶起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之前的那段艱難歲月感慨萬千,覺得要是有一首迎接中央紅軍的歌就更好了。不過一定要用老百姓最樸實的語言,才能打動聽眾,觸動人們的心弦。結果就有了那首經典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沒想到這首歌能紅40年!」

記者 職茵

來源:西安晚報

劉烽:沒有《延安講話》,我不可能寫出《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作詞/李若冰等

作曲/劉烽


一道道的

山來喲

一道道水

咱們中央那個紅軍

到陝北

咱們中央那個紅軍

到陝北

一桿桿的

紅旗喲

一桿桿槍

咱們的隊伍勢力壯

千家萬戶

把門兒開

快把咱親人

迎進來

圍定親人熱坑上坐

知心的話兒

飛出心窩窩

滿天烏雲

風吹散

毛主席來了晴了天

毛主席來了晴了天

山丹丹那個開花喲

紅艷艷

毛主席領導咱

打江山

毛主席領導咱

打江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這本詩集初版時作者只自費印製了250本,40年後價格卻翻了5000倍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