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經有3句天規,往往被人忽略,真正讀懂的人,悶聲發大財

經有3句天規,往往被人忽略,真正讀懂的人,悶聲發大財

易經,自古就是一本指導中國人認識世界,認識人生,認識自我的全息智慧學。可是,由於其發端太早,中國人在石器時代就明白了八卦,文王之前就有了歸藏易和連山易。到了文王老爺子坐牢期間,才整理出64卦的卦象。注意!只是卦象,沒有所謂的爻辭,彖傳,象傳什麼的。

易經的發端

這些都是後來經過周公,孔子等儒家學者長期總結後加上去的。所以,任何一個人想像研究其他學問一樣研究易經,一定是行不通的。因為,易經是我國古代高級知識分子集團智慧的結晶。

但,我們不要忘了。從伏羲,文王,周公到孔子,這些人是站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知識體系下看待易經的。所以,我們死扣周易原文,也只能做一個古文研究者,而無法走進真正的易經世界。

易經

我們學習任何一門學問,最終是為了學以致用。這是最根本的。那麼易經的真正的學以致用其實都集中在3句話,更準確說是3組詞。


1、陰陽本是一氣

說到陰陽,真可謂眾說紛紜,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陰陽就是哲學裡的矛盾的對立與統一。人們把這個世界上一切能形成對立的兩個方面都認為是陰陽,比如黑與白,高與矮、胖與瘦、強與弱、美與丑等等。其實這種理解真的很粗暴。

易經中的陰陽本是無形的,是氣的狀態,準確說是太極一氣的升與降的兩種方向和狀態。總的來說是一而不是二,是一體而不是分化。正如我們的一呼一吸,都是在吞吐著一口氣而已。但是正是這一呼一吸才維繫著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太極。

陰陽一氣

所以,現代人講養生,每天圍繞吃什麼,喝什麼,這不是根本,因為氣可以推動形,但形不可以駕馭氣。正如我們開心時可以多吃東西,但多吃東西並不會讓我們真正的開心。所以說,吃貨兒,一般獲得不了真正的快樂!


2、剛柔本是一體

那麼上文說的陰陽,其實質為一氣的變化,是後天世界沒有萬物時,太極升降成兩儀,而後有天地,有天地之後才有的萬物,才有的人。所以,易經繫辭傳中有這樣一句重要的話: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

陰陽合德就是到了後天世界,有了萬物,有了人,之後才會有剛柔。那麼如果說陰陽是氣,那麼剛柔才是後天世界陰陽的最好表現。

易經智慧

那麼易經中又是怎麼描述剛柔的?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剛柔者。立本者也...

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易經是將剛柔作為陰陽的具體變現,從而引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動靜。

中國有一門武術叫做太極拳,太極拳的精髓就是剛柔並濟,後發先至。剛柔之道正如那連綿不絕的波浪,一波趕著一波,一浪淹沒一浪,看著時剛柔並至,實際又是連綿的一個整體。

剛柔相推以成卦

到了醫院,你會明白,無論是心跳還是呼吸,都是波浪線在上下推動,這就是剛柔。人生不可過剛,更不可過柔,剛柔一旦失當,人生必出問題。因為剛柔本是一體,這個體就是陰陽之氣,太極之氣,生命之氣。


3、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有了陰陽之氣,到了後天的剛柔之形,才有了人生的動靜進退之道。人生在世,一呼一吸,剛柔轉化,動靜進退,其實就是這些。文王六爻卦中,最主要的看法就是明白動靜之道,一個卦里有陰陽就是剛柔相推,剛柔到了一定極限就會產生動靜之變,就會有變爻,動變就是人生的進退。

動靜之機

有陽剛之氣者進,懷陰柔之氣者退,但人生不可終進,也不能總退,真正的大智慧者,往往就是把握住了人生的動靜之機,進退之道。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易經這3句話,是最普通的,但也是真正的天規,往往被人忽略,可是真正讀懂,領悟的人,沒準在悶聲發大財。可以說,讀一輩子易經,看不懂這三句話,也是枉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機易測 的精彩文章:

《易經》大智慧:領悟這兩個道理,未來人生,不再迷茫

TAG:天機易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