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老年痴呆症真的和頭槌有關么?

老年痴呆症真的和頭槌有關么?

從事職業足球運動,常年頂頭槌,是否會增加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幾率?這個論點,得到了英國越來越多相關領域專家的肯定。

在傑夫·阿瑟爾50歲那年,家人意識到他已經不是昔日的「西布羅姆維奇國王」了。他喃喃自語地問過自己上百遍:「媽媽還活著嗎?」那位把他和6個兄弟姐妹拉扯大的母親,早在16年前就已仙逝。這位英格蘭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死因也夠離奇:2002年1月18日,阿瑟爾一家為他34歲的女兒道恩慶祝生日時,「國王」被一塊牛排給噎死了。當時,這位西布羅姆維奇傳奇球員已經認不出任何人,他甚至忘了自己曾是球員,他只存在於別人的記憶里。

屍檢證實,阿瑟爾患有慢性腦損傷,另一種說法是「拳擊手痴呆」,因為很多拳擊手都曾患上這種病,其癥狀與阿爾茨海默病、皮克氏病及其他的一些大腦病變相同。毫無疑問,他患上此病與其曾經的球員職業有直接關係:這位17歲與諾茨郡簽訂第一份職業合同的中鋒,成千上萬次地用自己的腦袋去頂皮球,而且很多時候皮球因為吸水而變得更加沉重。足球養活了他,足球也害死了他。

昔日的「西布羅姆維奇國王」傑夫·阿瑟爾無數次利用頭槌在對方門前製造威脅,年老時,他受困於慢性腦損傷,最終導致死亡。

從那以後,女兒道恩從未放棄給父親討回公正的努力,在這場戰鬥中陪伴她的還有很多西布羅姆維奇球迷,《電訊報》記者傑里米·威爾遜,以及前英格蘭著名中鋒阿蘭·希勒。2017年,BBC還要求希勒呈交一份從事足球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關係的資料。因為傑夫·阿瑟爾並不是唯一一名在60歲之前就變成了「活死人」的前球員。德雷克基金會曾參與剖析6名因患阿爾茨海默病而去死的前球員的大腦病症,他們發現這些病人的腦膜都發生了病變,而這種病變似乎都是因為經常用腦袋頂球而造成的,而正常情況下,這種癥狀出現在類似病人身上的幾率只有6%。

從統計學上來看,球員患上大腦退化的比率是反常的。1960-61賽季幫助托特納姆奪得雙冠的4名球員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一如1957年跟隨阿斯頓維拉贏得足總杯的5名球員。2017年,我們得知9名存世的奪得1966年世界盃的英格蘭冠軍成員中,有3人都患上此病:諾比·斯泰爾斯(後排左二),雷·威爾遜(後排右二)和馬丁·彼得斯(前排左一),其中後兩人都已去世,而傑克·查爾頓也飽受嚴重的記憶混亂的折磨。

這是我們所列舉的博比·穆爾當年隊友的名字,還有一些人只是不願意透露病情而已。他們的主帥阿爾夫·拉姆齊爵士也死於阿爾茨海默病,還有前利物浦主帥派斯利,以及其他一些人。還會有多少人會跟隨他們的步伐?為何在英國之外,其他歐洲國家至今不敢面對這個禁忌話題?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就沒有這個問題嗎?是無知,冷漠,還是知而不言,讓他們不願打開潘多拉魔盒?不論答案如何,歐足聯醫療委員會近期已開展相關計劃,研究「輕微震動」的長期結果(球員個體重複性地遭受不足以造成腦震蕩的撞擊),但任何足協和職業聯盟都未向前邁出一步。

足協已經意識到球場上突發心臟病所帶來的危險,有足夠財力的國家都已經強制採取了預防和急救手段,而對於這個同樣可能影響足球從業者健康的問題,絕大多數人卻選擇了沉默。英足總和英格蘭球員工會過去20年里對此選擇性失聰,其實原因並不複雜,卻令人悲傷:一旦認定了長期爭頂頭槌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關係,就可能要像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NFL)一樣,向遭受腦震蕩和腦神經損傷的球員支付賠償金。2013年8月,被告上法庭的NFL最終被迫簽下協議,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將近10億美元,將分65年償還。

希勒與阿瑟爾的女兒道恩。道恩在2015年創立了「傑夫·阿瑟爾基金會」,用於頭槌研究方向。

如今,距離傑夫·阿瑟爾去世已將近17年(女兒道恩說當時59歲的阿瑟爾看上去就像有159歲),精神病專家伊萊恩·墨菲離世也已近20年,他當年曾遞交了一份從事足球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關係的醫療報告,試圖引起英足總的注意和重視,但沒有成功。2017年11月,在傑夫·阿瑟爾基金會和媒體的持續壓力下,英足總和英格蘭球員工會最終決定提供資金,資助格拉斯哥大學和漢普登體育醫院進行相關研究,他們將分析和研究1.5萬名前球員的相關病例。而這項研究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對於數量難以估計的大部分已經患病的球員而言,這一天也來得太晚了。

照料和醫治這種難以康復的病人,代價是極其昂貴的。如今人們或許能更好地理解諾比·斯泰爾斯當年的舉動,2003年,當時61歲的斯泰爾斯第一次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癥狀,他在2010年決定出售自己當年的球衣和獎牌。從英足總、英格蘭球員工會到曼聯俱樂部,沒人幫他討回公道,他們之前沒有給這位功勛球員應有的幫助,如今也沒有出手支援其他一些受害者:比如前格林斯比前鋒馬特·蒂斯,或切爾斯菲爾德傳奇歐尼·莫斯。

在自己向BBC提交的資料中,阿蘭·希勒在結尾處說道:「足球應該關心和幫助那些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前球員,不能在他們退役後,就把他們扔進垃圾箱。足球是一項非常艱難的運動,人們稱他為『美麗的運動』。那麼,至少別讓它成為一項殺人的運動。」

雖然阿爾茨海默病很難醫治,但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來限制從業者受傷。美國足協在2015年決定,禁止不滿11歲的兒童在比賽中使用頭槌,同時限制11歲到13歲的孩子在訓練中頭部與皮球的接觸次數。這種措施得到了美國足協醫療委員會的採納:僅在2010年,在不滿18歲的球員中,腦震蕩的次數就減少了5萬次。但國際足聯對此的態度卻是:「目前沒有頭槌所帶來負面影響的證據。對於已退役或現役球員大腦機能的研究結果沒有說服力……幸運的是,足球不是一項對頭部受傷或大腦損傷有高風險的運動……」

如今,看上去有了一點進步,只是對於前球員遭受嚴重大腦退化問題的無法解釋的高比率的研究,目前還是太少。加利福利亞大學的奈及利亞神經病理學家貝內特·奧馬盧,是最早發現美國職業球員出現慢性腦損傷的研究人員之一。「人的大腦就像一隻在頭顱里浮動的皮球。當你用腦袋頂球時,就會損害大腦。隨著年齡增長,踢球會增加大腦損傷的風險,阿爾茨海默病和慢性腦損傷就會出現。因此,我認為18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應該頂頭槌。」

不是11歲,而是18歲以下。說服足球管理部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在香克利手下效力的前利物浦中鋒伊恩·聖約翰,曾試圖說服英格蘭球員工會重視他的多位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前隊友(包括兩位俱樂部傳奇羅恩·耶茨和湯米·史密斯),但得到的答覆是「女足球員也一樣」,他們「無能為力」。這場戰鬥,還遠沒到勝利的時候。

這份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著名球員清單,著實令人悲傷。

布蘭奇弗勞爾 Danny Blanchflower

生於1926年,卒於1993年。前托特納姆熱刺隊長,兩次英格蘭年度最佳球員(1958和1961),曾奪得英格蘭聯賽冠軍(1961),足總杯冠軍(1961和1962),優勝者杯冠軍(1963),為北愛爾蘭代表隊出場56次。

鮑爾斯

出生於1948年,2015年確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被女王公園巡遊者球迷評選為「俱樂部歷史最佳球員」,獲得英格蘭聯賽亞軍(1976),為英格蘭代表隊出場5次進1球。

約翰·查爾斯

生於1931年,卒於2004年。曾效力利茲聯、尤文圖斯和加的夫城,獲得三次意甲冠軍(1958、1960、1961),兩次義大利杯冠軍(1959和1960),英格蘭聯賽最佳射手(1957),意甲最佳射手(1958),為威爾士代表隊出場34次進15球。

洛夫特豪斯

生於1925年,卒於2011年。為博爾頓出場454次打入258球,代表英格蘭隊出場33次進30球。

麥凱

生於1934年,卒於2015年。曾效力哈茨、托特納姆熱刺、德比郡,獲得英格蘭聯賽冠軍(1961),3次足總杯冠軍(1961、1962、1967),優勝者杯冠軍(1963),蘇格蘭杯冠軍(1956),蘇格蘭聯賽杯冠軍(1955、1959),為蘇格蘭代表隊出場22次。

蓋德·穆勒

生於1945年,拜仁名宿。1970年金球獎得主,拿到過兩次歐洲金靴(1970、1972),1970年世界盃冠軍,1972年歐洲杯冠軍,1970年世界盃最佳射手,4次德甲冠軍(1969、1972、1973、1974),3次歐冠冠軍(1974、1975、1976),優勝者杯冠軍(1966),4次德國杯冠軍(1966、1967、1969、1971),為聯邦德國出場62次進68球。

馬丁·彼得斯

生於1943年。曾效力西漢姆聯、托特納姆熱刺、諾維奇,1966年世界盃冠軍成員,還獲得過優勝者杯冠軍(1965),聯盟杯冠軍(1972),英格蘭聯賽杯(1971、1973),為英格蘭代表隊出場67次進20球。

普斯卡什

生於1927年,卒於2006年。曾效力愛國者、皇馬,獲得過1952年奧運會冠軍,世界盃亞軍(1954),5次匈牙利聯賽冠軍(1949、1950、1952、1954、1955),5次西甲冠軍(1961、1962、1963、1964、1965),西班牙國王杯冠軍(1962),3次歐冠冠軍(1959、1960、1966),為匈牙利國家隊出場85次進84球。

斯泰爾斯

生於1942年。曾效力曼聯、米德爾斯堡、普萊斯頓,1966年世界盃冠軍成員,獲得2次英格蘭聯賽冠軍(1965、1967),歐洲冠軍杯冠軍(1968),為英格蘭代表隊出場28次進1球。

雷·威爾遜

生於1934年,卒於2018年。曾效力哈德斯菲爾德、埃弗頓,1966年世界盃冠軍成員,曾獲得足總杯冠軍(1966),為英格蘭代表隊出場63次。

文|武博

編輯|小洋

美編|吳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周報 的精彩文章:

西甲看彩:巴拉多利德被打回原形
2018世界盃技術報告告訴我們什麼?

TAG:體壇周報 |